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是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一環(huán),師生之間如果不能很好的溝通,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因此必須加強師生間的溝通與交流。本文分析了新時期高職院校師生溝通中存在的問題,指出轉型期師生關系的新特點,高職院校對溝通機制建設重視不夠、主客體之間缺乏理解和信任影響了師生溝通。最后從主客體策略、溝通渠道和文化策略策略等方面提出了師生溝通策略。
論文關鍵詞:高職院校,師生溝通,溝通策略
一、新時期高職院校師生溝通存在的問題
1、轉型期師生關系的新特點
自高校擴招以來,高職院校在師資比較缺乏的情況下,招生量大幅度增加,師生比例出現(xiàn)了嚴重失調(diào)的情況,其中最突出的一個負面影響就是師生之間溝通減少。教師面對眾多的學生也處于一種教學的被動狀態(tài),疲于應付。另一方面,師生之間溝通的減少,也使得很多潛在問題得不到有效的解決。
中國社會的急劇轉型,也使師生之間產(chǎn)生了較大的心理文化距離,使交流的內(nèi)容和方式都產(chǎn)生了錯位。比如,很多老師仍然愿意扮演權威的角色,而學生們更渴望平等的交流;學生們喜歡的、關注的東西,老師往往不喜歡、不關注,“話不投機半句多”,雙方自然漸行漸遠。
2、高職院校對溝通機制建設重視不夠
許多研究認為教師缺乏溝通技能、技巧影響了師生溝通,導致師生之間無效溝通,除了顯現(xiàn)出來教師溝通方式方法外,隱藏在后的是教師的溝通態(tài)度和行為,教師在溝通技能技巧方面不足,雖然已有的研究也有涉及到教師提高溝通技能技巧的,但由于教師缺乏必要的培訓和學習,所以很少知道它們,也就更談不上利用它們來有效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
3、主客體之間缺乏理解和信任影響了師生溝通
事實上,良好情感不僅對學生而且對教師的身心發(fā)展都有積極的作用。然而,傾聽一下今日師生的心聲,就不難注意到我們的校園里正傳出越來越多的不和諧音符:步入網(wǎng)絡,學生評價教師嚴厲、冷漠、不理解、不信任學生……,而教師也有怨言,現(xiàn)在的學生難管、不理解、不信任教師……;師生之間的不理解、不信任和情感的淡化成為困擾師生溝通的一個痼疾。師生之間缺乏信任輕則使師生之間變得冷漠,重則使他們之間充滿敵意。以一種充滿冷漠和敵意的心理同對方相處,師生溝通則無從談起。
二、新時期高職院校師生溝通策略
2-1 主體和客體策略
2-1-1 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觀,建立平等交流的理念
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觀,就是師生真正面對面平等和自由地“言說”。教師在與學生交往中應坦誠相待,彼此如實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想法、感情;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交流,而不是以一個權威的身份或長輩的身份來嚴格要求自己的學生;教師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受到的坦率地表露出來,真正與學生坦誠相待。這樣,學生才會對老師產(chǎn)生敬慕、親近,并愿意與之接近。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以師德、溝通藝術為基點,創(chuàng)建一個民主、真誠與平等的師生觀。也只有當教師和學生建立起相互信任感,才能真正轉變以往師生之間的線性關系,促成師生之間的真誠對話和交流。
2-1-2 加強溝通理論學習,不斷提高溝通技能技巧
教師在師生溝通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積極參加各種相關培訓,有意識地學習一些必要的溝通知識,并努力把所學運用到學生管理和教學中。對于如何提高教師的溝通技能,我們認為可從以下兩方面做起:
第一、做到善于傾聽
對老師而言,要作一個善于傾聽的人,在傾聽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做到以下兩點:給予學生必要的尊重,耐心傾聽;積極鼓勵學生把話說完。教師要在傾聽中海納百川,獲取學生及他人的見解,發(fā)現(xiàn)自己工作中的失誤和不足,找出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同時在教學和管理上做了適當及時的反應和調(diào)整。
第二、優(yōu)化教學用語
學生需要知識的滋潤,更需要語言的關愛。德國詩人海涅曾說:“言語之力,大到可以從墳墓中喚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株儒變成巨人,把巨人徹底打垮。”教師應該盡量減少對學生的語言傷害,還學生一片潔凈的天空。
2-1-3 師生共同努力,促進溝通良性發(fā)展
第一、彼此信任
由于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高職院校師生之間的信任關系在逐漸淡化;廣信息渠道和多信息量使學生對教師的知識權威形象產(chǎn)生了懷疑;不良的社會風氣和教師敬業(yè)精神的弱化使學生不再相信教師的高尚和無私;高職院校的不斷擴招使師生的情感交流日益減少,也降低了師生之間彼此的信任程度。如何增進師生彼此間的信任呢?
(1) 深化師生對信任價值的認識
。ǎ玻┨岣邘熒恼w素質(zhì)
。3) 加強師生之間良性的、積極的信息溝通
第二、彼此理解和自我理解
師生之間要和諧交往、平等溝通,首先要做到師生彼此理解,即老師要理解學生,反過來學生也要理解老師,其次師生要做到自我理解。
師生除了要做到相互理解外,還需要做到自我理解。
。ǎ保⿴熒哂屑由钭晕艺J識的意識。
。ǎ玻⿴熒ο龑τ谧砸训恼`解。
第三、養(yǎng)成換位思考的習慣
換位思考是建設性溝通的本質(zhì)。所謂建設性溝通是指在不損害,甚至在改善和鞏固人際關系的前提下,幫助管理者在進行確切、誠實的人際溝通方式。
師生如何做好換位思考呢?我們認為可從以下幾點做起:
。1)養(yǎng)成經(jīng)常性的把自己放到對方的位置和角度去思考問題的習慣。
。2)師生雙方都應該注意換位思考是換位,就是“理解”對方的想法、感受,從對方的立場來看事情,而不是站在本位上“為對方著想”。
第四、提高自我溝通能力
成功溝通的前提是成功的自我溝通。“要說服他人,首先要說服自己”就是對自我溝通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現(xiàn)實概括。自我溝通的目的在于說服自己去接受這個現(xiàn)實,并適應這個現(xiàn)實,或者以自己的努力去改變這個現(xiàn)實。
2-2渠道策略
溝通渠道是傳播信息的媒介。為了加強師生在溝通,高職院校管理者和全院師生可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2-2-1積極開辟師生第二課堂
高職院校一直非常重視學生第二課堂的開辟,如渤海石油職業(yè)學院鼓勵和引導學生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科技活動,已成立學生社團34個,組織學生各種活動百余次;高職院校建有大學生文體活動中心、俱樂部,高職院校藝術團和各種球類代表隊積極開展文體活動。從2004年起每年舉辦一屆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開展體育、藝術、科技等全院性大型活動。每年的田徑運動會、元旦迎新晚會、“展望杯”籃球比賽都是第二課堂的傳統(tǒng)項目。在第二課堂中注入教師的力量,使師生在共同參與中加強了解、增進友誼。呈現(xiàn)師生共話“精彩課堂”的校園之風。
2-2-2提供更多的面對面交流的機會
面對面的交流對于加強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起著重要的作用。高職院?梢酝ㄟ^定期開展師生座談會、師生共同參加的主題班會,使師生在面對面的交流與溝通中,拉進彼此的距離,增進了解,使雙方在交流中發(fā)現(xiàn)不足,并尋求解決辦法,從而使自己不斷改進與提高。
2-2-3利用網(wǎng)絡為師生架起溝通的橋梁
網(wǎng)絡作為大學生溝通所特有一種信息交流載體,其中的言論自由呈現(xiàn)出更為寬松的特點。高職院校應該為師生建立一個溝通網(wǎng)絡的平臺,做為其他溝通渠道的有益補充,使師生之間的交流能在更平等的基礎上達到一個比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際互動更為直接和自由的互動效果。
2-3文化策略
2-3-1加強校園溝通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溝通氛圍
大學是崇尚溝通的組織,沒有良好的溝通,大學就難以生存發(fā)展,或至少不能表現(xiàn)出自己的制度優(yōu)勢。高職院校相關部門應該加強校園溝通文化建設,努力為師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溝通氛圍,使師生溝通潛移默化地向良性方向發(fā)展。
第一、為師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溝通交流的機會和平臺。
高職院校組織管理者可以根據(jù)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為師生創(chuàng)造更多面對面溝通交流的機會,在課堂之外創(chuàng)造多種交流平臺,如師生聯(lián)誼會、師生學術交流會、使師生可以就學習、生活、工作、情感、理想、人生等問題廣泛充分地交換意見和想法。此外,還應該成立網(wǎng)絡溝通平臺,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技術,為師生架起一座溝通之橋。
第二、使用恰當?shù)臏贤ǚ绞胶蜏贤üぞ摺?br>
采用不同的溝通方式和溝通工具具有不同的特點,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比如,口頭溝通和書面溝通各有利弊。高職院校組織內(nèi)外部的感情交流、閑言傳播等經(jīng)常采用口頭溝通的方式;而組織內(nèi)部或組織之間傳達文件或通知等一些重要、需要備案的信息經(jīng)常采用書面溝通的方式。單獨采用口頭溝通或書面溝通都不會產(chǎn)生最佳的溝通效果,多數(shù)情況下要同時使用兩種方式。
第三、正確對待“第三方閑言”,增加良性信息傳遞。
“第三方閑言”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小道消息”。小道消息既能夠產(chǎn)生積極的作用,也會帶來消極的影響。通過它可以使師生之間更多、更全面地了解對方,讓教師知道學生更需要什么,也讓學生知道教師的一些想法;但小道消息往往會被嚴重扭曲,而且會破壞正式溝通的效力。學校的管理者應認識到小道消息的利與弊,揚長避短,盡量消除小道消息對師生信任的不利影響。
2-3-2 組織培訓和講座,提高師生溝通意識和技能技巧
師生溝通意識和技能技巧的缺乏已成為導致師生交流溝通匱乏的重要因素之一。為此,高職院校應該把提高師生溝通意識和能力作為改進師生溝通的一個重要措施來抓。
第一、高職院校相關部門組織有關溝通知識、技能技巧的學習培訓。
高職院校溝通部門應該在全院范圍內(nèi)多組織有關溝通知識和技能技巧的培訓或講座。如:經(jīng)常邀請知名專家學者和本院的專家教授舉辦溝通知識系列講座、組織教師進行溝通技能技巧的培訓。
第二、鼓勵教師進行與溝通相關的課題的研究。
華東師范大學從1996年起有組織地開發(fā)了現(xiàn)代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緊密結合的新課程教育系統(tǒng)和教學模式,其中就包括師生溝通的藝術。通過研究和實踐,不僅可以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邊實踐、邊研究、邊總結、邊改進,為促進師生溝通提供更多、更好的切實可行的經(jīng)驗和做法。
[參考文獻]
[1] 蔣天策.理解型師生關系及其構建方略: [碩士學位論文].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4
[2] 陳振華.論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師自我更新[J]. 當代教育科學. 2004,(21):40
[3] 徐輝,謝藝泉.話語霸權與平等交流——對新型師生觀的思考[J]. 大連:教育科學,2004,3: 49-51
[4] 張麗萍.走向“以人為本”的師生溝通: [碩士學位論文].華東師范大學,2001
[5] 魏江,嚴進等.管理溝通:成功管理的基石.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6
[6] 唐思群,屠榮生.師生溝通的藝術.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7] 李燕.讓學生主動說心里話:名師最有效的溝通藝術.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
[8] 張霞,王娟.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diào)查分析.渤海石油職業(yè)學院教育研究,2007,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