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導讀::優(yōu)化講解策略、提高復習有效性,語文教學論文。
論文關鍵詞:優(yōu)化講解策略、提高復習有效性
選擇恰當?shù)慕虒W策略對有效的復習有重要價值,我們可以把教學策略定義為:教學策略是為了達成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在對教學活動清晰認識的基礎上對教學活動進行調節(jié)和控制的一系列執(zhí)行過程。
筆者以帶電粒子在磁場中運動的專題復習課來談從問題的引入至題型的關聯(lián)展開到辨析總結的過
程,那么運用哪些有效策略才能讓一節(jié)物理復習課更加高效呢?
2、對比展示策略引入,提高學生認知水平
學生在解答問題時暴露的問題是極具意義的課堂資源,因為錯誤的解答往往包含著他們對知識、規(guī)律、方法理解與運用的偏差;因此在復習課的過程中要充分展示學生解答的思維過程,暴露錯誤根源,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糾正,然后展示正確的解題思路,引發(fā)學生思維碰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理解規(guī)律的應用。
【例一】:如圖1所示,三塊擋板MN、NP、PM圍成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區(qū)域,頂角為直角,MN擋板上的中點處,有一個小孔K,已知水平擋板NP的長度為
,由質量為m、帶電量+q的同種粒子組成的粒子束,以速度
從小孔K垂直射入,不計粒子所受的重力,,現(xiàn)允許在擋板圍成的三角形區(qū)域內,加一垂直紙面的勻強磁場,要使從小孔K飛入的粒子經過偏轉后能直接(不與其他擋板碰撞)打到擋板MP上,求所加磁場的方向和磁場的范圍。
我發(fā)現(xiàn)學生在求解該題最小磁場的時候常常會這樣求解:
畫出軌跡從K至P,找到直角△OMP,由幾何關系得:(R—a)2+(2a)2=R2得
在教學過程中,我對此過程進行了展示,然后讓學生討論它存在的問題,問:“如果這個答案是正確的話,請同學們用圓規(guī)規(guī)范的作出它的軌跡。”學生會很積極的動手探究,通過規(guī)范作圖,發(fā)現(xiàn)帶電粒子在打到P點之前就已經打到NP間的某一點。從而畫出正確的軌跡(如虛線所示)。至此,我再寫出正確的求解方法:
,R≈2.4
,小于前面的2.5
。該解法是正確的。然后啟發(fā)學生感悟做該題的心得,使學生能真正的意識到,使用物理規(guī)律尋找?guī)缀侮P系,不能盲目,要以實際運動為基礎,規(guī)范作圖是關鍵。同時整個課堂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強,復習的有效性自然也會得到提高。
點評:通過這種探究交流的方式進行復習課,可以充分展現(xiàn)學生的思維過程。學生可以互相學習,在學生群體思想的交流中,學生可以受到能思想和策略的激發(fā),從感知中受益和啟發(fā)。同時能促使每個學生積極思考。
3、舉一反三策略展開,拓寬學生聚合思維
在高三緊張的復習中,學生會作大量的練習,但常常又是做一題忘一題語文教學論文,復習的效果往往沒有想象中那么好。因此在復習課教學中不能滿足就題論題,要注意變式訓練,要多角度、多途徑、全方位地對題目進行分析、挖掘,將所學知識串連起來。
3.1、一題多解,靈活處理
【例二】:如圖3所示,在
平面內
處有一半圓形勻強磁場磁場區(qū)域圓心
為O,半徑為R=0.10m,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0.5T,磁場方向垂直平面
里。有一線狀粒子源放在y軸左側(圖中未畫出),不斷沿平行于x軸正方向放
出電荷量為,初速度為
的粒
子,粒子的
質量為,不考慮粒子間的相互作用,粒子重力忽略不計,
求:從軸任意位置(
)入射的粒子在離開磁場時速度方向與正
軸夾角
的余弦值;
在指導學生求解該題的過程中,先讓學生自主討論探究,然后再把各種解法匯總講解:如圖4所示,粒子從C點入射,畫出其在磁場中運動的軌跡,交與磁場邊界D點 ,并畫出其運動軌跡的圓心Oˊ,設弧CD所對圓心角為,過D點作x軸的平行線交y軸于E點,連接OD則:
解法一(勾股定理) |
解法二(余弦定理) |
解法三(解析法) |
|
在△O’OD中, 利用余弦定理直接 得到: |
利用圓方程,聯(lián)立求解,設帶電粒子從圓形磁場的邊界p點離開磁場,則p點出滿足
|
|
|
|
點評:物理課程標準指出:抽象思維與數(shù)學方法相結合,是物理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要引導
高中學生從科學探究中得到感悟和體驗。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問題是最具代表性的能反映抽象思維
與數(shù)學方法相結合物理模型,我們對這種一題多解的問題,通過復習的機會引導學生從多種角度予
以展示,可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刻理解,總結不同解法的特點,得出多種方法的統(tǒng)一性,從思
想方法上都體現(xiàn)了一般的數(shù)學思想(勾股定理、余弦定理、解析幾何等)在圓周運動上的應用;從
解決問題的悟性上拓展了學生解決這類問題的思維。
3.2、一題多變,正確辨析
斯滕伯格和格里格倫科提出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12種策略中第一條:當學生面對一個問題時,教師應通過多種方法鼓勵學生換一種思維方式去思考它,改變觀點,重新定義問題,界定問題…… 。可見加強發(fā)散思維能力的訓練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在在專題復習時,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需要,可以就同一個知識點提出更深入一步或更多方面的問題,使學生在掌握了本題知識的同時再拓展和提高一步,也可以從一個領域的問題向具有相似性的另一個領域的問題進行拓寬延伸,使學生對所研究的問題有更加深刻的認識論文服務。
【例三】如圖5所示,兩平行金屬板的板長l=0.20m,板間距d=6.0×10-2m,在金屬板右側有一
范圍足夠大的方向垂直于紙面向里的勻強磁場,其邊界為MN,與金屬板垂直。金屬板的下極板接地,
上極板的電壓u隨時間變化的圖線如圖乙所示,勻強磁場的磁感應強度B=1.0×10-2T。現(xiàn)有帶正電
的粒子以v0=5.0×105m/s的速度沿兩板間的中線OO' 連續(xù)進入電場,經電場后射入磁場。已知帶電
粒子的比荷=108C/kg,粒子的重力
忽略不計,
假設在粒子通過電場區(qū)域的極短時間內極板間的
電壓可以看作不變,不計粒子間的作()。
求t=0s、0.10s時刻進入的粒子,經邊界MN射
入磁場和射出磁場時兩點間的距離。
解析:(1)t=0時,u=0,帶電粒子在極板間不偏轉,水平射入磁場,s=2r=1.0m
(2) t=0.10s時在勻強電場中水平方向的速度v0=5.0×105m/s
豎直方向速度為 進入磁場與初速度方向的夾角為α。
=1.0m
拓展一:講解到這里后,我對學生進行引導:
問1:“證明帶電粒子射入磁場后,出磁場所作圓周運動的弦長是個定值且” ,學生會想到由前2個特殊的運動結論原來蘊藏著某種規(guī)律,很快會得到以下證明:
由速度關系: 由幾何關系可知,圓心角為φ=π-2α,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圓滑所對的弦長為s,
總結:從上式可知弦長s取決于磁感應強度、粒子的比荷及初速度,而與電場無關。
問2:“把電場區(qū)域的極短時間內極板間的電壓改為
,在粒子通過電場區(qū)域的極短時間內極板間的電壓可以看作不變,則在磁場中運動的弦長為多少?”
問3:“加如圖6所示的交變電壓呢?”
拓展二:學生有了感悟后,我把該題變?yōu)椋涸O當兩板不帶電時,這些電子通過兩板之間的時間為2t0,當在兩板間加如圖乙所示的周期為2t0、幅值恒為U0的電壓時,所有電子均從兩板間通過,進入水平寬度為l,豎直寬度足夠大的勻強磁場中,最后通過勻強磁場打在豎直放置的熒光屏上.問:要使側向位移最大的電子能垂直打在熒光屏上,勻強磁場的磁感應強度為多少?
學生在理解該題時,自然會和上一題聯(lián)系起來,電磁場的組成結構都很像,所以他們在運用規(guī)律公式往往會機械的運用,實際上該題的運動與例3是本質不同的,所以粒子離開電場進入磁場時的速度是相同的,只是位置不同語文教學論文,在磁場中的運動形式是完全相同的。軌跡平行。設電子射出時的偏向角為q ,設電子從偏轉電場中出來時的速度為vt,垂直偏轉極板的速度為vy,則電子從偏轉電場中出來時的偏向角為:要垂直打在熒光屏上,由幾何關系得:
,由速度關系得:
,由圓周運動得:
聯(lián)立各式可得:
點評:不論運用正弦還是余弦處理速度問題,關鍵是要理解運動與角度的關系,尋找?guī)缀侮P系和規(guī)律的切入,其實物理問題是從基礎問題出發(fā)拓展變化而來,它們根植于某個(幾個)知識點,求解上有一定的方法可循。復習課中要引導學生根據(jù)現(xiàn)有的思維水平,通過正確的思維方式,把新、難問題進行化歸解決。
4、歸類整理策略總結,提高學生歸納能力
若只是就題論題,難免陷入題海,而且復習效率不高。復習課教學中有意識地將“形異質同”、“形似質異”的題目進行歸類整合,通過題型、方法比較,做到事半功倍。
4.1、形異質同,透過現(xiàn)象
例如:在歸納帶電粒子在圓形磁場中的運動問題時,總結大量帶電粒子滿足一定的條件下進入到磁場后匯聚于一點或速度大小相同方向不同的情景下從圓形磁場邊界上的某個點進入磁場,滿足一定的條件會平行出磁場。那么有哪些可能的電磁場結構模型呢?(以進入電磁場能匯聚為例,滿足以下條件)
(1) 給 定 進入磁場。 |
(2)加加速電場(如圖8)且加速進入電場的滿足 |
(3)加偏轉電場(如圖9)且能水平離開電場滿足 |
|
總結:這幾個問題看似不同,其實本質都是對運動速度的確定,只要能確定帶電粒子的速度 |
4.2.形似質異,慎入誤區(qū)
比如前面的例三和拓展二電磁場結構是很相似的,但因為研究的問題不同而使解決方法上本質是不同的,導致運用的公式就不同,學生在分析問題時往往辨析不清,以致錯入誤區(qū),求解出錯,所以要引導學生在審題時要以辨析題意為重中之重。
點評:復習中存在許多涉及的知識是同一內容的不同方面或是不同知識的同一方面,也可能是方法上存在異同。在復習過程中把相同知識歸一,不同知識對比的方法進行點評,使知識系統(tǒng)化。
5、課堂反思
一節(jié)復習課要遵循一定的策略,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關鍵要做好對錯解、巧解、優(yōu)解的設計,做好題目的變化、類化、深化和優(yōu)化的設計,避免就題講題,目標只有一個就是使學生能觸類旁通、靈活應用。引導學生要善于類比分析,歸納總結,激發(fā)學生積極性,主動學習,從而提高復習課的有效性。
上一篇:淺談語言幽默性的評價理論解釋
下一篇:讀書之道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