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物理課堂教學效率初探
論文關鍵詞:中學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物理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提高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目前,學生遍感物理難學,教師遍感物理難教。在此,結合本人自身多年任教物理的情況,談談如何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問題。
一、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的素質是關鍵
吃透教材,了解學生是關鍵。具有良好素質的教師.在教學中的外傾性表現(xiàn)是授課少、精、活,對教學原則、方法在授課過程中達到運用自如的境地,從而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最有效地引導學生主動地學習。為此,首先要求教師博覽群書,至少要涉獵到教本、“教參”、普通物理中相應的內容和物理方面的有關資料與信息,使自己掌握的知識豐富、充實,達到精通的程度。其次,要深入鉆研教學大綱、教科書和習題,為上好課創(chuàng)造條件。還要學點教育學和心理學.讀些文學名著,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論水平和文化素養(yǎng)。還必須了解學生的知識經驗背景、興趣和現(xiàn)有的接受能力等等。吃透了教材、弄清了學生,教師才能把握教
材的重點,抓住關鍵、突破難點,才能馭繁就簡,有條不紊地組織教材,使師生在教學活動中步調一致.并使教師在添刪教材內容和選擇例題中.適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有效地傳遞信息。
周密的授課計劃是基礎。編寫授課計劃時,首先要把握課堂教學內容的邏輯結構。每堂課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都是有一定的聯(lián)系的,要緊緊抓住這種聯(lián)系精心地設計課堂內容的邏輯結構。其次,要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思維活動的結構。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思維活動大致可分為啟動階段、最佳階段和疲勞階段。課堂教學內容的邏輯結構與學生課堂學習中的思維活動結構要求在課堂教學方法的安排與組合上要形成一定的結構與之對應。
課堂活動過程的組織和調控能力是根本。教學過程是學生的認識過程。教師對授課內容的精心提煉和安排,最終要通過教師的講解,演示和對學生實施課堂練習來實現(xiàn)。學生學的過程是教師教的過程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教師授課中還應特別注意接收來自學生中的反饋信息,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經驗人手,緊緊抓住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和系統(tǒng)性,把學生具體的“已知”納人教材中“未知”的體系中去,讓“已知”與“未知”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另外,為了使學生靈活學習掌握新知識,教師在授課中除了自身需要一定的邏輯組織外,還要讓學生感到課堂教學活動中自始至終都有教師邏輯性的提示。
課堂活動中,教師還應重視學生注意的調控?赏ㄟ^改變講授的聲調、速度、音量、口頭語言、動作和表情,改變板書,掛圖,幻燈和演示實驗等教學工具.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授課中穿插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或讓學生復述學過的內容和提供學生活動的機會等方法刺激學生的感覺器官,有效地引導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最大限度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用最少的時間完成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的過程。
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應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
“巧設”陷井,深化概念。學生在處理物理問題時,由于缺乏思考,往往不知道通過物理過程的分析去還原物理問題所依賴的模型,因而容易落入“陷井”。因此,教師可故設陷井,誘導學生就范。例如,在學習牛頓運動定律后,可出示下面的問題讓學生分析:一質量為0.4kg物體,沿傾角為300的斜面從底端以20m/s的速度上升,若滑動摩擦力是2N,第3s末物體離底端幾米?許多學生用牛頓第二定律∑F=Ma和運動學公式s=vot—l/2at2,求出答案為15m。這顯然是錯的!這時,我們可引導學生通過討論揭示題目所依賴的物理模型,讓他們在思維的碰撞中,“吃一塹,長一智”,加深對概念和規(guī)律的理解。
明確目標,探索條件。生物學的研究和考古方面的事實,提供給我們一種研究問題的方法,這種方法是圍繞一個已知的中心結論,盡可能利用自己頭腦中已有的多組相關的條件,通過分析研究,有層次地探索應該已知的條件,達到異途同歸的目的的一種思維方法。例如,為了使學生掌握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可讓學生討論這樣一個問題:“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時,欲求它通過的位移s,需要知道哪些條件,并回答出求位移s的方法。”在引導學生抓住與位移相關的物理量是速度、時間和加速度的要點后,經過討論,結果一共找到了七組條件。這種明確目的、探索條件的思維方法,可挖掘題目的內涵,發(fā)揮學生發(fā)散思維的潛力,從而活躍了思路.活化了知識,增強了記憶.提高了教學效率。
多題歸一,舉一反三。許多物理習題是物理過程、規(guī)律和性質類似的問題,它們間只有不同程度的量的差異而無質的區(qū)別。因此,我們只要選好典型題,通過有的放矢的精解和適當?shù)狞c撥、拓寬,就可以使學生不僅掌握一類題目的解法,而且熟悉一般的解題方法,進而明確只要抓住問題的實質、關鍵,積累正確的解題經驗.就可以“以不變應萬變”,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
一題多問,活躍思維。一題多問是訓練學生串聯(lián)解題能力的邏輯推理方法,通過多問圳練,可使學生對某一概念或規(guī)律逐漸深化、升華發(fā)展,它是活躍和發(fā)展學生思維的最好的形式。
巧用實驗,啟發(fā)思維。物理思維的最大特點是物理形象和物理概念的不可分離性。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學習物理時的“難以理解”,主要是“難以想象”造成的,造成物理教學低效率的原因,從思維方面看,關鍵問題就在于嚴重地忽視了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我們要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通過演示實驗、實驗設計等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三、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應重視教學方法的選擇
對知識面寬,難度小的內容可采用多講精練的方法。在多講精練的課中,要講中有練,講練結合。事實表明,學生頭腦中正確的物理模型的建立,物理過程圖景的形成,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從具體到抽象的概括能力和從抽象到具體的運用能力的形成,主要是在課堂教學和實驗中,在教師提問、設問的引導下,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回憶,對比和聯(lián)想來實現(xiàn)的。因此,凡是學生自己能分析解答的問題.就應該啟發(fā)他們自己來完成,實現(xiàn)講講練練,以練促講。
對重點突出,重在應用的內容應采用精講精練的方法。例如《楞次定律》節(jié),精講中可先抓住磁鐵插入和拔出線圈的演示實驗為突破口,化難為易,抽象出楞次定律,再用多練的方法擴展到其它情形中去。在精講多練的課中,要練中有講,在學生練習前和練習過程中,教師都要正確、及時而恰當?shù)匾龑W生的思維活動,并對技能作必要的提示,使學生少走彎路,少犯或不犯錯誤,把錯誤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中,最后作簡短的總結講評。實行練練講講,邊練邊講,以講促練。
對于既是重點又是難點的內容,采用多講多練的方法突破。如《機械能》、《動量》等章節(jié)內容應該這樣處理。
對于難點少,學生又容易掌握的內容可采用自學討論練習法開展教學。這樣,學生根據(jù)自學提綱閱讀教材的過程中,初步完成了學習任務.但對某些內容可能還不甚理解。在學生急待弄清楚的情況下,教師再順水推舟,對帶有共性的問題加以啟發(fā)點撥或進行適當?shù)刂v解,使學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受到第二次“刺激”;形成性的測試訓練,又對學生所學的物理知識起到強化、深化和鞏固的作用,這個對過程中學生所需的物理知識已逐步轉化為可以記憶的“元件”進人其大腦中。這樣,學生對所學的物理知識不但理解地透徹,而且印象深刻,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益。
此外,教師還要博鑒資料,獨具慧眼,根據(jù)選題“精而不漏、廣而不濫”的原則,注重吸收資料中獨特的、有新意的極少量的例、習題,積累一套題型廣、內容新,體現(xiàn)少、精、活原則的好資料,讓學生有汁劃的練習,使學生練得及時、練到點子上,練得有興趣、練出水平來,及時鞏固所學的內容。這樣,不但幫助學生擴大了視野,培養(yǎng)了能力,而且起到了強化課本、淡化資料的作用,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減輕了學生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