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瀝青SMA在唐曹高速公路維修養(yǎng)護中的應用(交通)
杜 海
(唐山市交通運輸局公路工程處唐山 063300)
摘要隨著高速公路交通量日益增長,超載、重載車輛比例逐年提高,高速公路瀝青路面質(zhì)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材料的應用也越來越嚴。對改性瀝青SMA的材料選取、配合比設計進行了介紹,并對施工工藝及質(zhì)量控制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 改性瀝青 SMA配合比設計 施工工藝 質(zhì)量控制 效益分析
某高速公路全長56. 07 km,雙向4車道,設計行車時速100 km,于2013年10月建成通車,通車2年來,交通量迅速增長,同時,由于運煤車輛大型化并嚴重超載以及夏季的持續(xù)高溫,路面經(jīng)歷2個夏季后,開始出現(xiàn)擁包、推移、車轍、坑槽等早期病害,嚴重影響了行車的舒適性和安全性。為此,經(jīng)過對路面病害的調(diào)查剖析,認為諸多病害均發(fā)生在瀝青面層結構上,路面基層基本完好無損。因此,決定將出現(xiàn)的車轍、擁包、推移的部分路段,用銑刨機將舊路面銑掉,更換瀝青面層,并對瀝青抗滑表層采用改性瀝青SMA進行處理。自2015年8月開始,在保證高速公路通行的前提下維修處治,施工中嚴格控制各項質(zhì)量技術指標,現(xiàn)已恢復行車的舒適度和安全性。
1 改性瀝青SMA配合比設計
1.1材料選取
1.1.1 粗集料
選用質(zhì)地堅硬、表面粗糙、形狀接近正方體有良好嵌擠能力的破碎集料,經(jīng)檢測滿足各項技術指標要求,見表1。
1.1.2細集料
一般采用制砂機生產(chǎn)的機制砂或粗天然砂,砂的顆粒組成合理。本次用河砂,各項技術指標經(jīng)檢測滿足要求,見表2。
1.1.3填料
采用由石灰石等堿性巖石磨細的礦粉,為改善瀝青混合料與集料的粘附性,摻加消石灰粉和水泥時用量不超過礦料總質(zhì)量的2%,回收粉用量不大于礦粉總量的25%,混用回收粉后的0. 075 mm通過率部分塑性指數(shù)不大于4 。實際采用石灰石礦粉,在磨細時摻加17%消石灰粉。技術指標經(jīng)檢測符合質(zhì)量要求。
1.1.4瀝青
由于高速公路交通繁重、大噸位車輛多、夏季特別炎熱、雨量集中的特點,宜采用具有較高粘度、與集料有良好粘附性、高溫穩(wěn)定性和低溫韌性的改性瀝青。本次選用山東華瑞道路材料技術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麥克-70改性瀝青,基質(zhì)瀝青為中海36-1原油生產(chǎn)的AH-70瀝青,改性瀝青和基質(zhì)瀝青均滿足質(zhì)量要求。
1.1.5纖維穩(wěn)定劑
可用做SMA的纖維穩(wěn)定劑的有木質(zhì)纖維、礦物纖維、聚合物化學纖維等,以改善瀝青混合料性能,吸附瀝青、減少析漏。纖維穩(wěn)定劑應能在250 0C高溫下不變質(zhì).對環(huán)境不造成危害,不危害人身健康。選用國創(chuàng)牌絮狀木質(zhì)素纖維,各項指標滿足技術要求。以專用纖維投放機投入拌和機,劑量為混合料總量的0. 3%。
1.2配合比設計
同普通瀝青混凝土一樣分為3個階段,即目標配合比設計階段、生產(chǎn)配合比設計階段、生產(chǎn)配合比驗證階段,采用馬歇爾試件體積設計方法,遵循粗集料骨架嵌擠、填充間隙瀝青量最小、試件空隙率適當?shù)脑瓌t,具體設計步驟如下。
1.2.1初試礦料級配
設計層厚為4 cm,依據(jù)SMA壓實厚度不得小于集料公稱最大粒徑2.5倍的原則,選用級配類型為SMA-13。以4.75 mm通過率為關鍵性篩孔選用中值及中值±4%等3個檔次,礦粉數(shù)量相同,0. 075 mm篩孔通過率10%,為初試級配,進行礦料組合,各種礦料摻配比例及合成計算見表6。測定4. 75 mm以上粗集料搗實松方相對密度,計算搗實狀態(tài)4. 75 mm以上粗集料骨架間隙率,見表3。
1.2.2制件確定設計級配
參考有關資料,選擇初試油石比6%,擊實成型3種初試級配馬歇爾試件,雙面擊50次,擊實溫度165 0C,計算瀝青混合料最大相對密度,用表干法測定試件毛體積相對密度,計算試件空隙率,礦料間隙率,粗集料間隙率,見表4。
1.2.3 油石比確定
依據(jù)初試油石比的空隙率情況,以0.2%~0. 4%為間隔,調(diào)整3個以上油石比,以5.3%,
5. 6%,5.9%,6.2%拌制混合料,制作馬歇爾試件組,每組6個,其中2個以真空法實測理論最大相對密度,各體積指標及穩(wěn)定度指標見表5。
根據(jù)以上試驗結果,滿足各項技術指標要求的油石比設計值為6%。
2 改性瀝青SMA的施工及質(zhì)量控制
2.1拌和
采用間歇式瀝青混合料拌和機,本工程用意大利瑪璉尼-175型。拌和過程中逐盤打印各倉材料用量,礦料、瀝青,以及混合料溫度、拌和時間等,統(tǒng)計計算臺班礦料級配、油石比、溫度等的平均值、標準值、變異系數(shù),繪制控制圖,與設計及標準值相比較,改性瀝青SMA混合料的拌和程序與一般混合料相比,除增設一套纖維添加設備外沒有其他差別。由于SMA礦料為間斷級配,粗集料粒徑單一量多,細集料少,適當安排冷料倉布局,使之盡量均衡,選取恰當熱倉篩分篩孔,保持各倉下料平衡,避免單倉等料時間過長,盡量減少溢料以提高生產(chǎn)效益。由于礦料用量大,又有纖維加入,需適當延長拌和時間。同時嚴格控制混合料拌和溫度,保證出料合格。
2.2運輸
宜采用大噸位運料車運輸,蓋好苫布以防表面降溫結硬,卸料應倒凈,嚴格檢查到達地點混合料溫度。
2.3攤鋪
必須噴灑粘層油以使該層與下層緊密聯(lián)結。改性瀝青混合料較粘,攤鋪阻力大,宜用功率較大的攤鋪機,如ABG423,攤鋪溫度不低于160℃,嚴格控制攤鋪速度的均勻,中途不得停車或速度大幅變化。熨平板加熱至100℃以上開始攤鋪,以控制攤鋪平整度。熨平板宜高頻低幅振壓,使混合料達到較高初壓實度,松鋪系數(shù)1.1以下平整度較好。攤鋪過程中,攤鋪機螺旋送料器不停且均衡轉動,混合料高度不得低于送料器螺旋的2/3;旌狭线\輸、等停及攤鋪中注意觀察混合料有無瀝青析漏,如有,應立即停止并采取適當措施,如降低混合料溫度、減少瀝青用量或增加纖維用量等加以調(diào)整。
2.4碾壓
改性瀝青SMA施工必須使壓實設備與攤鋪速度匹配,壓實原則是“不等、緊跟、慢壓、高頻低幅、禁停”。宜靜壓1遍,振壓3~4遍,靜壓1遍,以消除輪跡為宜。壓實段一般不可過長,20 m為宜。初壓溫度不低于160℃,碾壓終了溫度不低于120℃,碾壓速度不超過5 km/h。改性瀝青SMA路面應防止過度碾壓,否則瑪蹄脂上浮,構造深度減小甚至泛油。壓實度達到馬歇爾密度的98%或現(xiàn)場孔隙率6%,終止碾壓。碾壓中應采取措施防止粘輪,如適當灑水使輪子保持濕潤,水中可加少量清洗劑,嚴控水量不要過多,噴水應霧狀不得自流。壓實過程中應注意觀察混合料推移狀態(tài)。
2.5橫縫
SMA路面避免縱接縫,橫縫應平接,開始施工前鋸縫,縫應平整且與路線垂直,縫上灑乳化瀝青粘結2部分路面并防止透水,熨平板應充分預熱。以3m長直尺順路騎縫量測平整度,指導碾壓直至平整度滿足要求。
2.6現(xiàn)場檢查項目
(1)混合料溫度:材料加熱、拌和、出料、攤鋪、初壓、終壓溫度等。
(2)壓實度。
(3)構造深度、透水系數(shù)、摩擦系數(shù)擺值。
(4)平整度、厚度。
部分檢測數(shù)據(jù)見表6。
3結語
(1) SMA作為一種新型路面結構,其設計重點不同于普通瀝青混凝土結構以穩(wěn)定度、流值等力學指標為主,而側重于礦料級配、油石比及體積指標以及水穩(wěn)、抗車轍、構造深度、防透水性等指標驗證。改性瀝青SMA路面設計方法在高速公路路面挖補鋪筑中取得良好效果。
(2)改性瀝青SMA路面施工質(zhì)量的控制重點是原材料及配比、拌和、碾壓以及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溫度,使路面粗集料形成嵌擠穩(wěn)定、表面粗糙有足夠的構造深度抗滑、瑪蹄脂充分填充空隙基本不透水,確保路面結構具有良好的高溫抗車轍性、低溫抗裂性和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