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幾點感悟
論文摘要: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幾點思考
論文關鍵詞: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思考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我國古代文人讀書經驗的總結,英國大作家莎士比亞也曾經深有感觸地說:“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像鳥兒沒有翅膀。”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與書交朋友,既是語文老師應盡的責任,也是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老師提出的要求。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對于指導小學生課外閱讀,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1、創(chuàng)設閱讀氛圍,激發(fā)閱讀興趣。
語文教學實踐,使我們深切地感受到:激發(fā)學生語文課外閱讀興趣是極為迫切和重要的。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有了課外閱讀的興趣,就能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內驅力,主動自覺地大量閱讀,語文能力會很快得到提高。因此,如何創(chuàng)設閱讀氛圍,激發(fā)閱讀興趣,就成為需要我們思考的首要問題。小學生一般都有崇拜名人的特點。因此我經常向學生介紹古今中外一些名人熱愛讀書的故事,講述他們通過大量閱讀而學貫古今、博學多才的事例,如杜甫的“破萬卷”;韓愈的“口不絕吟”;白居易的“苦節(jié)讀書”等等,都可以讓學生充分認識讀書對于成才的重要性。同時,我設立好班級圖書架,每個星期開一節(jié)讀書課,讓學生自由閱讀或者交流讀書收獲,從學生中列舉一些愛讀書的榜樣,經常予以表揚。在班級內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氛圍。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還針對教材實際,有時在課前,讓學生以收集資料為目的,開展課外自主閱讀;有時在課后,推薦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課外書籍引導學生主動閱讀,從而激發(fā)了學生閱讀的興趣,使學生變苦讀為愛讀。
此外,我在每個學期還舉行兩次閱讀考級活動,讓學生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并由選出的小評委給予評定,登記在期末的素質報告冊上。通過閱讀考級,有效地使學生明確了閱讀的目的,激發(fā)了其課外閱讀的積極性。
2、進行必要引導,培養(yǎng)閱讀能力。
學生的課外閱讀閱讀如果不加指導,往往會事倍功半,組織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是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內容和途徑。開學初,我把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納入自己的教學計劃,在第一天就要求學生準備好讀書筆記本,要求學生把在課外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喜歡的詞、句、段,摘抄下來,把在課外閱讀過程中遇到的疑問記下來,把在課外閱讀過程中收獲的成果和體會寫下來,通過閱讀交流課與大家分享、討論,并給予積極肯定。
其次,我們還應當向學生及時地、有目的地推薦優(yōu)秀課外讀物,使學生多讀,有效促進學生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
3、必須得到家長的支持與配合。
學生的課外時間絕大部分都在家里,因此,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必須得到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在應試教育根深蒂固的今天,在中考、高考的雙重壓力下,讓家長全力支持學生讀課外書其實是很難的,有不少學生向語文老師抱怨,課外一讀課本以外的書,家長就極力反對,說什么又在看閑書了,將來考試又不考,白浪費時間。有些粗暴的家長甚至把課外書撕掉或燒掉。這種極端的功利主義傾向嚴重影響了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作為語文教師,在這方面我們就要與家長多溝通,要讓家長明白課外閱讀的意義、作用;明白老師的課內點撥指導是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技巧,學生課外閱讀則是課內所學的加深運用、總結和提高。以此取得他們的理解、支持與配合,督促學生在課余時間里多讀讀報紙、時文,背誦一些古詩文;在雙休日和寒暑假中多讀些名著。家庭是學生課外閱讀的主要場所,家庭也最先深刻影響著孩子的閱讀行為。
4、必須謹防學生走入閱讀誤區(qū)。
古人云:;“朝聞道,夕死可矣”。讀書的意義不在于為了什么,只是聞道罷了。讓無知變得有知起來,然后越有知,就越無知。如此反復。讀書其實就是一種生活方式。我們在鼓勵學生課外閱讀或鼓勵家長支持學生課外閱讀時,切不可過分強調課外閱讀是為了學生在考試時寫作文,否則,學生課外閱讀的可能就只是一堆各種版本的、無用的作文書了,家長也會把作文書奉為圣書。那么,學生的課外閱讀就失去了意義。與此相比,指導學生選擇讀物就更顯得重要,由于出版商追求贏利,所以要讀到一本好書不甚容易,特別要讀到一本適合小學生的好書就更不容易。冰心在《憶讀書》里用“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九個字給了我們有益的啟示,讓我們明白了讀書需要有所選擇的道理。菲爾丁說過“一本不好的書,能象不好的朋友一樣,將你戕害!狈参淖直磉_粗劣,既無思想性,又無藝術性的作品不要讀,否則,會造成時間浪費;凡內容荒誕的作品或低級趣味的各種書刊,應堅決棄之。我們一定要嚴把質量關,選擇有價值、有益處、有啟發(fā)的好書。
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是課程改革賦予我們語文教師的職責,我們必須要做好,我們一定會做好。
2006-10-10
關鍵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