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導讀::改革開放以來,官長馳編撰《趙貞吉詩文集注》出版,各種期刊20多年來公開發(fā)表的趙貞吉研究論文40多篇。主要對其生平、人生、出世、入世的哲學思想,銳意改革的政治、經濟、革故鼎新的主張,杰出的文學成就做出了開創(chuàng)性的探討。
論文關鍵詞:趙貞吉詩文,整理,版本,論文
一、趙貞吉詩文的整理
(一)、子弟與門人對趙貞吉詩文的整理
最早對趙貞吉詩文進行系統(tǒng)整理的是趙貞吉之子鼎柱、景柱與門人龔懋賢、鄧林材等。他們在趙貞吉逝世八年以后,終于綴遺稿為詩抄、文抄、講章凡二十三卷,名《趙文肅公全集》,于萬歷十二年刻,有高啟愚序、陳文燭序、姜寶序、許孚遠序、王藩臣跋、詹爾選跋、肖如松跋、陳謹策序。出版了《趙文肅公全集》。先有蜀刻本,閔刻本《趙文肅公文集》,后有南京、內江翻刻本《趙文肅公全集》。
。ǘ、內江市政協(xié)趙貞吉研究小組的整理
20世紀八十年代初,四川省古籍整理領導小組將《趙文肅公全集》列入重點整理書目。內江市政協(xié)趙貞吉研究小組先后編印了《趙貞吉研究初集》和《趙貞吉研究資料集》。
。ㄈ、官長馳編撰《趙貞吉詩文集注》
內江師范學院官長馳先生,積十余年辛勞對趙貞吉詩文進行整理,1999年由巴蜀書社出版了《趙貞吉詩文集注》,列入建國五十周年《四川出版界推薦重點書目》。這對于研究趙貞吉其人及明代政治史、思想史、文學史均有重要學術價值。
《趙貞吉詩文集》原名《趙文肅公全集》,凡二十三卷!囤w貞吉詩文集注》是趙貞吉詩文結集問世四百對年來,對趙貞吉的第個注釋本。填補了我國古籍整理的空白。
這為后世學者研究趙貞吉與明代社會、政治、歷史、哲學、文學等文獻資料方面提供了極大便利。做了開創(chuàng)性努力。為深入整理、研究和利用趙貞吉詩文中的寶貴文化遺產奠定了基礎。
官長馳1998年撰寫《趙貞吉詩文集注》后記說明[1]:
本書主要面向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讀者,故箋注力求簡明扼要人文歷史論文,習見的熟語典故或略而不注,或僅簡單提示論文網站大全。箋注者對某些不了解的人名、地名、典故、出處,為免詞費,大多為予注明。
。ㄋ模、《內江風物詠叢》輯錄箋注趙貞吉吟詠內江風物詩賦四十七篇
。ㄎ澹、箋注研究論文
1、羅寧、武麗霞的論文《趙貞吉詩文集注》勘補《趙貞吉詩文集注》初閱前六卷之詩詞及7卷九至卷十四講章部分,獲益良多,贊嘆之余,偶見其失漏之處。
2、陳世英論文《趙貞吉詩文集注》點校商議 從《趙文肅公文集》的版本和流傳情況,對官長馳先生的《趙貞吉詩文集注》的訛誤脫漏之處一一進行正誤補脫。本部分還對較完整的二十三卷本《趙文肅公文集》未收錄的和官長馳的《趙貞吉詩文集注》漏輯的趙貞吉的作品進行輯佚。
3、鄧國軍博士論文《(趙貞吉詩文集注>點校注釋商兌》對《趙貞吉詩文集注》中的部分點校、注釋、系年之誤漏作出舉正。
二、趙貞吉生平研究
主要是針對《明史?趙貞吉傳》作了校正和補充,并將其為官情況制成《仕途履歷表》。
《年譜》;《內江縣志》卷十一收錄(鄧林材撰《趙文肅公先生年譜序》)按趙大洲自著《趙文肅年譜》,鄧石陽萬歷六年戊寅(公元1578年)為該譜作序。在此基礎上,曾孔恕、黃世杰編《趙貞吉年譜》,是趙貞吉生平研究重要資料。
三、趙貞吉的政治思想品格和軍事思想研究
陳世英論趙貞吉的政治品格
趙貞吉的政治思想豐富,無論是在用人,還是在守業(yè)方面;無論是在處理君臣關系,還是在治民方面,他都有自己的一番見解。
趙貞吉的政治品格是兩方面的,既有正直敢言的優(yōu)點,也有“好剛使氣”、“動與物迕”的缺陷,這也是其政治主張難以實現(xiàn)的重要原因。
以趙貞吉在“庚戌之變”時的主戰(zhàn)和“隆慶和議”時的主和來說明其軍事思想的靈活性。同時介紹了趙貞吉重視防務、主張恢復明初分府分兵的舊制和重視賞罰分明在軍事中的作用等軍事思想。
四、趙貞吉的學術思想研究。
韓國學者李慶龍《趙大洲二教參究和經世思想》,論文認為:趙大洲等泰州學派的學者們,起初學習王陽明良知教,最后轉出于儒教;趙大洲之子趙臺鼎承繼家學參究佛道二教修煉,對“本體即工夫”有獨到的解釋;趙大洲對陽明學作出自己的解釋,特別是對“良知”在儒家學術上所起的作用作出極高的評價,他有出世經世、體用一源的與從前儒家不同的特點。
陳若愚教授的論文,全面深入地分析了趙貞吉的思想與貢獻
指出:本文以《趙貞吉詩文集注》本所收266篇文章為評述對象,對明代中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學者、文學家趙貞吉的學術思想、政治建樹、道德境界、文章成就進行了系統(tǒng)的評述。
陳世英論趙貞吉的學術思想
論述趙貞吉的學術思想存在一個淵源辨別的問題,黃宗羲將之歸入泰州學派,本文主張不在其學派歸屬問題上爭執(zhí)不休人文歷史論文,而從整體上對其學術思想作一梳理。本部分主要介紹了趙貞吉的“出世入世說”、對“心學”的發(fā)揮、禪學觀、儒佛道一家等學術思想,并介紹了其學術思想的變遷與博采眾長的特色。
梁明玉的論文《論趙貞吉的人才觀》探討了趙貞吉的管理、教育思想。
五、趙貞吉的文學、禪學成就研究。
明清人對趙貞吉的詩文的評語,并對趙貞吉的詩文選材和詩文特色予以分析。其選材有反映為國為民的詩文,有反映自身經歷的詩文,有送別贈別詩,有應和之詩,有游歷詩,有祝壽詩等。其詩文特色主要是多宗教用語、善用典故、文辭氣勢雄偉和以古論今,闡發(fā)道理。
釋智常、鐵波羅論文《趙貞吉的資中情結和他的寓教于禪》、
孟光全《趙貞吉筆下的明代內江佛寺》從地方文化建設的角度對趙貞吉的作品進行了研究。、
曾明教授交了論文《略談趙貞吉詩的用典》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趙貞吉詩歌的藝術特色。
曾良教授論文:《佛學對趙貞吉詩歌的影》闡述了趙貞吉信禪的主觀愿望是溝通儒佛之辨,使出世為入世服務,但客觀上佛學對其人生態(tài)度和生活情趣等產生了復雜影響,使詩歌增強了表現(xiàn)力,形成了迷茫幽境的意境,增添了藝術情趣。
張文進、段庸生提交的論文《論趙貞吉的詩風》從比較的角度對趙貞吉的詩歌藝術特色進行了探索。
王發(fā)國教授論文《趙貞吉(雜詠六首>官注漫議》對官長馳先生的《趙貞吉詩文集注》中的部分詩歌的注釋提出商榷。
六、內江師范學院召開紀念趙貞吉誕辰50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鄧國軍博士撰寫紀念趙貞吉誕辰50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除以上例出相關文章外,研究員錢明提交了論文《王學在新安地區(qū)的遭遇與挫折——以王守仁與汪循關系為例》,為趙貞吉哲學思想研究提供了可資利用的哲學文化背景資源。
吳震教授提供了荒木見悟著、廖肇亨譯《趙大洲的思想》,把日本學者研究趙貞吉的特殊視角展現(xiàn)在與會者面前。
本次研討會除了論文豐富多彩外,熱烈的討論也是一大亮點論文網站大全。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黃卓越認為:李贄是弘揚趙貞吉思想的功臣,趙貞吉有三大貢獻:政治功績、哲學思想、詩文成就。鄒作圣先生認為趙貞吉的疏奏價值極高,并對趙氏“性命為根、經世為用、文章為枝葉、人世為根本”進行了闡釋。
內江市佛教協(xié)會會長釋智海認為趙貞吉的最大成就是“王學”,并聯(lián)系高校培養(yǎng)人才的實際對趙貞吉的人格魅力進行了分析。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吳震教授、西南交通大學羅寧博士、四川大學周斌教授、內江師范學院鄧國軍博士等人對部分文獻展開了非常激烈的論爭。
此次研討會對促進明代哲學思想的研究、宣傳四川文化名人、推進四川文化建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七、趙貞吉詩文整理研究的現(xiàn)實意義
在趙貞吉留下的著作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明代社會、政治、經濟的深刻剖析和革故鼎新的主張;他是一位哲學家,“左派王學”的代表人物,對人生、物我、性命之學沒每有沉思妙悟;他還是與楊升庵、任少海、熊南沙,并稱“蜀中四大詩文家”之一。
趙貞吉是位著名的愛國主義者、銳意改革的政治家,教育家;王陽明、王艮學派傳人。趙貞吉最能代表內江文化人的精神與氣骨。
通過對趙貞吉詩文進行系統(tǒng)整理研究,對發(fā)掘地方歷史文化資源,批判地吸取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古為今用,增強地方歷史文化底蘊;發(fā)揚其崇高的愛國精神,宣揚其對敵斗爭非凡的膽識,配合歷史知識及愛國主義教育,對當前的社會的改革開放人文歷史論文,建設文化內江,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趙貞吉詩文博大精深,而且不少是文言文,官長馳撰寫《趙貞吉詩文集注》是趙貞吉詩文結集問世四百對年來,對趙貞吉的第一個注釋本。填補了古籍整理的空白。這為后世學者研究趙貞吉與明代社會、政治、歷史、哲學、文學等文獻資料方面提供了極大便利。
但“該書主要面向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讀者,故箋注力求簡明扼要,習見的熟語典故或略而不注,或僅簡單提示。箋注者對某些不了解的人名、地名、典故、出處,為免詞費,大多未予注明。[1]”一般的讀者讀起來還有障礙,要使其通俗易懂,還需要做大量的箋注。
所以對趙貞吉詩文進行系統(tǒng)整理研究方興未艾,需要同仁和有志者,繼續(xù)努力。
參考文獻:
[1]官長馳趙貞吉詩文集注[M] 成都: 巴蜀書社 1999
[2]趙貞吉趙文肅公文集[M] 四庫全書存目從書影印本 濟南:奇魯書社 1997
[3]內江政協(xié)文史委內江文史資料選輯第21輯[M] 內新出內(2005)002號
[4]洪若內江風物詠叢[M] 內新出內(2006)008號
上一篇:試談“三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