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人妻互换日韩精品久久影视|又粗又大的网站激情文学制服91|亚州A∨无码片中文字慕鲁丝片区|jizz中国无码91麻豆精品福利|午夜成人AA婷婷五月天精品|素人AV在线国产高清不卡片|尤物精品视频影院91日韩|亚洲精品18国产精品闷骚

您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新聞頻道 > 技術(shù)動態(tài) > 正文
淺說從詞中之“花”看如花詞人_李清照

論文導(dǎo)讀::詞畢竟“別是一家”(李清照《詞論》)。從詞中之“花”看如花詞人。
論文關(guān)鍵詞:詞中之“花”,李清照,生命美學(xué)意蘊

   在諸多的文學(xué)樣式中,似乎沒有哪一種比詞更適合用“花”來作比擬了。“遞葉葉之花箋,文抽麗錦;舉纖纖之玉指,拍按香檀”[1]原序1,詞最初是用來給花容月貌的歌兒舞女配樂歌唱的,我國詞史上第一部詞集就叫作《花間集》。詞的產(chǎn)生淵源決定了它柔美、婉約的特質(zhì),詞是“女性”的。雖然后來大文豪蘇東坡創(chuàng)作了一些以詩為詞、具有豪放清雄之風(fēng)的詞作,甚至后人把宋詞一分而為“豪放派”與“婉約派”。但客觀地說,在當(dāng)時的詞壇上,東坡詞及其繼承者如賀鑄、辛棄疾等人的詞只是詞的新聲、流變。“蘇門六學(xué)士”之一的陳師道就曾指摘其師之詞“如教坊雷大使舞,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陳師道《后山詩話》)。詞的正宗仍然是婉約一派,是如花似玉的靈秀風(fēng)韻而不是鐵馬金戈的鏗鏘英武。
   即使是以其豪放詞“自是一家”(蘇軾《與鮮于子駿書》)而自詡的蘇軾,詞作中亦多“花意”朦朧之作。如其《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就把佳人情思寫得幽怨纏綿,而其《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也把花蕊夫人寫得“如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fēng)的嬌羞”(徐志摩詩)。其他諸多男性詞人如晏殊、歐陽修、柳永、晏幾道等尤多婉約之作,描寫美人形貌,抒發(fā)幽微情思。其中又有獨具錦心繡口、善寫纖細柔美之情境者如南唐后主李煜、北宋秦觀、清初納蘭容若,其詞或被喻為“粗頭亂發(fā),不掩國色”(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或被譽為天生“詞心”(馮煦《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或被贊為“純?nèi)涡造`,纖塵不染”(況周頤《惠風(fēng)詞話》)。這些詞人無不具有如花的氣質(zhì)李清照,如花的妙筆,他們是“男人中的花朵”。但他們畢竟是男性,以花馭情寫“女性”情感時,畢竟“隔”了一層。王國維說“語語都在目前,便是不隔”[2]26,這些男性詞人筆下的女性終究會給人“美人如花隔云端”(李白《長相思》)的朦朧之感。詞畢竟“別是一家”(李清照《詞論》),詞性的陰柔嫵媚、詞情的纏綿幽婉決定了中國歷史上必然要產(chǎn)生一位如花的詞人,一位足以與這些男性詞人相媲美的女性詞人,這就是南宋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李清照的詞作直接以女性的身份、女性的視覺、女性的情感體驗直抒胸臆,“我手寫我口”,得心應(yīng)手,水到渠成,更來得真,來得切,來得驚心動魄中國論文網(wǎng)。
  雖然“易安倜儻有丈夫氣,乃閨閣中之蘇、辛,而非秦、柳也”[3]158(沈曾植《菌閣瑣談》),她的家庭熏陶、生活環(huán)境以及自信堅強的秉性讓她具有雅士情懷,但她天生如花朵般細膩柔美的詞人氣質(zhì)和獨有的女性性別優(yōu)勢仍然讓她在以花喻人,寓情于花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人花合一,臻于化境,使諸多男性詞人在此一意象使用上只能望其項背。
  女人如花,詞如花,這雙重性質(zhì)決定了女詞人對花意象的青睞。李清照所存留下來的近五十首詞作中,有三十余首涉及“花”意象的使用。細加考察,我們可以看到,“花”影婆娑搖曳于詞人筆下,如影隨形貫穿詞人的一生。“花”的萌動、含苞、綻放,如“花”的情感、生機使得清照的前期詞溫暖、馨香、空靈,充滿陽光的味道,雨露的光彩;“花”的憔悴折損、幽香余韻又如千回百轉(zhuǎn)的相思愛戀,使她的中期詞作纏綿、凄美,有著“良宵淡月,疏影尚風(fēng)流”[①](李清照《滿庭芳》)的風(fēng)神氣韻;而花一般注定要遭際的憂愁風(fēng)雨、苦難零落又使得她的后期詞作幽冷、苦澀、凝重,“且看欲盡花經(jīng)眼”、“風(fēng)飄萬點正愁人”(杜甫詩),滿是抓不住的時光的落紅,挽不回的生命的余香。李清照一生經(jīng)歷豐富、曲折,前半生從仕宦書香人家的嬌憨少女到名士之家的嫻淑少婦,生活安定、婚姻美滿,中年以后,遭罹國難,北宋滅亡,舉家南渡,緊接著丈夫趙明誠病逝李清照,孑然一身追隨流亡的南宋朝廷顛沛流離,晚年再適非人,孤獨終老。其間歡樂、其間辛酸,在她的詞中,在她詞中的花意象上,或幽微或鮮明,正如一脈心香,綿延往復(fù),余韻悠長,體現(xiàn)出女詞人以花賦情、人花交通的生命美學(xué)意識。按其表達的意旨,筆者將李青照眾多的“花”詞中具有代表性的幾種:荷、桂、菊、梅分別拈出,加以闡明。
   一、“繡面芙蓉一笑開”、“眼波才動被人猜”——荷,純真喜悅的少女情懷與自由熱忱的生命意識
   一個真正熱愛文字的人也一定是一個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人。他對于自然界及生命中的美好事物與情境往往有著天生的自覺意識與感動,并因此而產(chǎn)生由衷的欣喜、愛戀乃至執(zhí)著追尋。大詩人陶淵明曾在一首詩中說:“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雜詩十二首》其五),在《與子儼等疏》中又說:“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復(fù)歡然有喜。”——這是一個天性敏感喜樂的生命與自然界心神疊印的交歡,造物賦予生命自然而然的福音,一顆愛美向善的心是很容易就接收到的。作為一個情感體驗更為細膩敏感、愛美之心更為強烈的少女,李清照在面對夏日溪水中滿眼彌望的田田碧葉、潔凈明艷的蓮花時,自然會生發(fā)出歡快的情緒,以至于流連迷戀,“誤入藕花深處”“沉醉不知歸路”(《如夢令》)也就不足為奇了!段髦耷防锏纳倥“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歐陽修筆下的“越女采蓮秋水畔”、“照影摘花花似面”(《蝶戀花》),“蓮”里見“憐”,對于自身美好青春的自覺與賞愛,古今一也。而“霧重?zé)熭p,不見來時伴”的越女那輕煙般悵惘溫柔的少女情愁與“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清照率真、歡暢的赤子之心又是迥然有別的。越女永遠只能是畫中人,是被描繪的抒情客體,而純真、喜悅的女詞人卻以抒情主體充滿沖擊力的吟唱讓我們感受到她自由熱忱的生命意識。此乃王國維所謂“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3]180。
   李商隱詩曾道:“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殘荷聽雨聲。”(《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兗》)已是言人之所未能言,枯寂中有豐腴,惆悵中有安穩(wěn),是離人的雅思愁緒。而清照的《怨王孫》詞卻道:“湖上風(fēng)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同樣是“菡萏香消翠葉殘”(李璟《山花子》)的客觀事實,卻沒有“西風(fēng)愁起淥波間”的主觀悲秋。整首詞描繪出一片清麗秋色李清照,洋溢著詞人對自然之中一景一物無限的歡喜愛悅。荷葉“老”而不“殘”,且是“蓮子已成”,女子特有的母性意識與觀照物自然融合,遂成神來之句,與蘇軾《蝶戀花》中“花褪殘紅青杏小”有同工之妙而又略勝一籌。末句“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從“對方”落筆寫抒情主體的依依不舍,構(gòu)思新奇,語調(diào)中微露少女才有的細密猜疑心理,真切、可愛。整闕詞洗練、親切,如同天籟,真的是“說不盡、無窮好”。
   荷花嬌艷明媚的形貌與“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質(zhì)正可與少女美好的青春與純情的本性相輝映,唐朝詩人王昌齡即有“荷色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采蓮曲》)的詩句,大詩人李白則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經(jīng)亂離后天恩流夜郎億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來比擬文筆的清麗。而李清照詞的出色之處更在于她善于結(jié)合自身心理,而不是純粹客觀的白描。她在《浣溪沙》一詞中寫道:“繡面芙蓉一笑開”、“眼波才動被人猜”,一“開”一“動”,如開天光,如現(xiàn)朝霞,少女風(fēng)情,羞澀旖旎,傳神入畫,清照此詞,勝在情態(tài)之美。此時的清照還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楊萬里《小池》),為了那生命里注定要相遇的“過客”,“那等在季節(jié)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鄭愁予《錯誤》)中國論文網(wǎng)。
   二、“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清麗脫俗的形象追求與芬芳高潔的詞人品質(zhì)
  文人親近花草、以花草的美麗芬芳來象征高貴品格古來有之。屈原“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離騷》),陶淵明則“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二十首》其五)。李清照也曾在《多麗.詠白菊》詞里運用以上典故贊美一種冰清玉潔的品格。但直接在文中以花自喻,并且如此清高自傲、理直氣壯者古來少之,女子更是少見。
  請看李清照詞《鷓鴣天》:“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yīng)羞,畫闌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dāng)年不見秋?”上闕前兩句簡潔明了,勾畫桂花的顏色形態(tài),稱贊她樸素安靜卻內(nèi)蘊幽香。緊接的兩句拔地而起,一飛沖天,以不同俗流的清健語調(diào)道出桂花“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老子《道德經(jīng)》第二十二篇)的王者之風(fēng)。下闋以擬人化手法揣度梅、菊的心理李清照,自信盛名在外的梅、菊必然在桂花勢不可擋的馥郁氣息中自慚形穢,末兩句突發(fā)奇思奇問,以反詰的方式質(zhì)疑大詩人屈原缺少情思,不然何以不關(guān)注這樣不慕虛名、清奇脫俗的桂花?整首詞構(gòu)思新巧,詞情豐沛,表達了女詞人對于自身清麗脫俗的形象追求,通過對文學(xué)史中默默無聞的桂花的大加稱頌張揚了詞人灑脫樂觀的個性,也充分體現(xiàn)出李清照對于自身芬芳高潔的品質(zhì)的自賞以及作為女性在以男性為主體的歷史文壇上獨樹一幟的自信。
  同樣表達女詞人對“桂花”之風(fēng)度精神崇慕有加的還有一首《攤破浣溪沙》(揉破黃金萬點輕)。在這首詞里,詞人以濃墨重彩的筆法描繪了桂花鮮明可喜的外形,并盛贊了桂花所蘊含的如魏晉名士般超凡脫俗、明朗清芬的人格氣韻。她寫道:“揉破黃金萬點輕,剪成碧玉葉層層。風(fēng)度精神如彥輔,大鮮明。”——如碧玉般溫潤光潔的繁茂葉片里,掩映著桂花黃金般閃爍的光芒,散發(fā)出縷縷幽香,仿佛清奇飄逸的女詞人的化身,在這幅名貴的油畫里若隱若現(xiàn)。
   三、“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菊,寂寞繾綣的少婦愁思與堅貞無悔的愛情守望
     李清照與趙明誠的婚姻雖有“賭書消得潑茶香”(納蘭容若《浣溪沙》)的琴瑟和樂,但由于趙明誠數(shù)次羈宦在外,除了同居青州的十年,夫妻二人常聚少離多。這對于感情豐富、愛情專一的女詞人來說必然要忍受寂寞相思的煎熬。古人沒有今天這樣發(fā)達的通訊方式,可以在幾秒鐘之內(nèi)群發(fā)幾十條“某某某某我愛你,就像老鼠愛大米”的求愛短信。古人只能在紙箋上寫信,然后“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秦觀《踏莎行》),等著那蝸牛一樣傳遞的書信傳來回音。
  然而正是這遙遠時空的阻隔,正是這“相聚時難別亦難”(李商隱《無題》)的客觀條件的限制營造了相思生長的空間,使之得以蔓延,得以成熟,使得相思的紅豆更加明艷,更加醇香。女詞人囿于空閨,白日遲遲,長夜漫漫,尋尋覓覓,冷冷清清,于此良辰美景奈何天思情纏綿,“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柳永《蝶戀花》),昨夜“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李白《玉階怨》),今宵依然是獨自把酒東籬黃昏后,細長的金絲菊不堪白露的侵襲李清照,正如憔悴的詞人不堪相思的折磨,眼前所見心中所想幻化重疊,喟然低嘆一句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李清照《醉花陰》),遂成千古絕唱,豈非偶然?豈非必然?
  從屈原在《離騷》里吟唱“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到陶淵明的名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二十首》其五),菊花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成為高潔脫俗、清貞不屈的精神品格之象征,為歷代文人學(xué)士所使用,但具體的意象使用中依然透露著各位文人學(xué)士的獨特個性與風(fēng)神氣質(zhì),比如:“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莊》)是孟浩然的隱逸生活;“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醉看風(fēng)落帽,舞愛月留人”(李白《九日龍山飲》)是李白放曠、浪漫又有些輕謔的詩人情趣;“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杜甫《秋興》其一)是杜甫深沉真摯的憂國情懷;“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杜牧《九日齊山登高》)是杜牧壯志難酬之下的狂放超逸;“落花無言,人淡如菊”(司空圖《二十四詩品》)是司空圖“典雅”的審美追求;而“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黃巢《部第后賦菊》)則是黃巢的英雄豪氣。細細檢閱,南宋以前詩詞中菊花意象多為此類“言志”之詩作所使用,即使有些詞作中出現(xiàn),也只是襯托背景、渲染氣氛、暗喻節(jié)令的道具,如“黃菊開時傷聚散。曾記花前,共說深深愿”(晏幾道《蝶戀花》)、“殷勤留語采香人,清尊不負黃花約”(賀鑄《踏莎行》)等。直到李清照的詞作中,菊花才首次作為一個象征愛情相思、隱喻憔悴思婦的意象出現(xiàn),這應(yīng)該視為菊花意象在詩詞使用中的一個質(zhì)的裂變與擴張,它大大豐富了菊花意象的審美內(nèi)涵,拓展了其應(yīng)用空間,使菊花意象在隱者雅士豪杰等男性隱喻的單一向度中突圍出來,具有了女性細密繾綣的相思情愁的特質(zhì),為長于描寫愛情相思的詞體增添了纖瘦、明麗而又清貞、芬芳的一個倩影。此后,在南宋詞人的作品中,這個“倩影”開始頻頻出現(xiàn)并在讀者心中留下“她”迷人的光彩。如“蓬山路杳,藍橋信阻,黃花空老”(蔡伸《兩地錦》)、“黃花心事一簾塵。但頻憶,小腰身”(史達祖《燕歸梁》)、“紅葉無情,黃花有恨,孤負十分秋”(陳允平《酹江月》)等,這些詞句中“黃花”(即菊花)意象的立意均應(yīng)該溯源到李清照。正是這樣一位女性詞人,以她在獨特環(huán)境獨特生理、心理背景下的敏感與自覺將眼中黃花、心中思情及客觀環(huán)境中的強烈的主體存在意識打并于一體,融合成一朵別具風(fēng)韻的意象之花。
   然而雖是人比花瘦,幽思如暗香盈袖李清照,詞人此時依然是身體健康、生活安定的少婦,她依然對自身周遭的一花一草充滿珍愛,以詩意的眼光打量自己的現(xiàn)時處境,期待著與心愛的人同享花樣年華。在“花影壓重門,疏簾鋪淡月”(《小重山》)的好黃昏,她滿懷希望地深情呼喚自己的丈夫“歸來也,著意過今春”中國論文網(wǎng)。這時期的詞人雖有離愁相思,卻無家國之憂,她只是一朵臨風(fēng)的菊花在自己愛情的柵欄里執(zhí)著地守望,等待那遠在天涯的采菊人歸來的腳步與溫暖的愛撫。她不會想到將來有一天她會在同樣的黃昏時分,獨自把酒,卻是風(fēng)急雨細,遠方已無可待之人,自己也飄泊異地,曾經(jīng)的希望與舊夢已如滿地的黃花堆積,再無一瓣心香可供采摘,再無一點明亮的愛的光線可守,只有“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聲聲慢》)的憂懼,而“得黑”之后還有更長的黑暗隧道在虛空中等著她獨自穿行。
   四、“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梅,拈花無語的凄涼晚景與紅塵零落的浮世悲哀
  在各種可堪寄情的花木中,筆者以為,李清照最愛梅。雖然詞人以詠梅為關(guān)鍵詞人已經(jīng)是四十六歲的嫠婦,紅顏不再,家國不再,身邊那雙為她簪花的手也已不再,她已“蕭蕭兩鬢生華”,站在晚來強勁的冷風(fēng)里,她已深深明白,生命里那些明亮的日子已一去不返,她的歲月里將不會再有梅花可看,對于一個曾如花朵般自由開放的女人,對于一顆曾如花朵般含芬吐芳的詩意心靈,這樣的歲月無疑是一個絕望的海洋,沒有邊際。
  此后兩年,也就是紹興二年(1132),四十八歲的詞人再嫁張汝舟,僅百日即離異。對于此事,文學(xué)史上抑多揚少,大多數(shù)評論認為詞人晚節(jié)不保,為自己的人生留下一個陰暗的尾巴。少數(shù)評論認為清照再適非偶,值得同情。筆者以為李清照,以上兩種評論都不足以深刻揭示身兼一位偉大的詞人、一個平凡的女人兩重身份的李清照晚年心態(tài)。對于一個身陷絕望境地的女人,一朵失去愛的呵護的憔悴花朵,或許黑暗里冒出的一只小舟就成了她擺脫痛苦困境的最后幻想,她伸手抓住了。即使后來事實證明這只小舟是只陰險的破船,幾乎讓她有覆舟的厄運,我們能因此認為她當(dāng)時犯了錯誤,甚至失了節(jié)操嗎?而當(dāng)詞人一旦辨明對方市井小人的真實嘴臉,她那超凡脫俗的秉性立即抬頭了,她冰清玉潔的人格自尊讓她當(dāng)機立斷與之離異,她不茍求聲名的穩(wěn)妥,也不苛求世人的理解,這正是一枝經(jīng)歷了風(fēng)雨的花朵在夕陽的映照里放射出的迷人光彩。
  西方哲學(xué)家海德格爾認為:人,應(yīng)該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4]215。中國文人從莊子開始,就已經(jīng)明確地知道人應(yīng)該順應(yīng)本然生命,達到生命與自然的一體化,在這種天人合一的交融中使自身的存在詩化、藝術(shù)化,使個體的生命歷程成為一次充滿機趣的逍遙游。李清照,一位造物恩賜、鐘靈毓秀的美麗女性,一位凝聚中國千年文化精魂的詞人,在其跌宕而不失絢爛與靜美的一生中,自覺不自覺地將其飽滿的靈性才情、敏銳的生命感悟如雨露般澆灌于花香世界。花朵里滲透了她的人生志意、情感體驗及審美情趣;驕嘏髁、或清冷飄零,她那纖細、睿智的心靈的觸角與這大千世界的每一次碰觸都飄散出淡淡的花香,彌漫于每一個讀者匯聚而成的歷史長河。終其一生,詞人李清照都是一朵令人仰慕愛憐的女人花。

[參考文獻]
[1]華鑊彥·花間集注增訂本[M]·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7·
[2]王國維.人間詞話[M].北京:中華書局,2009.
[3]褚斌杰,等·李清照資料匯編[G]·北京:中華書局,1984·
[4](德)馬丁-海德格爾·演講與論文集[M]·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5·
 

關(guān)鍵字:教育,北京
About Us - 關(guān)于我們 - 服務(wù)列表 - 付費指導(dǎo) - 媒體合作 - 廣告服務(wù) - 版權(quán)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常見問題 - 友情鏈接
Copyright©2014安裝信息網(wǎng) m.78375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wù)熱線:4000-293-296 聯(lián)系電話:0371-61311617 傳真:0371-55611201 QQ: 郵箱:zgazxxw@126.com 豫ICP備18030500號-4
未經(jīng)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nèi)容傳播或復(fù)制
安全聯(lián)盟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