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產品特點(產品專利號:ZL 96 2 39584.6)
阻止高層建筑雷電上行先導的產生,消減向上發(fā)展的雷電;
具有普通避雷針的引雷作用和并將雷電流導入在地的特點;
限制急劇上升的雷擊電流,有效的降低雷電流幅值和陡度,減少雷電感應引的二次效應;
耐受雷電能力強;
具有自身恢復功能,免維護,壽命長;
搞風能力強,可抗50m/s的風力;
保護范圍按滾球法確定;
接地電阻在高土壤電阻地區(qū)可適當放寬,但應小于30Ω;
通過雷電流能力強,最大可450kA的雷電流幅值;
可配備雷電計數(shù)器;
延緩雷電放電時間,限制下行雷的雷電流幅值和陡度,大幅度削弱雷電的危害力;
保護范圍大,保護半徑(滾球半徑)為30m,45m,60m,100m(大量集中的露天場所)。
二,工作原理
AR限流避雷針采用導電硅橡膠高分子體電阻為材料,是在富蘭克林避雷針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新型現(xiàn)代避雷針,在滿足保護范圍設計要求的同時,利用材料的阻抗特性,延緩雷閃主放電時間,使雷電流的波形變寬,幅值降低,拉長而平緩雷電流波頭,衰減雷電流陡度,被限制了的雷電流將以較長的時間通過AR限流避雷針,從而有效的減弱感應雷電過電壓和高電位反擊造成的危害,完全克服了傳統(tǒng)避雷針的固有缺陷。
結構:
AR限流避雷針分為金屬接閃部分,導電硅橡膠高分子材料組成的限流部分和金屬基座。
限流體做成傘盤狀的目的:
在考慮AR限流避雷針的效果時,重要的問題是沿電阻體表面的閃絡,如果一旦發(fā)生閃絡,就不能期望得到限流電阻的限流效果。因此,必須要有耐閃絡性高的形狀,同時應有適當?shù)碾娮柚。AR限流避雷針的傘盤形狀主要是利用屏障的原理,增大爬電距離,防止閃絡,使AR限流避雷針能很好地限流。
限流工作原理
起電后的雷云和大地之間相當于一個充了電的電容器,在雷云對大地放電時,即在電容器放電回路中串入電阻后可以降低電容器放電時的電流,這是眾所公認的。AR限流避雷針就是利用串入阻抗的特性來實現(xiàn)雷擊AR避雷針后限流的。其一,由于電阻的電壓降如果回擊(迎面先導)和上行先導通道在電阻頂部的擊穿電壓,回擊(迎面先導)的產生和上行先導的傳播可以受到限制;其二,即使上行先導抵達雷云,由于放電電流受到限制,也不會產生瞬間中和全部雷云電荷的強烈放電。先導向其它雷云的進一步發(fā)展也同樣會受到電阻的限制。因此被限制了的雷電流將以較長的時間流過AR限流避雷針。
三,使用AR限流避雷針可適當放寬接地電阻
直擊雷過電壓主要決定于雷電流陡度和雷電流通道的阻抗,它的大小可按下式來計算:U=IR+L (式中:I—雷電流幅值kA;i—隨時間變化的雷電流kA;R—接地電阻Ω;L—雷電流通道的電感H)。由于普通避雷針和其它防雷廠家的避雷針(如法國依麗達,易地雷等)都不具備限流功能,一旦落雷會產生很高的電位,造成強烈的二次效應,如果再放寬接地電阻的阻值,電位將會更高,造成的二次效應將會更加強烈,所以對于普通避雷針來說,放寬接地電阻值,只會抬高雷擊后的電位。而使用AR限流避雷針,可以適當?shù)姆艑捊拥仉娮柚抵?0Ω,由于AR限流避雷針能夠限制雷電流幅值I和使陡度 衰減,不會抬高電位,雷擊的二次效應不會有明顯危害。
技術參數(shù)
型號 |
總長度(mm) |
直徑(mm) |
重量 |
通流容量 |
適用范圍 |
AR-IA |
2090 |
62 |
18.3kg |
150kA |
較重要設施直擊雷防護 |
AR-IB |
3690 |
62 |
26.7kg |
250kA |
較重要設施直擊雷防護 |
AR-IIA |
2175 |
90 |
27.8kg |
200kA |
重要設施直擊雷防護 |
AR-IIB |
3735 |
90 |
39.5kg |
300kA |
重要設施直擊雷防護 |
AR-IIIA |
1415 |
51 |
6.5kg |
100kA |
防雷單元的直擊雷防護,如衛(wèi)星接收天線,交通系統(tǒng)的收費站,場外攝像機 |
AR-IVBDS |
2190 |
24 |
3kg |
100kA |
小靈通基站,天線,收費站和戶外監(jiān)控設備等的直擊雷防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