摘要:本文結合中國競技網球的發(fā)展對四川競技網球的發(fā)展歷程進行了論述,并對其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進行了分析。
論文關鍵詞:競技網球,發(fā)展,提高
四川省網球隊從成立到現在已經發(fā)展了50多年,曾先后向國家隊輸送人才達40余人。以徐潤珍、戴智琳、許必芳、張躍軍、郭平、李德鵬等為前輩的代表,曾在全國網球比賽中多次獲得團體冠軍和單項冠軍。隨著以鄭潔、晏紫為代表的新一代四川網球人的迅速成長,四川省競技網球也從過去國內冠軍進一步跨越到世界冠軍的行列中。四川省競技網球的發(fā)展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 成立階段(1956年—1965年)
四川省網球隊成立于1956年,50余年來,先后向國家隊輸送人才達40余人。從1958年第一次在全國比賽中獲獎,到2010年鄭潔、晏紫的大滿貫金杯,四川網球隊取得了國內、國際的輝煌成績。四川網球隊從成立到現在,經歷了五代網球人長期不懈的艱苦奮斗。第一代領軍人物:教練張代福;第二代領軍人物:許必芳、徐潤珍、代智林;第三代領軍人物:郭平、張躍軍、李德鵬、蔡洪玲(鄭潔、晏紫的啟蒙教練);第四代領軍人物:鄭潔、晏紫;第五代領軍人物:盧曦、包蕊。作為第一代隊員代表的許必芳在回憶四川網球的發(fā)展史時,最經常提到的就是四川網球隊第一位教練張代福,“可以說,是張教練一手將四川網球帶起來的。”在1956年四川網球隊剛剛建隊時,球隊在全國就是中等偏下的水平。但張教練汲取了當年日本女排的獨特訓練法“大松訓練”中的精髓,在全國率先實行一人多球的訓練方式。張教練一個人連續(xù)發(fā)球,四川隊內四名隊員就輪番上前接球。許必芳回憶說:“這個訓練不但要求反應迅速,還要耗費大量體力。當時,每天都要在這個項目上訓練6、7個小時。”正是在先進訓練方法和刻苦磨練下,四川隊取得了飛速發(fā)展,在第二屆全運會上就取得了一金一銀的成績,實現了四川省競技網球的歷史性突破。
2 停滯階段(1966年—1971年)
然而在短暫的發(fā)展后,四川網球人遭遇了一次巨大打擊。隨著“文革”的展開,網球被打上“資產階級玩物”的烙印。四川網球隊被迫解散,而網球隊隊員也被紛紛下放到基層鍛煉改造。
3 重組發(fā)展階段(1972年—1994年)
1972年四川網球隊重新組建,許必芳等運動員也再次揮拍上陣為四川省競技網球贏取榮譽。那個時候四川網球隊的隊伍訓練條件很簡陋。在四川網球隊整理出的海報板上,記錄了至1994年之前,四川網球隊在大型比賽中取得的400多個前三名記錄。
4 全面發(fā)展階段(1995年—至今)
正是在四川網球老一輩的不斷努力下,四川網球才走到了今天,才造就了鄭潔、晏紫這兩位中國歷史上首奪網球大滿貫冠軍的英雄。在老一輩網球人中,鄭潔、晏紫還只是個孩子,但在年輕球員心中,她倆卻已經是自己追逐的目標了。在2006年全國18歲組總決賽中獲得女單銅牌的盧曦,“女承母業(yè)”,在四川網球隊建隊50周年慶典上作為運動員代表發(fā)言時,直接喊出了“要超越鄭潔姐姐、晏紫姐姐”的話。四川網球也確實在這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才走到今天。
結束語:中國女子網球競技水平迅速提高,在世界網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優(yōu)異成績,四川省競技網球女子運動員在雙打和單打上的突破使世界對中國網球有了嶄新的認識。四川省競技網球看似輝煌,但背后卻憂患重重,其中最大的憂患就是青黃不接。除了鄭潔和晏紫之外,幾乎沒有人能真正獨當一面。年輕隊員無法給四川網球以支撐,給四川省競技網球運動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并且隨著世界網球水平的提高及兄弟省市的趕超,女隊優(yōu)勢正在減弱,致使四川省競技網球運動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發(fā)展緩慢。在四川競技網球優(yōu)秀選手成績不斷取得突破的同時,后備人才還不能對國內優(yōu)秀選手形成沖擊,男子網球競技成績較落后。這些因素都將嚴重影響四川省競技網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如何在保持我們已經取得成績的基礎上,克服阻礙四川省競技網球運動發(fā)展的種種障礙,使之早日轉化為優(yōu)勢項目。
參考文獻:
[1]:白鯤,河北省競技田徑運動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J].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9,(6)
[2]:吳麗君,我國競技網球運動員狀況調查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0,(5)
[3]:吳麗君,我國競技網球運動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J]. 山西大學學報.2010,(7)
[4]:劉保華,中國競技網球運動發(fā)展現狀與趨勢分析[J]. 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8,(5)
下一篇:中學生體質與家庭社會經濟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