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鏈接: 中國安全網(wǎng) 中國質(zhì)量網(wǎng) 中國論文網(wǎng) 中國資訊網(wǎng)
王 慶1,丁原紅1,任洪強1,凌 云2
(1.南京大學宜興環(huán)保研究院,江蘇宜興214200;2.青島中油華東院安全環(huán)保有限公司,山東青島266070)
摘要:對預先經(jīng)過生化工藝處理的PU合成革廢水樣品進行全分析表明,其總氮的主要存在形式為硝酸鹽氮,質(zhì)量濃度約為285 mg/L;采用缺氧MBR工藝對PU合成革廢水生化出水進行了反硝化處理,結(jié)果表明:投加外部碳源,使原水C/N從1.6增大到3.3,可以實現(xiàn)約90. 9%的總氮去除率;反硝化后的出水中硝氮仍是占比最大的組分,反硝化過程中發(fā)生亞硝氮的積累,但隨著出水的C/N不斷增大,反硝化效率不斷提高。
關(guān)鍵詞:硝酸鹽氮;A MBBR;PU合成革廢水
中圖分類號:X703 文章編號:0253 - 4320( 2016) 03 - 0101 - 03
DOI:10. 16606/j. cnki. issn 0253 - 4320. 2016. 03. 024
目前PU合成革廢水主要有生物法、物化法(吸附、萃取)、化學法(催化氧化、超臨界水氧化、堿性水解)等多種物理化學或生化處理技術(shù),而廣泛應用的生化工藝處理的出水總氮經(jīng)常性超標或波動較大。
MBBR( Moving Bed Bio -film Reactor Process,簡稱MBBR法)反應器內(nèi)懸浮填料的內(nèi)外表面均能附著生長生物膜,填料在曝氣或機械攪拌作用下,在反應池內(nèi)呈流化狀態(tài),生物膜與廢水接觸充分,因此,MBBR對難降解的高強度工業(yè)廢水具有很好的處理效果。
經(jīng)分析生化后PU合成革廢水的組分和含量可知,其最大含氮組分為硝酸鹽氮,因此,筆者利用缺氧MBBR工藝對來自于杭州富陽興業(yè)合成革有限公司經(jīng)過生化處理后的出水原水進行分析?疾烊毖鮉BBR的反硝化脫氮反應過程中C/N比對反硝化過程的影響。
1 實驗材料與方法
缺氧MBBR反應器:所用填料為聚乙烯材質(zhì),這種載體的特殊形狀使微生物在有保護的載體內(nèi)表面生長。填料性能參數(shù)如表1所示。填料的填充率為40%,通過機械攪拌或好氧曝氣,使每個反應器內(nèi)的懸浮填料都能保持較好的流化狀態(tài)。
反應啟動:將取自宜興市清源市政污水處理廠消化池的污泥加入缺氧MBBR反應器中進行接種培養(yǎng)和馴化,以使該生化系統(tǒng)能盡快適應PU合成革廢水中DMF等成分的抑制作用。
試驗所用的水樣來自原PU合成革廢水生化處理系統(tǒng)的出水,某批次樣品的水質(zhì)指標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PU合成革廢水中COD等常規(guī)指標符合《合成革與人造革工業(yè)污染物排放標準》( GB 21902-2008),僅總氮超標,其總氮為335.6 mg/L,而亞硝酸鹽氮、硝酸鹽氮、氨氮3項之和為334.8 mg/L,可見PU合成革廢水中的總氮主要是無機氮,而硝酸鹽氮在無機氮中的比例為99. 8%,由此可見,其總氮主要為硝酸鹽氮的形式,同時,該廢水的C/N比嚴重失調(diào),若采用生化法除氮,則需要進行額外的碳源投加。
試驗中所加碳源為乙酸鈉。
試驗中水質(zhì)指標的測定:COD c r、硝氮、亞硝氮、氨氮和總氮均依據(jù)《水和廢水的分析監(jiān)測方法(第4版)》所述方法進行測定。
2結(jié)果和討論
2.1 反硝化增強的過程中C/N比的變化
馴化時間對C/N比、總氮去除率、COD去除率的影響如圖1所示。由圖1可以看出,隨著馴化時間的延長,經(jīng)缺氧MBBR所去除掉的有機物和氮的C/N比值逐漸提高,C/N從1.0逐漸提高到了2.8,同時總氮和有機物COD的去除率也得到了提高,其中,總氮從74. 5%提高到了97. 5%,COD從44. 4%提高到了87. 2%,說明缺氧MBBR的反硝化作用得到了增強。
將原水、出水的C/N比與去除掉污染物中的C/N比進行對比,結(jié)果如圖2所示。由圖2可以看出,去除掉污染物中的C/N在1.0~2.8之間,原水的C/N在1.7~3.3之間,兩者進行線性擬合,其斜率為1. 099 8,可以說數(shù)值非常接近,結(jié)果如圖3所示。但出水的C/N比的波動非常大,在2.8~17.1之間。隨著馴化時間的延長,原水、出水的C/N比與去除掉的污染物中的C/N三者都有增大,但出水C/N增加更快,超過正常反硝化所需的C/N比(文獻認為C/N在3~5之間,可以認為碳源充足),因此,隨著MBBR反硝化能力的提高,原水中需另外投加碳源,只需滿足C/N在2.8左右即可滿足反硝化所需碳源。
雖然提高原水的C/N比有助于總氮的去除率和去除量,但原水C/N在1.6~3.3之間變化時,仍然可以實現(xiàn)90. 9%的總氮去除率和192.3 mg/L的總氮去除量,如圖4所示。MBBR可以在較寬的C/N取值范圍內(nèi)實現(xiàn)較高的反硝化效果。但在原水的C/N高于2.8以后,出水的總氮低于8 mg/L,實現(xiàn)了較佳的脫氮,尤其是硝酸鹽的效果,結(jié)果如圖5所示。
2.2硝氮、亞硝氮與氨氮的相對含量的變化
原水和出水中硝氮、亞硝氮與氨氮質(zhì)量濃度變化情況如表3所示。
從表3中可以看出,原水中占比最大的是硝酸鹽氮,亞硝氮次之,而氨氮最低;經(jīng)過反硝化后的出水中,氨氮質(zhì)量濃度的占比雖然很低,但其在總氮中的占比超過了亞硝氮,說明MBBR的反硝化能力較好,去除掉的亞硝氮和硝氮轉(zhuǎn)化為氮氣等氣體形式,并溢出了水體。但出水總氮質(zhì)量濃度低于8 mg/L時,氨氮在出水中的質(zhì)量濃度大幅度地降低,說明在MBBR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硝化過程,將氨氮轉(zhuǎn)化成了硝氮,然后再通過反硝化的形式溢出水體。而出水總氮中的最大占比的組分仍然是硝酸鹽氮。
2.3反應時間對反硝化作用的影響
反應時間對反硝化過程的影響如圖6所示。從圖6中可以看出,隨著反應時間的延長,反應器中總氮的質(zhì)量濃度不斷降低,經(jīng)過10 d的反應,水中總氮質(zhì)量濃度為8.8 mg/L,其中1~4 d,硝酸鹽氮轉(zhuǎn)化過程中產(chǎn)生的亞硝氮積累至最大95 mg/L,然后亞硝氮質(zhì)量濃度與硝酸鹽氮質(zhì)量濃度一起降低,硝酸鹽氮主要轉(zhuǎn)化成氣體溢出水體。在硝酸鹽逐漸積累和降解過程中,C/N比的變化與之相反,在亞硝氮最大積累濃度處,C/N比最低,為1.96,而當C/N比最高時,硝酸鹽氮已經(jīng)低至0.9 mg/L。說明隨著硝酸鹽氮、亞硝氮的不斷轉(zhuǎn)化,MBBR的反硝化能力不斷提高,外部投加碳源的濃度可以不斷減少。雖然在硝酸鹽氮的反硝化過程中氨氮的積累不斷增大,但其質(zhì)量濃度最高為1.8 mg/L,不會對反硝化過程形成抑制作用。
3結(jié)論
(1)預先經(jīng)過生化工藝處理過的PU合成革廢水的總氮的主要存在形式為硝酸鹽氮,投加外部碳源,C/N在1.6~3.3之間時,缺氧MBBR可以實現(xiàn)90. 9%的總氮去除率。
(2)反硝化后的出水中硝氮仍是占比最大的組分;隨著反應時間的延長,反硝化過程中發(fā)生亞硝氮的積累,但隨后繼續(xù)被轉(zhuǎn)化成其他組分排除水體,MBBR的反硝化過程中出水的C/N比不斷增大,說明反硝化效果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