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鄭曉敏
對于瓦斯泥的處理和綜合利用已經有大量的研究,且有的已經付諸生產,但不同地區(qū)、不同燃燒方式所形成的瓦斯泥,由于其中各種物相組成等不同,對其中有用元素進行回收時,所采用的方法也不盡相同,對于同一種瓦斯泥原料,不同的選別方法結果也不同,因此針對每種原料都應該進行選別試驗研究,確定最佳的工藝流程。本次試驗在研究瓦斯泥化學多元素分析、粒度組成測定以及物相組成研究的基礎上,對比了幾種常用選別工藝,為其合理的利用提供基礎資料。
1原礦性質分析
本次試驗所用礦樣取自唐山某鋼鐵廠,具有代表性。肉眼觀察顏色為深褐色至黑色泥漿狀,含水18%~20%,物相分析其中鐵礦物主要為磁鐵礦和赤鐵礦,其中赤鐵礦的礦物含量約為50%,磁鐵礦的礦物含量不到10%,碳主要以焦炭的形式存在,呈不規(guī)則狀、條帶狀、片狀結構和粒狀嵌鑲結構,其中以顆粒鑲嵌結構為主;有的顆粒較均勻致密,有的呈蜂窩狀,顆粒大小不等,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和長石等。經混勻縮分取樣進行化學多元素分析、原礦粒度篩析,結果見表1和表2。
2選礦流程方案選擇
考慮到瓦斯泥中含鐵礦物有赤鐵礦和磁鐵礦,含碳礦物為焦炭,在大量試驗基礎上,排除了單一重選的可能性,進行了多組不同工藝研究,如重選一浮選一磁選聯合流程、弱磁選一強磁選一搖床工藝、浮選磁選工藝等,但因部分流程的結果確實不好,因此最終選擇磁選一浮選、磁選一重選一浮選、重選一浮選、浮選一重選、浮選一磁選、單一浮選五種結果較好的工藝進行對比。
2.1磁選一浮選
磁選主要是選別磁鐵礦和赤鐵礦,拋棄單體的脈石顆粒和貧連生體,減少浮選入選礦量,提高浮選入選品位。
此部分磁選試驗包括弱磁選和強磁選兩部分,且先弱磁后強磁,弱磁選的試驗采用Φ327×180型鼓筒式磁選機,磁場強度為79. 577kA/m,強磁選的試驗采用xcsQ-50×70濕式強磁選機,在分選濃度30%、給礦時間5s、分選齒板間隙為0.2mm條件下進行,浮選的試驗條件為:捕收劑柴油500g/t,起泡劑2#油25g/t,分散劑六偏磷酸鈉lOOg/t,選礦濃度為5%,其余條件見圖1,結果見表3。
瓦斯泥原礦經過弱磁選一強磁選一一粗兩精浮選工藝流程,最終獲得產率為23. 85%,鐵品位為56. 08%的鐵精礦和產率為29. 33%,固定碳含量為65. 09的碳精礦以及含鐵10. 14%、含碳20. 56%的尾礦。
2.2 磁選一重選一浮選試驗
考慮到強磁選的成本相對較高,此部分磁選為弱磁選,試驗條件同上,重選采用XCY- 73型1100×500刻槽搖床,12mm沖程,300rin/min沖次,3。床面坡度,20%給礦濃度,給礦量0.38t/h,浮選條件同上。試驗流程見圖2,通過磁選一重選一浮選流程試驗獲得的指標見表4。
經過弱磁選一重選一一粗兩精浮選工藝流程,最終獲得鐵精礦的產率為21. 46%,鐵品位為56. 11%,碳精礦的產率為27. 03%,固定碳含量為65. 17。
2.3重選一浮選試驗
考慮到赤鐵礦和磁鐵礦比重與焦炭比重相差較大,直接用重選來分類含鐵礦物和含碳礦物,其中重選和浮選的試驗條件同上,試驗流程見圖3,通過重選一浮選流程試驗獲得的指標見表5。
瓦斯泥原礦在重選之后,取重選的中礦和尾礦進行一粗兩精的浮選流程試驗,結果可得到鐵品位為53.34%,產率為21.87%的鐵精礦和碳品位為65.21%,產率為27.11%的碳精礦。
2.4浮選一重選試驗
試驗過程中發(fā)現部分含碳礦物在重選中,會漂浮在液面上,導致部分碳損失,同時由于原礦顆粒粒度較細,在重選尾礦中仍有部分含鐵礦物,使得二者分離效果不是很理想,考慮到焦炭的可浮性很好,因此先浮選后重選進行選別,試驗條件同上,試驗流程見圖4,結果見表6。
瓦斯泥經先浮選后重選試驗流程后,可獲得碳精礦的產率較高,為29.52%,固定碳含量為66.76%,鐵精礦的品位為55.22%,產率為24.76%。
2.5單一浮選
對于細粒級的赤鐵礦和磁鐵礦,常用浮選進行選別,此處采用單一浮選,先浮選含碳礦物再進行反浮選,浮碳試驗條件同上,反浮硅的試驗條件為:NaOH1200g/t,淀粉800g/t, Ca0800g/t, TS600g/t。試驗流程見圖5,結果見表7。
經單一浮選流程,可得到鐵品位為56.19%,產率為23.07%的鐵精礦和產率28.15%,固定碳含量為66.94%的碳精礦。
3五種工藝流程方案比較
為了更有效的研究文中這類瓦斯泥的綜合利用工藝,以上述五種工藝的鐵精礦品位、回收率和碳精礦的品位、回收率為參考指標,其對比試驗數據見圖6。
由圖6可以看出,除了重選一浮選流程工藝外,其余工藝所得鐵精礦的鐵品位均在55%以上,且單一浮選流程所得鐵精礦的鐵品位最高,但是鐵回收率最高的為浮選一重選流程工藝,從碳精礦的品質來看,后浮選的聯合工藝工藝流程中,碳的損失較多,因此在對類似瓦斯泥進行鐵、碳兩種元素的回收利用時,應考慮先回收含碳礦物再回收含鐵礦物。
4結 論
1)本次試驗中所用原礦為唐山某鋼鐵廠的瓦斯泥,含鐵礦物主要為磁鐵礦(<10%)和赤鐵礦(50%),碳主要以焦炭的形式存在,呈不規(guī)則狀、條帶狀、片狀結構和粒狀嵌鑲結構,其中以顆粒鑲嵌結構為主,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和長石等。原礦篩析表明,36.8%的顆粒粒度小于270目。
2)與磁選一浮選、弱磁一重選一浮選、重選一浮選三個工藝相比,浮選一重選、單一浮選的鐵、碳回收率和品位比較高,其中浮選一重選流程的鐵回收率和碳品位最高,分別達到69.54%和66.76%,單一浮選的鐵品位和碳回收率最好,分別為56.19%和64.93%。
5摘要:高爐瓦斯泥是一種資源,在對其原礦性質和物相組成等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研究了鐵、碳綜合回收的幾種不同工藝,結果表明,與磁選浮選、磁選重選一浮選、重選一浮選三個工藝相比,浮選一重選、單一浮選的鐵、碳回收率和品位比較高,其中浮選一重選流程的鐵回收率和碳品位最高,分別達到69. 54%和66. 76%,單一浮選的鐵品位和碳回收率最好,分別為56.19%和64. 93%。由于瓦斯泥原礦的性質對其工藝影響很大,因此本文研究內容僅對類似瓦斯泥性質進行提鐵、碳綜合回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上一篇:淺析從銅渣中回收鐵的研究進展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