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導讀:移動技術在籃球運動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不應在籃球教學中嚴格的區(qū)分出“進攻移動”和“防守移動”。運用動作結構分析。必須對傳統(tǒng)的移動技術分類進行改革。移動技術,籃球教學改革分析。
關鍵詞:籃球教學,改革,移動技術,分析
移動是籃球比賽中運動員為了改變身體的位置、方向、速度、高度等狀態(tài)時所采用的各種腳步動作的統(tǒng)稱。
移動是運動的基礎;@球比賽過程中,為了更多地把球投入球籃并阻止對方投中本方球籃,運動員必須不停地在長28米、寬15米的球場上進行徒手與持球兩種狀態(tài)的移動。因此,移動技術在籃球運動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球比賽中運動員為了擺脫接球,尋找投籃時機,進行搶斷、封蓋以及戰(zhàn)術配合,都要通過對員不斷的移動才能完成,因此移動是籃球各項技術的基礎。
1 移動在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教學中的比較
1.1 移動在傳統(tǒng)教學中的分類
在1988年和1995年出版的籃球教材中把移動技術分為“進攻移動”和“防守移動”
1.1.1 進攻移動技術分析
進攻移動主要有起動、變相跑、側身跑、急停、轉身、跳等技術所組成,是以人體的踝、膝、髖關節(jié)為軸,通過腳蹬碾的力量,腰腹力量、手臂擺動力量,帶動軀干靈活的運動,來改變身體位置、方向和速度。如圖 1-1
進攻移動技術分類
起 跑 跳 急 轉 步
跳 停 身 法
放 變 變 側 雙 單 跨 跳 前 后 跨
松 向 速 身 腳 腳步 步 轉 轉 步
跑 跑 跑 跑 跳 跳急 急 身 身
停 停
圖 1-1
1.1.2 防守移動技術分析
防守移動技術的動作結構主要包括踝、膝、髖、腰為軸的各種運動動作。防守移動技術由三個環(huán)節(jié)構成:準備姿勢、控制身體重心、身體各部位協(xié)調配合。如圖1-2
防守移動分類
滑步后撤步攻擊步 碎步 繞步
前 后側繞 繞
滑 滑滑前 后
步 步步步 步
圖 1-2
2 進攻和防守移動技術的比較分析
綜合籃球運動中防守的特點和以上兩種防守技術的分類對比可以看出移動技術是籃球運動中各項技術的基礎,籃球比賽是在不斷的移動中尋找投籃的機會,攻守雙方不斷交替,所以移動在攻守轉換的瞬間就會改變形式,進攻移動瞬間就要變成防守移動,且在進攻和防守的移動技術中兩種技術結構和動作基礎方面沒有嚴格的界限,進攻移動中包含防守移動的技術,防守移動技術又是在進攻移動基礎上形成的技術動作。如進攻移動中的跑、跳、轉身以及跨步在進攻和防守移動中都有運用,而防守移動中的后撤步以及繞步在進攻移動中也在反復的應用, 所以不應在籃球教學中嚴格的區(qū)分出“進攻移動”和“防守移動”,而應該將兩種技術歸為一體進行教學。
3 現(xiàn)代教學中移動技術的分類
運用動作結構分析,移動包跑和滑動、旋轉、跳等技術。跑和滑動又包含了各種直線、曲、折線的跑和各種滑步、急停;旋轉即轉身技術動作;跳包含了單、雙腳的各種跳技術動作。
根據(jù)運動生物力學的基本原理,人體移動可分為平動、轉動和復合運動。平動,即人體在運動時,它的各部分在同一時間沿同一方向,通過完全相同的距離的移動;轉動,即人體繞空間某一直線作圓周運動或弧線運動。轉動時身體的各部分在同一時間沿同一方向,通過同一角度;復合運動是平動與轉動二者的結合,這種運動形式在籃球移動技術中是不多見的,但在移動技術動作與其客觀存在技術動作的組合中是有的。
根據(jù)技術的特點,移動可分為:為了爭奪地面的平動、轉動和為了爭奪與搶占空間的各種方向的跳動。碩士論文,移動技術。如圖 1-3
移動技術
平動轉動 跳動
跑 急停 滑動 撤跨步 轉身 助跑原地
起 變 變 側后 跨 跳 側 后前 滑 側前 后 前后 單 雙 單 雙
動 向 速 身退 步 步 滑 滑滑 跳 跨跨 撤 轉轉 腳 腳 腳 腳
跑 跑跑 跑 急急 步 步步 步 步步 步 身身 起 起 起 起
停 停跳 跳 跳 跳
圖 1-3
4 “進攻移動”和“防守移動”技術與現(xiàn)代移動技術的比較分析
通過對進攻移動和防守移動技術以及現(xiàn)代移動技術的比較可以看出,前后兩個階段對移動技術的教學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把移動看成了兩個獨立的部分各自進行教授,而籃球運動本身是一項綜合性運動,各個技術相互穿插,移動技術是籃球各項技術的基礎,且籃球技術中的移動本身也是一項綜合性技術,所以不應將這項技術一分為二。
而現(xiàn)代教學中克服了這一觀念上的誤區(qū),將籃球運動中移動看成一個整體,在此基礎上再細化和完善各項動作,這樣就能將教學和實戰(zhàn)有機的結合起來,更有利于技術的發(fā)揮。碩士論文,移動技術。碩士論文,移動技術。
5 結論和建議
通過以上的對比分析可以看出移動技術在籃球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如何能有效的將教學和實戰(zhàn)結合起來是在教學中必須探索的問題,而就單純的移動技術而言,現(xiàn)代教學中對移動的分類更加合理,學生更易接受,也更加有利于在實戰(zhàn)中的應用。碩士論文,移動技術。碩士論文,移動技術。所以,必須對傳統(tǒng)的移動技術分類進行改革,使這項技術更加貼近實戰(zhàn),而現(xiàn)代教學中對移動技術的分類正好彌補了這一缺陷,值得在教學中廣泛的應用。碩士論文,移動技術。
從進攻移動和防守移動的比較中可以看到這兩項技術在本質上其實是貫通的,進攻移動技術中包含著好多防守移動的技術,而防守移動技術又是進攻移動技術的延伸,如果將移動技術拆分成這樣去教學就會影響到整體技術的發(fā)揮,因此,在教學中應大力推進現(xiàn)代移動技術。
參考文獻
[1]劉玉林.現(xiàn)代籃球運動研究[M]. 北京: 人民. .教育出版社,2006.1
[2]郭永波.籃球運動教程[M] . 北京: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 .4
[3]孫民治.籃球[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1995 .5
[4]體育學院專修通用教材.[M] .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0 .6
上一篇:淺析未來英語教學之路
下一篇:路遙小說中的女性形象略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