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閱讀”成為真正的“悅讀”概述
論文摘要: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它注重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而構(gòu)成語言能力的關(guān)鍵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是語文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把“閱讀”教學變成真正的“悅讀”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語言能力。
論文關(guān)鍵詞:語文,課堂,閱讀,悅讀
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毙隆墩Z文課程標準》中又提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閱讀教學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要把閱讀活動變?yōu)閷W生自我探究、自我體驗的活動,使學生在富于個性的閱讀活動中發(fā)展閱讀能力,強化閱讀體驗,感悟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水平!叭治恼缕叻肿x,涵詠工夫興味長”、“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說的就是這樣的道理。一篇文章,只要反復讀,涵詠其中,才能得其妙處。記憶文章靠讀,領(lǐng)會文章靠讀,鑒賞文章靠讀,寫作文章也要靠讀!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也會吟”,其中的道理是很明白的。要讓閱讀成為語文學習的“主旋律”。下文就閱讀教育,談幾點拙見:
一、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閱讀氛圍
1、課堂閱讀,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很多教師在閱讀課上喜歡喋喋不休的講述課文背景、分析課文等等,把更多的知識“填鴨式”生搬硬套塞給學生,而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狀態(tài),一節(jié)課學生沒多少時間去進行閱讀感悟課文,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甚至還以為上的是“生物課”、“歷史課”等。記得有一次,我在聽一位老師上《長江之歌》時就發(fā)現(xiàn)老師過多進行知識的補充,因此學生的閱讀時間反而減少了,不足的閱讀使學生對課文缺乏理解,缺乏理解使學生無法感悟文字,體會課文,當然整節(jié)課的效果也就差強人意了。
其實教師應千方百計地營造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還學生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真正地走進課文自主地進行閱讀。特別是在深入閱讀時,要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調(diào)動各種感官,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每次接手新的班級后的一個月,總有學生悄悄告訴我:“老師,我會讀了!我快樂讀了!”什么樣的班主任老師教出什么樣的學生,什么樣教學思維的語文老師也教育出什么樣學語文的孩子。為此,我鼓勵學生大膽閱讀、競賽閱讀、互助閱讀……班級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在我的影響下不斷提高,呈現(xiàn)出“我要讀”的氛圍,于是一個個孩子進步了,班級閱讀進步了,孩子在班級中進步……其實,學生在良好的閱讀氛圍中,才能積極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賞析課文,使閱讀成為個人化的行為,也只有學生主動、自由地個性化閱讀,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從而實現(xiàn)悅讀,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課外閱讀,讓學生享受閱讀的世界
課堂上其實只能給學生一個很小的閱讀時間,真正廣闊的閱讀世界應該在課外,因此課外閱讀更成為我們語文老師關(guān)注的一個重點。“班級圖書角”成為學生交流閱讀書籍的陣地,“每日一詩”我和孩子們一起徜徉在詩歌的海洋,“夢想在這里放飛”成為閱讀收獲展示的舞臺,“故事大王”誰不想一展身手呢?“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讀書”讓孩子和父母一起陶醉在閱讀的天地……一個個豐富多彩的活動很好的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興趣,于是“書香班級”的美名不逕而走。
二、指導豐富的閱讀方法
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應該根據(jù)學生認識事物的思維規(guī)律而定,它要受學生的基本素質(zhì)、學習的環(huán)境等諸因素影響和制約。研究閱讀教學的方法,不僅僅可以讓學生更容易掌握所學內(nèi)容,更為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生學會怎樣進行有效閱讀。
1、示范閱讀,給學生感受美。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描寫秀麗自然景物的文章,《煙臺的!、《三亞落日》等,教學時,教師通過聲情并茂的閱讀,用聲音再現(xiàn)畫面,讓學生跟隨老師的閱讀進入意境,認識文中所描繪的事物的顏色、意境,感受美。如《三亞落日》中“活躍了一天的太陽,依舊像一個快樂的孩童。它歪著紅撲撲的臉蛋,毫無倦態(tài),瀟瀟灑灑地從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濺出無數(shù)奪目的亮點。于是,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顏感染了,金紅一色,熱烈一片!苯處熡美L形繪色的閱讀,讓學生感到這的確是“真有詩意”!作者把對自然景物的贊美之情傾注在字里行間。教師把自己對作品的理解融入閱讀中,感染學生,使學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喚起美的共鳴,領(lǐng)略到自然美,激發(fā)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當然在感受美后學生閱讀便潛移默化中一氣呵成了。在教學中,通過閱讀再現(xiàn)自然美,讓學生從中感受自然美,激發(fā)他們?nèi)ハ胂,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培養(yǎng)他們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使他們樹立起正確的審美觀。
2、自由閱讀,還學生自主美。
在教師、學生和課文三者中,學生無疑是閱讀的主體。但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教師一味把自己對閱讀材料的感悟理解灌輸給學生,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失去了應有的主體地位。新的閱讀教學理念主張尊重學生的閱讀自主權(quán),我們在閱讀教學中,當引導學生自主選擇閱讀內(nèi)容,自主選擇閱讀方法,自主選擇學習的伙伴,自主交流閱讀。將課堂空間變成學生可以自由活動的領(lǐng)初讀課文時,最好采用自由閱讀的形式,這時需要讀完全文,掃除語言障礙,并做適當?shù)娜c勾畫,達到知其大略。有些教師急于講解,往往忽略這一步,不給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時間,或時間不夠充分,只是流于形式,這是不可取的。
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閱讀,讓閱讀真正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主旋律”,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3、感情閱讀,讓學生表達美。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至關(guān)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應重視閱讀,充分發(fā)揮閱讀對理解課文內(nèi)容、陶冶情感的作用。通過閱讀不僅使學生體會語言文字的韻律美,同時把語言文字化作鮮明的視覺藝術(shù)形象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喚起學生的想象,激發(fā)真善美因素,讓學生與作者、文字產(chǎn)生共鳴,情感得到美的感召和升華,從中產(chǎn)生共鳴。如我在教《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時,在學生整體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礎(chǔ)上,指導學生閱讀品文體會人物感情:司馬遷在遭受酷刑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指導學生體會“幾次想血濺墻頭,了此殘生”的痛苦和絕望;“把個人的恥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頑強編史的堅強毅力,同時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自身:“如果是你遭遇后你會怎么做?”這樣更加深了學生理解司馬遷的“忍辱負重”,讓人物的情感理解得更透徹,通過閱讀表達得更真切。
4、個性閱讀,揚學生特色美。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閱讀教學應提倡標新立異,允許學生見仁見智地解讀作品,對作品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對于后者的這種獨特的思考教師不應扼殺,應該允許學生在民主的氛圍中創(chuàng)造性地研讀課文。如在教學《秦兵馬傭》時,在體會各類型兵馬俑鮮明形象時,讓學生對文中的類型理解,教師不必過多講解,也不應該要求答案的統(tǒng)一,充分使每個學生“站出來”、“說開來”、“讀出來”。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也都有自己的思維,機械的閱讀培養(yǎng)不出人才,只有百花其放,百家爭鳴才是真正的教育。而在表達一些人物的語言時,也可以由學生自己去揣測前置語,《望月》中背詩部分時,孩子可以是自信地背、得意地背、脫口而出背……這樣的情景不是反而給了我們無限的想象空間么?讓文字的意境更無窮么?正如薩特所說: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chuàng)造。學生在閱讀中不是消極地接受、索取意義,而是積極主動地發(fā)現(xiàn)、建構(gòu)意義,甚至創(chuàng)造意義。因此,閱讀應珍視學生的獨特感悟和體驗,鼓勵他們在閱讀實踐中自主探究、張揚個性、發(fā)揮特色。
5、拓展閱讀,續(xù)學生延伸美
怎么把文章讀深刻,閱讀更全面也是閱讀的關(guān)鍵。僅僅局限在文本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就要求學生每天堅持適量的閱讀,可以是由課堂知識的延伸《二泉映月》去欣賞其他的名曲,《愛因斯坦和小女孩》去了解愛因斯坦等。
也根據(jù)閱讀的內(nèi)容,談談自己的看法,可以就整篇,也可以就其中的一兩句。另外,還可以根據(jù)教材的情節(jié)編寫故事,自編自演,還可以結(jié)合時事展開辯論、討論、演講比賽,使學生在不斷的運用中,砥礪自己的語言,使之趨向完善!稅壑湣肥箤W生體會喬依形象的偉大,更對他的未來寄予了美好,因此學完后學生情不自禁地就按上了一個個精彩豐富的結(jié)尾。唯有博覽群書,通過廣泛的閱讀才可以開拓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學識,培養(yǎng)創(chuàng)作的靈感,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只要教師牢記新課程標準中關(guān)于閱讀的理念,堅持在教學中貫徹執(zhí)行,做到課內(nèi)和課外閱讀結(jié)合,學生的自主性和教師的主導性兼顧,相信閱讀的花在語文教學中會越開越美麗,閱讀也才能真正被學生“悅讀”!在學生自主的“悅讀”下實現(xiàn)“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因此,學好語文必須閱讀,更要悅讀!
關(guān)鍵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