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橋面防水層施工工藝 1、噴灑改性瀝青 1.1橋面防水層施工應采用智能型瀝青碎石同步封層車,(本工程采用億龍機械TSF0610B型瀝青碎石同步封層車)車輛由計算機控制全部灑布過程,具備計算機控制操作系統(tǒng)、瀝青加熱保溫系統(tǒng)、計量系統(tǒng)、循環(huán)壓力噴射系統(tǒng)、傳動系統(tǒng)及瀝青泵入口過濾裝置等。大面積施工前進行小面積試灑,確定車輛行走速度、撒布寬度、噴管高度、泵量等同步車施工的工作參數(shù),確定準確的滿足要求的瀝青與碎石的灑布量。 1.2瀝青噴灑溫度不應低于185℃,撒布量每平米1.8~2.1㎏/㎡,改性乳化瀝青的用量為0.3~0.5kg/m2(瀝青殘留分)進行控制(改性乳化瀝青中的蒸發(fā)殘留物含量以50%為基準,施工時應根據(jù)所檢測的蒸發(fā)殘留物含量進行調(diào)整。瀝青撒布量確定后撒布精度應為±2%,滿鋪橋面,改性瀝青應均勻撒布,厚度均勻,無露白、無油團堆積。 1.3在瀝青撒布起步、終止部位,應鋪彩條布或用其他手段,接多余瀝青,防止對路面、伸縮縫等結構污染。 1.4對瀝青撒布量進行自檢,瀝青撒布量檢測方法:在車輛行走路線上鋪牛皮紙,瀝青撒布車以正常的工作狀態(tài)通過后,稱量牛皮紙上的瀝青重量即可。記錄撒布車的工藝參數(shù):行走速度、撒布寬度、液體流量等。 1.5隨著改性瀝青的撒布,均勻的單一粒徑10~15㎜碎石,由邊至中(從外測泄水孔一側開始),路側邊緣20~30㎝不撒布碎石。碎石占施工面積的50~60%(目側),每平米約8.5~10公斤,不可過低或過高,以現(xiàn)場看可露出底層瀝青,車輛或行人行走不粘帶、不接觸為判斷標準。 1.6在進行大面積撒布前,應進行碎石撒布試驗,確定車輛行走速度、開口大小(碎石流量),確定車輛工作參數(shù)與碎石平米用量關系。 1.7石料滿足《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中高速公路用粗集料質(zhì)量技術要求(針片狀含量除外),石料應干燥、潔凈,針片狀含量應低于10%。撒布前應用重交通瀝青進行碎石預拌,預拌油石比為0.3~0.5%。預拌碎石現(xiàn)場撒布溫度應在160℃以上,運輸中應進行苫蓋。 1.8同步施工后,應立即用輕型膠輪壓路機碾壓1~2遍,壓路機行走速度均勻,不得噴水,不得在作業(yè)面掉頭剎車。 1.9碾壓完成后檢查已完工工作面,將局部多余碎石用笤帚或耙子清出防水層。 2、防水細部處理 2.1陰角、轉(zhuǎn)角等部位處理 橋面防水層完成后,應在地袱、防撞墻的陰角、轉(zhuǎn)角等部位人工涂刷改性瀝青或乳化瀝青,改性瀝青用量1.2~1.4㎏/㎡,乳化瀝青用量為1.6~1.8㎏/㎡,涂刷殘留瀝青膜厚度1.0~1.5㎜,涂刷高度5㎝。 2.2泄水孔處理 橋面防水層完成后,用改性瀝青或乳化瀝青涂刷泄水孔邊緣和內(nèi)部,內(nèi)部處理深度10㎝以上,瀝青厚度2~2.5㎜。 3、質(zhì)量控制及相關要求 3.1、各類材料進場必須嚴格控制,符合質(zhì)量要求,施工控制檢測項目包括:SBS改性瀝青質(zhì)量性能、碎石質(zhì)量性能、瀝青撒布量、瀝青撒布溫度、碎石撒布量、人工涂刷瀝青厚度等。SBS改性瀝青質(zhì)量性能送至實驗室進行檢測,每1萬平米(或一座大橋、特大橋)檢測一次改性瀝青針入度、軟化點及彈性恢復性能,每15萬平米檢測一次碎石壓碎值、針片狀,每30萬平米進行一次全面檢測。 3.2、防水層施工前,混凝土表面應清除垃圾、雜物、油污與浮漿,并保持干凈和干燥。 3.3、噴灑的改性瀝青防水粘結層,必須均勻一致,且達到設計要求的厚度。 3.4、注意防護,避免構造物污染。 3.5、防水層應表面平整,無空鼓、脫落、翹邊等缺陷,不符合要求應立即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