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張申府不僅是中國近現(xiàn)代思想文化史上一位著名人物,也是一個極具特色和廣泛代表性的政治人物。抗戰(zhàn)爆發(fā)后,張申府廣泛參與了抗日救亡民主活動,是一位積極的政治活動家。以抗戰(zhàn)時期兩次民主憲政運動為主線,本文嘗對張申府所從事的民主實踐活動進行簡單梳理。
論文關鍵詞:張申府,抗戰(zhàn)時期,民主憲政運動
抗戰(zhàn)時期,各民主黨派充分利用國民參政會這一合法講壇,為實現(xiàn)中國政治民主進行了不懈的斗爭,掀起了兩次民主憲政運動的高潮。在這一進程中,張申府廣泛參與了抗日救亡民主活動,是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從救國會的積極活動家到中國民主政團同盟的籌建者,再到中國民主同盟的常務委員兼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張申府為實現(xiàn)其民主政治的理想奔走呼號著。本文嘗以抗戰(zhàn)時期兩次民主憲政運動為主線,對張申府所從事的民主實踐活動進行簡單梳理。
1、張申府與第一次民主憲政運動
1937年7月,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為團結抗戰(zhàn),共產(chǎn)黨及各黨派各階層人民強烈要求國民黨放棄一黨專制,實行民主,成立民意機構。在此壓力下,國民黨政府在國防參政會之后于1938年成立了國民參政會這樣一個權力十分有限的準民意機構,作出了團結各黨派共同抗日的民主姿態(tài)。國民參政會成立后,各民主黨派充分利用這一合法講壇,為實現(xiàn)中國政治民主進行了不懈的斗爭。
1938年4月,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通過《設國民參政會案》,公布了《國民參政會組織條例》。選舉產(chǎn)生了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張申府作為救國會代表被選入其中。關于國民參政會的意義,張申府指出:“國民參政會的召集,我覺得,至少表示了三種意義。一是全國一致團結的一個更堅強的表示;二是對于民權主義或民主政治的完成更走近了一步;三是政府越來越采納民意,使得國家更往前進展了一步。”
1938年10月,國民參政會一屆二次會議在重慶召開。圍繞抗戰(zhàn)救亡,張申府與陳紹禹、秦邦憲、林祖涵等二十二人提交《關于克服困難渡過難關持久抗戰(zhàn)爭取勝利問題案》。同時,張申府與吳玉章、秦邦憲、林祖涵、董必武等三十二人提《加強國民外交推動歐美友邦人士敦促各國政府對日寇侵略者實施經(jīng)濟制裁案》。會上,張申府當選為第五審察委員會(即教育文化組)委員。11月,他被推為“全國戰(zhàn)時教育協(xié)會”理事,致力于抗戰(zhàn)教育。他呼吁:要抗戰(zhàn)勝利必須實施抗戰(zhàn)教育,文化教育和科研都要圍繞著為抗戰(zhàn)服務而進行。
1938年10月武漢失守后,國民黨統(tǒng)治集團的政策重點逐步由對外轉向對內(nèi)。1939年1月,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召開,制定了“防共、限共、反共、溶共”的方針,通過并頒布了《限制異常活動辦法》、《共黨問處置方法》等反動法令,并且在1939年冬至1940年春發(fā)動了第一次反共高潮。抗戰(zhàn)開始后人民和各抗日黨派爭取到的某些民主權利,從此被取消。在這種形勢下,各黨派紛紛要求國民黨結束一黨專政,實行民主憲政。1939年2月,國民參政會一屆三次會議在重慶召開,張申府、周覽等中間黨派參政員與中共參政員吳玉章、部分國民黨參政員提出《請確立民主法治制度以奠定建國基礎案》,要求國民黨實行民主憲政,拉開了第一次民主憲政運動的帷幕。雖然該提案得以通過,但國民黨并沒有付諸實踐。對此,張申府發(fā)表意見指出:“現(xiàn)在最需要的是實在,是實踐,而不是虛文,而不是空言。”提出“要檢討過去提案是否實行。”
1939年9月,國民參政會一屆四次會議在重慶召開。救國會等各民主黨派與中共參政員在大會上共同發(fā)起憲政運動,提出要求政府結束國民黨一黨專政的黨治,立即實施憲政,保障各抗日黨派合法地位的提案共有7件。這是國民參政會歷史上一次最重要的會議,在中國民主憲政運動史上也占有一席的地位。關于提案,共產(chǎn)黨、國民黨方面各有1件,民主黨派5件。在會上,中共參政員陳紹禹(王明)領銜提出了《請政府明令保障各抗日黨派合法地位案》,受到民主黨派及無黨派民主人士的普通關注。同時,鑒于汪偽國民黨第六次代表大會提出的廢除“一黨專政”對于其他黨派所具有的極大欺騙性,極其不利于國民黨統(tǒng)治,國民黨參政員孔庚提出了《請政府遵照中國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決議案定期召集國民大會制定憲法開始憲政案》。民主黨派提出的5件提案,包括國社黨參政員張君勵與青年黨參政員左舜生、第三黨參政員章伯鈞聯(lián)合提出的《請結束黨治立施憲政以安定人心發(fā)揚民力而利抗戰(zhàn)案》和《改革政治以應付非常局面案》、張申府與王造時代表救國會分別提出的《建議集中人材辦法提案》與《為加緊精誠團結以增強抗戰(zhàn)力量而保證最后勝利案》、江恒源代表職教社提出的《為決定立國大計解除根本糾紛謹提具五項意見建議政府請求采納施行案》。張申府在《建議集中人材辦法提案》指出:“國家遭遇大難,必須集中人材,團結一致,合力對外”。“用人但問其材不材,不問其黨不黨。切戒以黨之不同,即外視之,或歧視之,或防范之,并戒以是否親故為進退人之標準。”并要求國民黨“承認各黨派之合法存在。”“推進民權主義,實施民主制度。”
經(jīng)過激烈討論,會議形成了《召集國民大會實施憲政決議案》。第一次憲政運動由此正式開始。
會后民主黨派組織了“憲政問題座談會”,先后舉行過8次會議,就推進憲政、憲政與抗戰(zhàn)建國的關系等問題進行了廣泛討論。10月1日,第一次憲政座談會在重慶召開。沈鈞儒、張瀾、鄒韜奮、張申府、章乃器、董必武等80多人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