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鏈接: 山東安全網(wǎng) 山東質(zhì)量網(wǎng) 山東論文網(wǎng) 山東資訊網(wǎng)
論文導(dǎo)讀:曹毗。此說見張可禮《許詢生年和曹毗卒年新說》一文。特別是他的生卒年問題時。生年,曹毗生卒年考證。
關(guān)鍵詞:曹毗,生年,卒年
曹毗,東晉著名作家。《晉書·文苑傳》稱其為“中興之時秀”。 其著作范圍很廣,有詩、賦、文及志怪小說。其詩今存二十余首,大部分為五言體,其中最有名的是可為“搗衣詩”先祖的《夜聽搗衣詩》。其賦當(dāng)時也頗負(fù)盛名,今存較完整的有《箜篌賦》、《鸚鵡賦》、《涉江賦》、《秋興賦》等,都甚有文采。其文以“對問”體形式為寫法的《對儒》為代表。曹毗還是東晉非常有名的志怪小說家,魯迅《古小說鉤沉》有其志怪小說《志怪》的輯本。而《晉書》、文學(xué)史及其他有關(guān)曹毗的資料在論及他時,特別是他的生卒年問題時,都過于粗略,甚至只注寫“生卒年不詳”。論文寫作,生年。關(guān)于他的卒年問題,學(xué)術(shù)界有些專家根據(jù)曹毗的傳記和他今存的作品做了些推斷,大致有兩種說法:
。ㄒ唬“曹毗的卒年無法考知。但據(jù)《晉書》本傳,他任下邳內(nèi)史后還‘累遷至光祿勛’,那么他很可能活到穆帝升平年間(357—360)或稍后一些時間。”此說見曹道衡《晉代作家六考》一文。(《文史》1984年第20期)
據(jù)《晉書》記載:“太元中,破苻堅(jiān),又獲其樂工楊蜀等,閑習(xí)舊樂,于是四廂金石始備焉。乃使曹毗、王珣等增造宗廟歌詩。”太元八年,即公元383年,曹毗尚在世,且增造十一首宗廟歌詩。所以他是不可能卒于穆帝升平年間(357—360)或稍后一些時間的。
。ǘ“其卒年肯定在太元八年以后。”此說見張可禮《許詢生年和曹毗卒年新說》一文。(《山東大學(xué)學(xué)報》(哲社版)1988年第2期)
筆者很認(rèn)同張可禮的關(guān)于曹毗卒年的說法。因?yàn)榇送茢嗫蓳?jù)史書上關(guān)于曹毗的記載及今存的曹毗的宗廟歌詩找到有力的佐證!稌x書》本傳載:“曹毗,字輔佐,譙國人也。高祖休,魏大司馬。父識,右軍將軍。毗少好文籍,善屬詞賦?げ煨⒘,除郎中,蔡謨舉為佐著作郎。父憂去職。服闋,遷句章令,征拜太學(xué)博士。時桂陽張碩為神女杜蘭香所降,毗因以二篇詩嘲之,并續(xù)蘭香歌詩十篇,甚有文彩。論文寫作,生年。又著《揚(yáng)都賦》,亞于庾闡。累遷尚書郎、鎮(zhèn)軍大將軍從事中郎、下邳太守。累遷尚書郎、鎮(zhèn)軍大將軍從事中郎、下邳太守。以名位不至,著《対儒》以自釋。……累遷至光祿勛,卒。”由上可知,曹毗是官至光祿勛以后才辭世的。而大約卒于何時呢?又《晉書》卷二十三樂志載:“太元中,破苻堅(jiān),又獲其樂工楊蜀等,閑習(xí)舊樂,于是四廂金石始備焉。乃使曹毗、王珣等增造宗廟歌詩。”史載孝武帝太元年間,東晉與前秦苻堅(jiān)多次交戰(zhàn),并且東晉在交戰(zhàn)中多處于劣勢,前秦苻堅(jiān)奪取了東晉的一些軍事重鎮(zhèn)和城池。而最著名的交戰(zhàn)即是太元八年十一月的淝水之戰(zhàn),東晉大獲全勝,取得輝煌戰(zhàn)果!稌x書·孝武帝紀(jì)》載:“諸將及苻堅(jiān)戰(zhàn)于肥水,大破之,俘斬數(shù)萬計,獲堅(jiān)輿輦及云母車。”獲楊蜀也應(yīng)在此時。論文寫作,生年。(案:曹毗“少好文籍,善屬詞賦”,又通曉音樂,因?yàn)樽趶R歌詩屬于樂府詩要借助于樂工的演唱才能得以傳播。所以東晉王朝在獲樂工楊蜀后,使曹毗、王詢增造宗廟歌詩。)而曹毗造宗廟歌詩當(dāng)在太元八年或太元八年之后。又據(jù)曹毗的十一首宗廟歌詩,起高祖宣皇帝迄哀皇帝,而簡文、孝武二歌乃由王珣造,似孝武卒時,曹毗已故,故不得為造孝武歌,而由王珣來造。“由此可知,太元八年曹毗尚在世,其卒年肯定在太元八年以后”,即公元383年之后。所以張可禮先生關(guān)于曹毗卒年的說法深為筆者所認(rèn)同。
而關(guān)于曹毗的生年問題,還少有人涉足。《晉書》卷九十二載:“曹毗,字輔佐,譙國人也。……毗少好文籍,善屬詞賦?げ煨⒘,除郎中,蔡謨舉為佐著作郎。父憂去職。”關(guān)于佐著作郎,據(jù)《晉書·職官志》卷二十四載:“著作郎,周左史之任也。漢東京圖籍在東觀,故使名儒著作東觀,有其名,尚未有官。魏明帝太和中,詔置著作郎,于此始有其官,隸中書省。及晉受命,武帝以繆徵為中書著作郎。元康二年,詔曰:‘著作舊屬中書,而秘書既典文籍,今改中書著作為秘書著作。’于是改隸秘書省。后別自置省而猶隸秘書。論文寫作,生年。著作郎一人,謂之大著作郎,專掌史任,又置佐著作郎八人。著作郎始到職,必撰名臣傳一人。”元康二年即公元292年。在這一年惠帝下詔:“……著作郎一人,謂之大著作郎,專掌史任,又置佐著作郎八人”,始詔置佐著作郎這個官職。由上引文又可知曹毗為佐著作郎是蔡謨舉薦的,所以由蔡謨的生卒年我們可否大略考知曹毗的生年呢?而蔡謨的生卒年我們可以據(jù)《晉書》得知確切答案。《晉書》卷七十七載:“謨?nèi)豕诓煨⒘,州辟從事,舉秀才,東海王越召為掾,皆不就。避亂渡江。時明帝為東中郎將,引為參軍。元帝拜丞相,復(fù)辟為掾,轉(zhuǎn)參軍,后為中書侍郎,歷義興太守、大將軍王敦從事中郎、司徒左長史,遷侍中。……十二年,卒,時年七十六。論文寫作,生年。”十二年,即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由此可推知蔡謨生于公元281年。論文寫作,生年。而蔡謨在元康二年是不可能舉薦曹毗為佐著作郎的,他那時還未成年,自己還未為官。蔡謨“察孝廉”時已是“弱冠”,即二十歲了。而后“州辟從事,舉秀才,東海王越召為掾,皆不就。避亂渡江。時明帝為東中郎將,引為參軍。”可知此時蔡謨尚無能力推薦曹毗為佐著作郎。而他有能力舉薦曹毗應(yīng)至少在晉元帝在位的公元317—322年的五年間,史載蔡謨:“元帝拜丞相,復(fù)辟為掾,轉(zhuǎn)參軍,后為中書侍郎,歷義興太守、大將軍王敦從事中郎、司徒左長史,遷侍中。”蔡謨薦舉曹毗時,曹毗已“除郎中”,按常理推算,曹毗至少也有二十歲。而蔡謨此時已近或超過不惑之年?芍芘(yīng)比蔡謨年少不少。假如曹毗與蔡謨年齡相仿,生于公元281年左右,至他去世時公元383年之后,他已有百歲高齡了,而這在他所處的那個時代幾乎是不可能的。又據(jù)曹毗卒年(公元383年之后)往前推,取其極限,曹毗至少應(yīng)生于公元300年之后。
主要參考文獻(xiàn)
【1】、《晉書》,房玄齡,中華書局,1974年版。
【2】、《魏晉文學(xué)史》,徐公持,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9年版。
【3】、《許詢生年和曹毗卒年新說》,張可禮《山東大學(xué)學(xué)報》(哲社版)1988年第2期。
上一篇:儒家的祭祀文化略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