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6-0208-02
“90后”是指1990年到1999年之間出生的一代人,這代人出生在中國經濟高速發(fā)展的改革開放時期。2008年9月份之后,第一批“90”后大學生進入高校,從此之后,輿論開始以獨有的方式關注這一批大學生,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也及時對這些學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這些學生當中,也有不少的學生是出生在1989年或者是1990年,他們是過渡的一代。2011年9月份之后,更加純粹的“90后”大學生進入大學的校園,在經過一年之后的大學生活之后,他們的思想行為發(fā)生了什么改變,又會呈現出什么樣的特征,高校學生的政治思想工作者又將針對這些變化做出怎樣的應變,都應該成為高校學生工作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90后”大學生的思想特點
現在的“90后”生活在社會,經濟以及文化都發(fā)生變革的社會環(huán)境下,新的觀念和事物都在源源不斷的產生,不同的價值觀在發(fā)生著碰撞,這些都對“90后”的大學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使得這些學生的行為和思想等方面都有了高速發(fā)展的特征。
1.以我為主,同時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
“90后”的大學生相對于“80后”大學生在生活環(huán)境上要優(yōu)越得多,很大一部分是獨生子女,家長寵愛,使得“90后”的學生更多地關注自我,形成個人本位地價值取向,這些學生不喜歡傳統的教條式的死板教學模式,更加強調主觀的感受和個體意識,喜歡自主的學習和爭論,經過親身的實踐來考察結論,有很強的思想獨立意識。同時,當涉及一些集體的事件以及國家大事的時候,大部分的90后學生都可以做到重視國家以及集體利益的優(yōu)秀傳統。這并不是一種偶然,也顯示了我國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見表1對傳統道德認同的統計)。
2.理想信念淡薄,但仍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
由于社會市場經濟帶來的一些負面效應,很多的“90后”學生存在不關心政治的心理,他們只會關心自己的專業(yè),很少關注時事;思維活躍,但是缺乏深度;重視對專業(yè)技能的訓練,但輕視文化的學習。也就是因為這樣,許多的學生就缺乏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素養(yǎng)。此外,現在的“90后”學生大多表現為集體觀念松散,紀律意識淡薄,喜歡我行我素,不愿意服從安排。但是,在我們國家舉辦奧運會傳遞奧運圣火時候,以及我們國家發(fā)生的汶川地震的時候,“90后”又表現出了極強的社會責任感,這不得不讓我們重新認識這些“90后”。結合以上的分析,我們覺得,“90后”大學生整體上做到了積極進取,具備了較強的社會責任感。
3.關注社會主流思想,但價值觀更務實
在市場競爭這樣的社會壓力下,多種多樣的利益關系使得“90后”大學生的價值觀變得更加務實,重視培養(yǎng)自己的實際能力,注重人際關系的培養(yǎng),拓展交際的范圍,十分重視社會實踐。相對于“70后”和“80后”們,“90后”追求理想信念的觀念在弱化。比如說,現在很多的大學生為了使得自己的前途更為順利就成了決定是否入黨的動機。
4.容易接受新的事物,有較強的創(chuàng)新能力
大部分的“90后”學生對于自己的未來都是很明確的,非常的具有信心并渴望可以實現自己的價值,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而不懈的努力!90后”學生往往會打破常規(guī),張揚個性。所以說“90后”學生都有很強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
二、“90后”大學生思想特點的主要影響因素
1.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
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對于青年人的行為和價值觀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90后”的大學生處出生在經濟高速發(fā)展的改革開放時期的中國,也是中國經濟的轉型時期,所以說由此而導致的利益關系以及社會價值觀就直接影響到了整個社會的價值體系。種種因素就讓大學生都開始早早地考慮自己的未來。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來自內部的和外部的社會環(huán)境直接成為了影響“90后”大學生思想特點的重要因素。
2.學校教育環(huán)境的影響
現在我們國家倡導素質教育,全國的學校也在切實實行!90后”的這一代學生受素質教育的影響,都有很強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自主實踐的能力,素質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使得學生更加適合社會的需求。與此同時,在現在的教育領域當中,應試教育還是占很大的比例,集中表現就是教師在平時教學的時候以書為本,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為主,以求學生可以考得高分,應試教育的缺點就是使得“90后”的學生對老師和家長產生逆反或者依賴心理,對大學時期的主要以自學為主的學習模式不適應,會有與人溝通方面的障礙。
3.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
由于國企改革,重新定位了市場經濟的經濟,利益分配以及非公有制等一系列問題,有部分“90后”大學生的家長就有失業(yè)壓力等問題,很少有時間來教育自己的孩子,這些問題也嚴重影響著這些學生,讓他們對于收入差距,公平與效率失衡等社會問題就著很深的感受,他們的困惑,不解以及矛盾就隨之變多了。
三、“90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對策
1.以學生為本,著眼于當代的大學生實際
深入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定要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應該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來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所以說各大高校一定要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不斷地加強學生的理想信念和愛國主義的教育。
2.重視課堂教育,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課堂教育在各大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中都起著主要的作用。在課程教學時候,不僅是要加強政治理論的學習,而且還要不斷地改進教師的授課形式,加強教學的效率,盡量做到要多名思想素質高、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共同教學,而且可以聘請一些典型人物以及相關的專家來校進行講座,增加教學的吸引力,保證教學質量的教學目的。
3.開發(fā)課外資源,重視社會實踐
高校應該充分發(fā)揮黨團組織優(yōu)勢,著重開發(fā)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加強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活躍大學生的課余生活,將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納入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規(guī)劃中,在實踐中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提升思想道德水平。良好的校園文化活動要注重活動的吸引力、服務性、實效性、感染力、導向性和廣泛性,突現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這有利于造就“90后”大學生良好的文化心理和人格,培養(yǎng)崇高的正義感和高雅的審美趣味。
總之,“90后”大學生因為成長環(huán)境、時代特點,思想與行為上都有了自己張揚的個性與時代的烙印。現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要根據“90后”學生的一些新特點不斷地更新和探索新的教育方式,積極加以引導和教育。
上一篇:當前幼兒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略議
下一篇:簡析推廣法律診所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