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管理思想對現代企業(yè)管理的啟示
一、中國傳統(tǒng)管理思想
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了底蘊深厚的文化內涵,為中華民族留下了極為寶貴的文化遺產。管理思想作為管理活動的升華,其產生與發(fā)展都是特定環(huán)境條件的產物,中國古代的管理思想對現代企業(yè)管理同樣具有一定的參考價本文由畢業(yè)論文網http://m.78375555.com收集整理值。中國傳統(tǒng)管理思想的主要代表有:
。ㄒ唬┕茏拥墓芾硭枷
管子是春秋時期齊國最為杰出重要政治人物,他在政治、軍事和管理思想方面有杰出的才能,并輔佐齊桓公實現了稱霸諸侯的大業(yè)。其主要管理思想可概括為:
1、“自利”的人性觀。管子認為“自利”是人之所以是人的本質所在。“民,利之則來,害之則去。民之從利也,如水走下,于四方無責也。”管子認為,人對“利”的追求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是無可厚非的。但管子并未走極端,他認為“自利”與“利人”是可以調和,人既可以有“自利”之德,也可以有“利人”之德,惟其如此才不至于走極端。
2、“四民分業(yè)定居”的管理方式①。管子第一次提出了“國之四民”說,即士、農、工、商,并稱為國之四民。管子主張“四民務使雜處”,即四民不能雜居,應該分開。“處士…使就閑燕,處工就官府,處商就市井,處農就田野。”這樣做即有利于同一行業(yè)的人員集聚,實現經驗的交流,提高自身專業(yè)技能,也能夠實現組織的和諧,提高專業(yè)化程度。
。ǘ┤寮业墓芾硭枷
儒家思想是我國的正統(tǒng)思想,對中國封建社會的影響程度比較高。儒家的管理思想主要以“仁”為核心,特點在于關注人性本質和社會問題?鬃雨P于管理的“九字名句”②:“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闡釋了管理的核心特點。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中和”,即中庸、和諧的綜合,這是管理的最為理想的狀態(tài)。
。ㄈ┑兰业墓芾硭枷
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其最高境界為“道”。“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基礎,“無為而治”的哲學思維,則是道家管理思想的最高準則。“為”涵蓋了及其豐富的管理理念。“無為而治”要求管理者的管理行為要順乎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無為”并不是沒有作為,而是不肆意妄為,這是遵循“道”的要求的?傊,以“無為”的理念達到“無不為”的效果。
(四)墨家的管理思想
墨家是諸子百家中重要的代表之一,其管理思想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也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墨家管理思想崇尚“平等、博愛、節(jié)儉”。墨家的管理思想主要表現在一下幾點:
1、兼相愛,交相利。墨子大力提倡“兼相愛”的思想,要求大家由此及彼,力圖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問題,消除相互之間的誤會,避免存在隔閡。同時,墨子認為利益的損益也是相互的,做有損他人的事情,自己也會受到傷害,因此提出通過“交相利”的方法,期望能達到兼愛的目的,實現個人利益服從群體利益,這樣才能實現國富民強。
2、貴義。在《墨子.貴義》一文中說到“萬事莫貴于義”。貴義其實與兼愛密切相關,貫穿墨家管理思想里,是墨家管理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墨家認為義便是利,這里所指的“利”并非是一己私利,而是社會公利。“義”與“利”是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
(五)法家的管理思想
法家思想的基礎是“崇法”,提倡“人之初,性本惡”的人性本質論,并提倡法治。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韓非子,他認為“法”、“勢”、“術”三者相輔相成。“法”是指規(guī)章制度,“勢”是指職位權力,而“術”則是指監(jiān)督考核等。由定義可知,法是三者的中心,是勢和術存在的前提條件。
(六)兵家的管理思想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兵家思想非常盛行,可以用空前絕后形容。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孫子。孫子著有《孫子兵法》一書,該書是一部蘊含豐富軍事管理思想的重要著作。該書開篇就提出了“兵者國之大事也,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理念,該理念對現代企業(yè)管理也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在《孫子兵法》一書中提出了很多重要思想都為現代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借鑒。
二、中國傳統(tǒng)管理思想的架構
中國傳統(tǒng)管理思想既不同于西方管理思想,也不同于中國現代管理理論,它有其獨特的構架。
(一)天時、地利、人和
天和地,反映了組織的外部環(huán)境。孫子在《孫子兵法》一書中曾指出:“知天知地,勝乃無窮。”由此可知,正確判斷外部環(huán)境的重要性。古語有云:“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梢“人和”在天、地、人三者當中是最為關鍵的。荀子認為:“愛民而安,好士為榮,兩者無一焉而亡。”③這正是現代管理的核心。
。ǘ┬奚、齊家、治國
管理者自身的素質的高低與組織的大小程正相關關系,中國古代“修身治平”理論認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管理者需要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知識素養(yǎng),才能夠做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管理者必須“三省吾身”努力規(guī)避誘惑,克服自身缺點,管理者必須具備較高的素質,方可促進組織的成長。
。ㄈ┝x利兩全,富民強國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大多主張重義輕利,也有利義并舉者,F在已知的最早的以“義”、“利”作對比的例子記載在《國語.晉語一》中,晉獻公準備廢長立幼,大臣丕鄭用義利觀對晉獻公進行勸說:“吾聞事君者,從其義,不阿其惑。…民之有君,以治其義也。義以生利,利以豐民。”④《三國志.吳書.駱統(tǒng)傳》中也有人提出:“財需民生,強賴民力,威恃民勢,福由民殖,德俟民茂,義以民行”。以上的義利觀都表明了義利并舉可以實現國富民強。⑤
三、傳統(tǒng)文化對中國現代企業(yè)管理的啟示
1、中國傳統(tǒng)管理思想對現代企業(yè)協(xié)調管理的啟示
和諧觀是中國傳統(tǒng)管理思想的精髓,依然可以解決很多對現代企業(yè)管理存在的問題。首先,樹立正確的協(xié)調觀,克服工作中的自我本位意識。其次,培養(yǎng)良好的工作作風,明確各自的職責,確立員工各司其職的工作思想。最后,就是建立健全企業(yè)激勵機制,才能形成良好的協(xié)同效應。
2、中國傳統(tǒng)管理思想對現代企業(yè)戰(zhàn)略管理的啟示
作為我國古代軍事典籍的《孫子兵法》,其包含的戰(zhàn)略管理思想也不再局限于軍事管理領域,已成為現代企業(yè)經營戰(zhàn)略管理的思想寶庫,為現代企業(yè)制定相應的戰(zhàn)略提供了具有普遍意義的參考價值。
3、中國傳統(tǒng)管理思想對現代企業(yè)績效管理的啟示
管子“自利”的人性觀和“誠信獲益”原則給現代企業(yè)管理的啟示主要體現在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責任等方面。“自利”不僅有“自利”之德,又有“利人”之德,這樣會達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四民分業(yè)定居”的管理方式為企業(yè)進行專業(yè)化分工提供借鑒,專業(yè)化分工可以提升企業(yè)的經濟效益,實現企業(yè)利潤最大化,更有利于進行企業(yè)績效的評價。
上一篇:關于我國國債期貨與利率市場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