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人妻互换日韩精品久久影视|又粗又大的网站激情文学制服91|亚州A∨无码片中文字慕鲁丝片区|jizz中国无码91麻豆精品福利|午夜成人AA婷婷五月天精品|素人AV在线国产高清不卡片|尤物精品视频影院91日韩|亚洲精品18国产精品闷骚

您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新聞頻道 > 技術(shù)動態(tài) > 正文
淺析《老子》
曾經(jīng)有人建議我好好鉆研《老子》,說一個人要想在社會“混”得有模有樣,必須活學(xué)活用《老子》——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人、三分清醒七分糊涂的人才算高明。還寫了一幅帖子送給我,建議我高懸墻頭,每天默誦。

大巧若拙,大辨若訥,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是的,老子有些話講的非常精辟: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天地間的事物,總有正反兩面,而且彼此互相依賴、制約。所以天下的人們都知道事物的美之所以美,就一定有惡的概念作比較;都知道事物的惡之所以惡,就一定有善的概念作比較。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老子認為,社會混亂,國家難治,是統(tǒng)治者貪得無厭的結(jié)果。他認為“朝甚除,田甚蕪,倉其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余。是謂盜竽,盜竽非道也哉!”朝廷宮殿很整潔,農(nóng)田很荒蕪,倉庫很空虛;王侯們穿著華麗的衣服,佩帶鋒利的寶劍,吃厭了山珍海味,財物富裕。這叫做強盜頭子,強盜頭子是不符合道的!所以“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碑(dāng)民眾被貪官污吏、苛捐雜稅整治到連死都不怕的地步時,統(tǒng)治者就甭想再欺壓民眾、座穩(wěn)江山了。

善者吾善之, 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羅素是這樣解讀的:“道家創(chuàng)始人老子說:‘對于行善的人我是善的;對于不善的人我也是善的,其目的是為了使他們善。對于誠實的人我以誠相待,對于不誠實的人我也以誠相待,其目的是為了使他們能變誠實。即使某個人是不好的,怎么能說拋棄他是對的呢?要以仁慈來回報別人對我’。……道家學(xué)說以善報惡的原則比孔子學(xué)說更類似于基督教的學(xué)說。”(1)在人世間“善者吾善之”容易做到,“不善者吾亦善之”則不容易做到。人們常常稱贊“寬容”、“豁達大度”,就因為為人處世寬宏大量,能包容人,能原諒人,能海涵人,是難以修煉到的。

有人問我對《老子》的看法,答曰:“未看《老子》時,一心一意要做事情;看罷《老子》后,三心二意琢磨人!闭f前者,有人就以為我是暗受“天地大化,宇宙流行”的老子的“道法自然”的觀念影響,而說后者則是坦白承認《老子》一書是“君王南面之術(shù)”。其實不然。

中國歷史上早就有人批評過《老子》。最著名的是朱熹,他毫不客氣地揭穿老底:“《莊》、《老》二書解注者甚多,竟無一人說得他本義出,只據(jù)他臆說。某若拈出,便別,只是不欲得!保2)朱熹也夠尖刻的:

老子之術(shù),謙沖儉嗇,全不肯役精神。

老子之術(shù),須是自家占得十分穩(wěn)便,方肯做;才有一毫于己不便,便不肯做。

老子之學(xué),大抵以虛靜無為、沖退自守為事。故其為說,常以懦弱謙下為表,以空虛不毀萬物為實。(3)

老子之學(xué),只要退步柔伏,不與你爭。才有一毫主張計較思慮之心,這氣便粗了。故曰:“致虛極,守靜篤”;又曰“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又曰:“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谷。”所謂溪,所謂谷,只是低下處。讓你在高處,他只要在卑下處,全不與你爭。他這個工夫極難。常見畫本老子便是這般氣象,笑嘻嘻地,便是個退步占便宜底人。雖未必肖他,然亦是它氣象也。

老子說話大抵如此,只是欲得退步占奸,不要與事物接。如“治人事天莫若嗇”,“迫之而后動”,“不得已而后起”,皆是這樣意思。(4)

近代評老子最有味道的是嵇文甫先生,他說老子的生活態(tài)度完全是一種“小農(nóng)心理”:“其一是知足守分,隨遇而安;其二是打小算盤。……”(5)

先秦諸子中,只有代表貴族思想的儒家不屑計算利害(因為他與生產(chǎn)事物隔絕),其余各家大概都有功利主義的色彩。老子所代表的是小農(nóng),更是所謂“粗鄙近利”的“小人”,他們是很會打小算盤的。朱子論老子道:“老子之術(shù),須是自家占得十分穩(wěn)便,方肯做;才有一毫于己不便,便不肯做。”這話很能揭破老子的底蘊。不要以為老子主張清靜無為,其實正是妙于為。《道德經(jīng)》五千言,幾乎字字都是在

禍福利害上打算盤。大家以為不利的,他反因以為利,大家看著是福的,他卻從那里面看出禍來!暗溬飧K溃Y獾溗,看他對于福禍研究得多么精到。至于“將欲歙之,必固張之……”云云,更是后來一切權(quán)謀家所祖述。他把世故人情看穿了,他以為什么仁義忠孝……,都只好拿去騙傻子吧!亲映缘蔑栵柕模裁炊疾蝗ス芩@真是徹底的利己主義,這真是小農(nóng)生活的攝影。(6)

我想老子思想中那些讓我嗝噎、難以下咽的東西被人一把揪了出來,感到通暢、舒坦極了。當(dāng)然,有些學(xué)者根據(jù)最近出土的郭店楚墓竹簡《道德經(jīng)》,認為早期道家與儒家的對立并不象后人所想象的那樣尖銳,老子并不反對仁義,而是反對奸詐虛偽。但是一千多年來人們就這樣解讀老子的。

近幾年氣功熱、老莊熱,有些人忽視老子哲學(xué)中有消極、腌臜的成分,一味地為老子歌功頌德,以至于達到涂脂抹粉的地步。分明是逃避現(xiàn)實,卻說成是超越、超脫(瀟灑的遁隱);分明是曲意茍全,卻白紙黑字地寫道“是另一種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活法”;分明是不負責(zé)任,卻宣揚成追求自由、張揚個性獨立; 分明是陰柔退守,卻渲染成陽剛雄健;分明是瞎猜胡懵,卻拉扯成“現(xiàn)代物理學(xué)”的“先祖”……我就覺得如同毛時代批判的過頭而繼承的不足一樣,現(xiàn)在是“繼承”的過頭而批判的不足。

誠然,《老子》有研究的價值,也有繼承的價值。它能產(chǎn)生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并且綿延不絕,必定就有它生命力能夠延續(xù)的溫床。正如林語堂所言:“在中國,道家的哲學(xué)獲得中國人本能的感應(yīng),這種哲學(xué)已經(jīng)存在了幾千年,由每首詩歌和每幅風(fēng)景畫里呈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 ”(7)李約瑟不也由衷地感嘆到:“中國人性格中有許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來源于道家思想。中國如果沒有道家思想,就象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經(jīng)爛掉了的大樹!保8)羅素也說:“我對老子的哲學(xué)遠比對孔子的學(xué)說更感興趣。他認為,每一個人,每種動物和每一樣事物都有自己本來就具有的某種方法和行為方式。我們應(yīng)該使自己活動的方法和行為方式與事物本來就具有的方法和行為方式協(xié)調(diào)一致,并鼓勵其他人也這樣做!保9)

薩特說過:“人的童年經(jīng)歷決定人一生的偏見,而且這種偏見一生不可超越。”(《辯證理性批判》安徽文藝出版社 1998年 林驤華等譯)我們都生活在老子之后,《老子》必定有它滋生的思想文化背景,而我們就生活在有老子思想影響的文化歷史背景當(dāng)中,盡管有的人可能從未讀過《老子》,但老子的那一套生活原則已經(jīng)“集體無意識”地烙印到他的身上。林語堂不就說過這樣天真可愛的話嗎:

每一個中國人當(dāng)他成功發(fā)達而得意的時候都是孔教徒;失敗的時候都是道教徒。道家的自然主義是服鎮(zhèn)痛劑,用以撫慰創(chuàng)傷了的中國人之靈魂者。(10)

道教使中國人處于游戲狀態(tài),儒教使中國人處于工作狀態(tài)。這就是為什么每個中國人在成功時是儒家,而失敗時則變成道家的原因。道家的自然主義,正是用來慰藉中國人受傷的心靈的止痛藥膏。(11)

眼下人們都講道家是自然主義,當(dāng)然,老子的道德的一個鮮明特征就是“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希言自然。

現(xiàn)在我們需要思量的是老子作為道家的開山人物,其思想究竟有多少是人們經(jīng)常提到的“道家”的東西?或者說道家的東西都是什么?莊子的瀟灑、浪漫為許多人喜歡,可從老子的《道德經(jīng)》絕少讀得到瀟灑、浪漫。還有“自然主義”是否都是道家的東西?自然主義是否一定會撫慰人們由于“文明”而受到限制、創(chuàng)傷的“自由心” (抑或赤子之心)?也就是說《老子》是否真的就象某些人所宣稱的那樣,能夠給失敗者(或暫時失敗者)提供一些精神的安慰?(鎮(zhèn)痛劑)?理由是現(xiàn)代社會競爭太激烈了,現(xiàn)代人活得累極了,《老子》能夠為孱弱者、失敗者予以幫助。我覺得這是對《老子》徹頭徹尾的“誤讀”!爱(dāng)然,‘誤讀’可能有多種情況,有‘有意識的誤讀’,也有‘無意識的誤讀’;有‘有意義的誤讀’,也有‘無意義的誤讀’!保12),而這種“誤讀”屬于無意義的。因為《老子》壓根兒就不主張你去“競爭”,他主張“無為”、(無為是老子人生論之中心觀念。見張岱年《中國哲學(xué)大綱》283頁 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 1997年)“虛靜”: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xué)不學(xué),復(fù)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為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zhí)故無失。

當(dāng)然,老子無為的思想如果針對統(tǒng)治者來講則是有積極意義、有價值的警鐘:

是以圣人之言曰:我無為也,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樸。

老子認為統(tǒng)治者應(yīng)少干預(yù)、干擾、糾纏民眾的生活,你統(tǒng)治者無為、清靜,老百姓會自動營生、富足、理順自己的生活。馬克斯·韋伯也讀懂了這一思想:“老子甚至有這樣的見解:國家最好只限于關(guān)心人民的生計。……應(yīng)該讓人與萬物盡其所能地去發(fā)展。臣民太多的知識與國家太多的管理,只會是真正危險的罪惡!保13)

他設(shè)想的最佳途徑就是以“不爭”而“爭得”。(即我們常常嘲笑的“天上掉餡餅”的美事)湯一介先生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也許更表現(xiàn)了老子對‘否定’的重視。這個命題作為方法的公式是:通過否定達到肯定!保14)(注:湯先生是肯定老子這一哲學(xué)方法論的,而我從社會意義的角度出發(fā)覺得其思想不適合現(xiàn)代社會生活):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yīng),不召而自來,坦然而善謀。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

他讓你愚鈍、糊涂、“絕學(xué)棄知”、“絕學(xué)無憂”,{“道家求最高知識及最高境界的方法是去知。去知的結(jié)果是無知!扇ブ,以得與萬物渾然一體的境界。”(15)}而他自己卻聰明地、清醒地教導(dǎo)你:

眾人皆有余,我獨遺。

我愚人之心呵,蠢蠢呵!

俗人昭昭,我獨昏呵;俗人察察,我獨閔閔呵。

忽呵其若海,恍呵若無所止;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似鄙。

他還教統(tǒng)治者一手絕招: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我懷疑那個馬基雅弗利(《君主論》的作者)教人把“大智若愚”當(dāng)作一種偽裝,一種達到目的的手段,是從老子這里剽竊去的。我認為那些叫喊活得累的人其實并不是真的累,只是由于習(xí)慣于小農(nóng)的思維方式,不具備現(xiàn)代人的心理素質(zhì),無法適應(yīng)來自兩方面的精神張力,于是叫苦不迭。

確實,我們看到有些人,雖然生活在現(xiàn)代的物質(zhì)生活層面,但是其精神層面卻流連忘返在血緣、地緣構(gòu)成的中世紀農(nóng)業(yè)家族社會里,明明是老于世故,卻要表現(xiàn)出天真淳樸(或者說本來天真淳樸,卻要表現(xiàn)出老與世故);明明是名利熏心,卻要表現(xiàn)出清高心凈;明明是尖詐油猾,卻要表現(xiàn)出愚鈍糊涂;明明在揮霍奢侈,卻高喊儉樸節(jié)約:明明是欲壑難添,卻要表現(xiàn)出淡泊明志;……于是“人生無非做戲一場”的怪論有了風(fēng)行彌漫的市場,

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猜疑,虛偽矯飾,欺騙,趨炎附勢,缺乏誠信,……象鴉片毒素一樣無休止的榨取、吞噬著人們的良心和人格,“只知茍且;只知軌避責(zé)任;只知迎合意旨;只知從中取利;只知說假話;只知在夾縫中討生活。”(16)于是就有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一場人還需不需要“真誠”的討論,當(dāng)“真誠”這一不言自明的道德準則拿出來討論時,我們不禁要問:“我們作為人還剩下什么可以保持自尊?”

很多人感慨累,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活在既想“本我”又不得不“非我”的境遇當(dāng)中。于是向往過一種“順應(yīng)自然、超然物外、不爭無為”的世外桃園的生活。能否堂堂正正地將自己的那些欲望、選擇、想法付諸實施,不可以!《老子》已經(jīng)教會太多的中國人“以柔克剛,以弱勝強”,“強梁者不得其死”,“不敢為天下先”。一百年前的美國人亞瑟·亨·史密斯寫過一本書,叫《中國人的氣質(zhì)》,他觀察與敘述了二十六種中國人的顯著特性,其中的“節(jié)儉持家”、“漠視時間”、“漠視精確”、“輕視外族”、“缺乏公心”、“因循守舊”、“隨遇而安”、“能忍且韌”、“相互猜疑”能僅僅歸罪于“儒教”嗎?。ā澳托牡赜^察了中國的這些現(xiàn)象之后,即使是最友善的批評家也不得不悲哀地承認:‘是儒教造就了中國’”。亞瑟·亨·史密斯《中國人的氣質(zhì)》中文版 學(xué)苑出版社 1998年)遺憾的是,到了今天我們居然不敢大聲說老子哲學(xué)在歷史上起過延緩凝滯、阻礙社會發(fā)展的作用,否則就是不愛中華文化,就是不公正、不全面地對待老子。如此等等。

有人認為老子“玩世”的技術(shù)手段過去只為兵謀家所采用,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尤其是商業(yè)社會里世人并沒有真正掌握熟練運用,應(yīng)大力提倡并操作之。其實賀麟先生在三十年代就說過:“我們承認用陰謀權(quán)術(shù)去解釋道家,特別是用之解釋老子的趨勢,在中國政治策略思想上相當(dāng)大,一如將道家認做煉丹修仙的趨勢相當(dāng)大一樣。陰謀權(quán)術(shù)與煉丹修仙乃中國政治上、文化上的黑暗方面,是開明時代、民主社會所須掃除廓清的這似乎均非老莊的真面目,只代表被歪曲、被丑化了的道家,或誤解老子所產(chǎn)生的流弊。”(17)在商業(yè)社會采取“小國寡民”、“信言不美”、“善者不辯”的人生態(tài)度顯然已不可能,信息高速公路把全球網(wǎng)絡(luò)化,高科技日新月異,“酒香不怕巷子深”,怕出頭露面、怯打官司的觀念作法都只能讓自家倒霉。

一本書能對歷史、社會起多大的作用?想一想《圣經(jīng)》在全世界的銷量,想一想它如何影響左右基督徒的生活、世界觀?日本人迄今還將《論語》、《孫子兵法》、《菜根譚》等中國古籍視為寶貝,“半部《論語》治天下”不就說明一本書對歷史社會起著不可小瞧的作用嗎?也許《老子》沒有那么大的影響力,(亦有人說“半部《老子》慰天下”)但形形色色的、圓滑精明的“阿Q”們(不能否認《老子》中的消極面是阿Q主義的一個思想淵源)是決不會“為真理而真理”“為科學(xué)而科學(xué)”“為……而……”的,他們在中國的影響可不小。中華民族性格構(gòu)成中道家成份可真不少。羅素說中國人性格的主要缺點是:“貪心,懦弱,缺乏同情心。”“我認為遺世逃生的希望,原本就是老子首創(chuàng)的道家哲學(xué)中的一個要素!保17)李大釗也承認“同情心之缺乏”、“惰性太重”、“厭世的人生觀”(19)是我國文明之短。

有位外國人說過:“儒家是成功者或希望成功者的哲學(xué)。道家是失敗者或嘗過成功苦頭者的哲學(xué)。”國內(nèi)有些人稱許說得好。道家思想里有沒有成功或失敗的概念,我沒有細究過。但老子五千言《道德經(jīng)》從未說過成功或失敗的話,上面已經(jīng)說過,老子主張“無為”、“虛靜”,還有“柔弱”: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從現(xiàn)代文明來看,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砍晒笆〉臉藴适鞘裁?本身就是一個不明確的說法。有人指望從《老子》中獲得些許“安慰”,哪怕是有害身心健康的“消極安慰”也行,就象吸毒一樣。認為老子的“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可以幫助現(xiàn)代人減少名利之誘惑,教人懂得知足不受辱,知道適可而止不會有危殆,這樣才能活得長久。其實活得長久并不一定是什么好事,倘若一個人心靈深處信念坍塌,不再有理想、希望、歡欣、勇氣、力量等美好的東西,整個心被玩事不恭、仇恨冤忿、悲觀絕望所籠罩,那他的生命已經(jīng)枯萎、甚至死亡(哀莫大于心死)。列夫·舍斯托夫說:“俄國有一句很精彩的俗語:別問老年人,要問過來人。……老年人活得時間長,但見的少,……他們相信不變的原則,相信穩(wěn)定的生活原則——……認為普天下沒有什么新東西,現(xiàn)有的一切過去有過多次,今后還將有多次。過來人知道的是另外一回事:他作為過來人親眼看到他從不相信的東西,如果正是他自己未見到過的東西的話。”(20)。就是說一個人有意義的生命過程應(yīng)該是不斷體驗生活(酸甜苦辣麻咸),從各種經(jīng)歷中滋潤豐富生命之樹。老子是反對人用心機的,他要人返樸歸真,保持赤子之心。他不是說你在追求名利失敗后,再來找他尋求身心的安寧,他不主張你去體驗、經(jīng)驗什么東西,他主張“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絕巧棄利”,“絕學(xué)棄知” ,“絕學(xué)無憂”。所以,拿老子來安慰調(diào)節(jié)心理只能適用于某些時候某種環(huán)境,當(dāng)大敵當(dāng)頭,如果以茍全自家性命為知足,那么誰來擔(dān)當(dāng)國家民族的安危呢?強權(quán)政治、獨裁政府迫使你去詆毀、殘害無辜者時,你是否就要泯滅良心以犧牲別人來換得自家性命呢?!當(dāng)然把知足作為一種心理上的節(jié)制,把知止作為行為上的規(guī)范,有時侯是可以調(diào)節(jié)、整合心態(tài)的,現(xiàn)代西方心理學(xué)也提倡這種治療法。

德國詩人荷爾德林寫過這樣一首詩:

如果生活純屬勞累

人還能舉目仰望說:

我也甘于存在?是的!

只要善良,這種純真,尚與人心同在,

人就不無欣喜

以神性度量自身。

……

充滿勞績,然而人詩意地,

棲居在這片大地上。

可見,寬慰、解脫痛苦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因為痛苦也是由多種多樣的原因引起的。悲觀厭世的人因為怕勞累甚至連善良、純真都拋棄了。伊比鳩魯?shù)摹八姆N藥草”不也可以治病救人嗎?“神不足懼,死不足憂,禍苦易忍,福樂易求”。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上一輩的上一輩的上一輩……流傳下來的一些為人處世的格言、民諺、歇后語非常具有腐蝕性:“識時務(wù)者為俊杰”,不知這話老子該負什么責(zé)任?它鼓勵中國人向社會上抵抗力量最弱的方向走,不必抗爭,已成為民族性格中的一個組成部分,真是殆害無窮!案魅俗話唛T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明明白白地教導(dǎo)人凡事要先為自家打算、盤算,當(dāng)人們相互之間抱怨“公德”意識如此差勁,“敬業(yè)”精神如此淡薄時,難道老子就該袖手旁觀?如果在商戰(zhàn)中恪守“吃虧是!、“凡事讓三分”,那豈止是陪了夫人又折兵的問題,說不定還要將自個兒活生生的搭進去呢。魯迅先生曾經(jīng)比較過儒道兩家的柔弱之道,他說:“老是尚柔的;……孔也尚柔,但孔以柔進取,而老卻以柔退走。這關(guān)鍵,即在孔子為‘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事無大小,均不放松的實行者,在老子則是‘無為而無不為’的一事不做,徒作大言的空談家!保21)可謂一語中的。

也許有人會說我這是在苛求古人。老子他哪兒能考慮到你二千年后的人們會怎么想、怎么做?!而問題在我們這些后人從老子那兒汲取、繼承了什么!必須認真反思這個問題。

看看林語堂從中讀出了什么:“老子著作的《道德經(jīng)》……它不僅教人以縱情放任,消極反抗,而且教人愚中之智,弱中之強,受辱的好處,隱藏的重要,有一條道德格言說‘不敢為天下先。’理由很簡單:這樣你就永遠也不會暴露自己從而受到別人的攻擊;你也就永遠不會被打倒在地。據(jù)我所知,這是唯一已知的、講無知與愚蠢是人生斗爭最好偽裝的理論,這個理論本身也是人類最高智慧的結(jié)晶!保22)那么,反過來思考一下,你隱藏的目的恐怕還有一招,現(xiàn)時的裝瘋賣傻是為了等羽翼豐滿,力量強大之后,再去攻擊、打擊報復(fù)對方,瞧瞧!多么陰險狠毒。顯然老子并沒有從終極意義化解強弱、愚智、寵辱等人生經(jīng)驗的是是非非。

話講回來,我并不真正理解《老子》“原汁原味” 的——正宗的思想是什么?我所發(fā)的議論可能也是一知半解的“亂道”。僅僅一個“道”字就把古往今來的眾多學(xué)子整得跟頭把式的,許多人熬白了頭也沒有搞清楚是什么意思?如陳鼓應(yīng)說:“有些地方,‘道’是形而上的實存者;有些地方,‘道’是指一種規(guī)律;有些地方,‘道’是指人生的一種準則、指標、或典范。”(陳鼓應(yīng)《老子注譯及評介》中華書局 1996年);,馮友蘭先生認為道有兩意義:“照其一意義,所謂道,是指一切事物所由以生成者。照其另一意義,所謂道是指對于一切事物所由以生成者底知識。一切事物所由以生成者,是不可思議不可言說底。”(23);更有人講道是“大母神”。(蕭兵 葉舒憲 《老子的文化解讀》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3年)。

“一把辛酸淚,滿紙荒唐言!庇袝r候我覺得老子非常“善良”,也許他是以他的狡黠方式勸戒人們在滾滾紅塵應(yīng)當(dāng)“當(dāng)心”、如何“保命”。就象湯一介先生所言:“老子說‘正言若反!乃季S方式就是從相反的方面、否定的反面、負的方面來表達他所要肯定的和建立的!保24)老子說:“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彼谔嵝讶藗儭敖鹩駶M堂”可能腐蝕人的靈魂,敗壞人的道德,使人生活糜亂;也可能遭到別人的嫉妒搶奪,難以終生保持。人富貴以后,如不提高警惕,很容易滋長驕傲的情緒,從而招來各種禍患。這是否告訴我們貧窮是福?卑賤就安全?我們看到西方許多“金玉滿堂”“富貴”的闊佬,平日生活素樸節(jié)儉,一副謙謙君子模樣,一生中以舉辦各項慈善事業(yè),賑濟窮人災(zāi)民為榮。 功名、財貨、生命都是人生所需要的,三者相比,哪一個更重要呢?老子曰:“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之孰?甚愛必大貴,多藏必厚之!边@就是說,名利和生命相比,生命更重要。因為名利畢竟是身外之物,如果為了獲得名與利而喪生,那就是舍本逐末了。有些學(xué)者津津樂道的也是老子這一“貴生、貴身”的思想。對于草薦人命的專制制度的統(tǒng)治者來講,強調(diào)貴生可能對老百姓好過一點?墒,自由、尊嚴(名的一部分)與生命相比,哪一個更重要?有些人對西方紳士(十六——二十世紀初)為尊嚴而“決斗”的壯舉,表示相當(dāng)程度的不理解,“韓信能忍胯下之辱,為什么鳥屁尊嚴送命,實在不值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嘛。”每當(dāng)聽到這等議論,我就很感慨伏爾泰的一條著名原則:“您說的話我至死也不能同意一個字,但我要誓死捍衛(wèi)您說每一個字的權(quán)利!泵滋m·昆德拉說生命中不能忍受之輕的——就是人的自由、尊嚴、愛。尼采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大聲喊到:“我一再嘲笑過那些因為自己的爪子瘸了就自以為成了善人的懦夫。”

如果我們從老子當(dāng)中讀出“和平共處”、“尊重婦女”、“守真”、“節(jié)儉”、“寬容”、“淡泊”、“平實”來,那就應(yīng)該是“有意義”“有意識”的“誤讀”了,而且對國民教育以及國民素質(zhì)的提高是相當(dāng)有裨益的!啊兜赖陆(jīng)》里主張:促進民眾幸福的最可靠辦法就是依循宇宙的和諧的自然法則!保25)“我們發(fā)現(xiàn)老莊思想富于詩意,富于山林隱逸和瀟灑超脫的風(fēng)味,我們也發(fā)現(xiàn)注重歸真返樸,羨慕赤子嬰兒式的天真或天機,保持人的真性情,厭惡人世的繁文縟節(jié)、權(quán)詐智巧,是老莊的特色。(26)”蕭 父“肯定道家提出的順應(yīng)自然、兼收并蓄、抱樸守真、崇儉抑奢、柔弱不爭、不與物遷等行為原則和道德要求,不僅在歷史上發(fā)揮著指導(dǎo)人生,凈化風(fēng)俗、穩(wěn)定社會秩序的積極作用,而且,時至今日,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shè)和改善民族性格促進人類進化等方面,仍將發(fā)揮其特有的功能!保閰五a琛《道家與民族性格》做序所言),(27)可能就是積極的解讀了。

參考書:

(1)(9)(18)《羅素文集》第一卷 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7年

(2)(3)(4)《朱子語類》第2986、第2996、第3001、第2995—2996頁 

(5)(6)嵇文甫《先秦諸子政治社會思想述要·老莊思想與小農(nóng)社會》《嵇文甫文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上冊

(8)李約瑟《中國的科技與文明》二卷

(7)林語堂《人生的盛宴》湖南文藝出版社 1988年

(10)林語堂《老子的智慧·中國的神仙哲學(xué)》,時代文藝出版社 1988年 第3頁。)

(11)(22)林語堂《人生的理想》(中國精神 1 百年回聲 海天出版社 )

(12) 湯一介《在非有非無之間》正中書局 1995年

(14)(24)湯一介《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儒釋道》中國和平出版社 1988年 88、91

(15)(23)馮友蘭《貞元六書》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1996年 下 763、764頁

(17)(26)賀麟《文化與人生》商務(wù)印書館 1988年

(20)《在約伯的天平上》 董友等譯 三聯(lián)書店 1989年

(21)《魯迅全集》第六卷

(19)李大釗《東西文明根本之異點》(《中國精神1百年回聲》海天出版社1998年)

(16)張東蓀《中國文化的出路》(《中國精神1百年回聲》海天出版社1998年)

(13)(25)馬克斯·韋伯《儒教與道教》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7年

(27)呂錫琛《道家與民族性格》湖南大學(xué)出版社 1996年

關(guān)鍵字:文學(xué)哲學(xué),內(nèi)蒙古,包頭,青山區(qū)
About Us - 關(guān)于我們 - 服務(wù)列表 - 付費指導(dǎo) - 媒體合作 - 廣告服務(wù) - 版權(quán)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常見問題 - 友情鏈接
Copyright©2014安裝信息網(wǎng) m.78375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wù)熱線:4000-293-296 聯(lián)系電話:0371-61311617 傳真:0371-55611201 QQ: 郵箱:zgazxxw@126.com 豫ICP備18030500號-4
未經(jīng)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nèi)容傳播或復(fù)制
安全聯(lián)盟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