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鏈接: 中國安全網(wǎng) 中國質(zhì)量網(wǎng) 中國論文網(wǎng) 中國資訊網(wǎng)
劉鵬鵬,尚才人,黃建鋒,周志南,吳淵,姜侃*
浙江省質(zhì)量檢測科學研究院(杭州310018)
摘要建立一種快速準確鑒定鴕鳥肉的方法。根據(jù)鴕鳥特異基因(NCBI序列號:AB254879)設計引物,運用PCR技術(shù)擴增鴕鳥特異基因,并驗證方法的特異性和靈敏度。所設計的引物特異性良好,鴕鳥肉DNA擴增后產(chǎn)生112 b p的特異性條帶,而其他肉類未見該特異性條帶;該方法在核酸水平檢出限為0.01 n g,樣品水平檢出限為0.1%。該方法快速準確、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和靈敏度,可為鴕鳥肉鑒別真假提供技術(shù)支持。
關(guān)鍵詞 聚合酶鏈反應;鴕鳥源成分;摻假;檢測
隨著時代進步,消費者對肉類營養(yǎng)及品質(zhì)的要求變得更高。鴕鳥肉營養(yǎng)豐富,具有極高的營養(yǎng)價值,低脂肪、低膽固醇、低熱量,可減少心血管疾病和癌癥的發(fā)生。加之鴕鳥無疫情侵害,鴕鳥肉已成為國際公認的綠色健康食品。近年來國內(nèi)人工飼養(yǎng)鴕鳥成為新興的畜牧產(chǎn)業(yè),但由于人工飼養(yǎng)鴕鳥規(guī)模仍比較小,鴕鳥肉價格比其他肉制品高出許多,受利益驅(qū)使不良商家以成本低廉的肉冒充鴕鳥肉,嚴重損害消費者利益,對市場秩序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建立一套快速、準確的鴕鳥肉鑒定方法成為當務之急。
目前,肉品種類鑒定主要方法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以蛋白質(zhì)為基礎,另一類則以核酸為基礎。以蛋白質(zhì)為基礎的方法是利用免疫分析法檢測特異性蛋白質(zhì),通過抗體及抗原的特異性結(jié)合來判讀結(jié)果,常用的方法有酶聯(lián)免疫分析法(Enzyme-linked immunesorbent assay,ELISA)、蛋白質(zhì)免疫印跡(Western blot)、對流免疫電泳(Counter immune electrophoresis,CIE)及層析分析法(Chromatography)等,但此法受限于產(chǎn)品因受熱、加壓及化學處理后蛋白質(zhì)變性,導致目標蛋白無法檢出。而以核酸為基礎的分析法主要是利用雜交法( Hybridisation)、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tài)性聚合酶鏈反應(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triction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聚合酶鏈反應(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及實時定量聚合酶鏈反應( Real-time PCR)來達到定性及定量的目的,其中PCR因具有特異性、高靈敏性及快
速性的優(yōu)點,較其他方法廣泛應用于肉類品種鑒定分析。
試驗以鴕鳥肉為研究對象,設計特異引物組,并用其他肉制品混合鴕鳥肉進行檢測,建立鴕鳥肉鑒別方法,以期作為我國建立鴕鳥肉定性鑒定分析方法提供參考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材料與試劑
RNA提取試劑盒、反轉(zhuǎn)錄試劑盒:TAKARA;2×Taq PCR Master Mix: Tiangen;瓊脂糖:法國Biowest。試驗所需鴕鳥肉、雞肉、鴨肉、豬肉和牛肉:市售。
1.2儀器與設備
Veriti梯度PCR儀:美國ABI公司;基礎電泳儀:美國Bio-Rad公司;自動凝膠成像系統(tǒng):美國Bio-Rad公司;DU730核酸蛋白分析儀:美國Backman公司。
1.3方法
1.3.1引物設計
根據(jù)鴕鳥特異基因(NCBI序列號:AB254879)
1.3.2 RNA提取與反轉(zhuǎn)錄
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提取樣品RNA,分光光度計測試OD260及OD280的,反轉(zhuǎn)錄得到的c DNA于-20℃冰箱保存?zhèn)溆谩?/p>
1.3.3 PCR反應條件
1.3.4特異性試驗
取鴕鳥肉、雞肉、鴨肉、豬肉、牛肉和羊肉分別按1.3.2進行c DNA制備,并按照1.3.3進行PCR反應,反應結(jié)束后,電泳并照相保存。
1.3.5靈敏度試驗
將提取后的鴕鳥c DNA經(jīng)梯度稀釋后濃度為100,10,1,0.1和0.01 n g,作為檢測模板,按1.3.3建立的方法進行試驗,在核酸水平上確定方法檢出限。
1.3.6混合肉樣檢出限的測定
為了確定該檢測方法在樣品水平對混合量的檢測極限值,將鴕鳥肉分別與牛、豬、雞、鴨肉混合均勻,制成含鴕鳥肉成分分別為1%,0.1%和0.01%的混合樣,每種混合樣制備1 000 g,以1.3.2介紹的方法提取混合肉樣DNA作為模板,以1.3.3建立的方法進行試驗。
2結(jié)果與分析
2.1 PCR鑒定鴕鳥成分的特異性
結(jié)果如圖1所示,鴕鳥肉樣品可觀察到產(chǎn)物大小為112 b p的特異性條帶,牛、豬、雞和鴨肉均沒有該特異條帶,說明試驗所設計的引物不會與其他產(chǎn)生交叉反應。結(jié)果表明,試驗所建立的PCR體系可正確擴增出預期產(chǎn)物且具有良好的特異性。
2.2 PCR鑒定鴕鳥成分的靈敏性
結(jié)果如圖2所示,可觀察到產(chǎn)物大小為112 b p的特異性條帶,隨著核酸濃度減少,其條帶越來越暗且較細。當反應體系中DNA模板為0.01 n g時,經(jīng)PCR擴增電泳后,仍可見明顯特異性條帶,方法檢測限可達0.01n g。
2.3混合肉樣檢出限
結(jié)果顯示,在牛、羊、雞和鴨肉中含有1%、0.1%鴕鳥肉時,檢測體系均能準確給出檢測結(jié)果。但當鴕鳥肉含量為0.01%時,特異性條帶不明顯。說明鴕鳥源性檢測體系對肉制品摻雜比例檢測極限可達0.1%。
3結(jié)論與討論
幾年來,肉制品中動物源成分的摻假現(xiàn)象屢見不鮮,嚴重的損害了消費者的消費權(quán)益,影響著市場秩序。動物源成分的鑒定顯得越來越重要,針對市場上常見的雞、鴨、鵝、牛、羊、豬、馬、驢和兔等成分鑒定,國家已制定了相應的檢測標準。鴕鳥肉因其營養(yǎng)價值高消費市場越來越大,市場上以廉價肉冒充鴕鳥肉的現(xiàn)象層出不窮,而針對鴕鳥肉成分的鑒定仍鮮見文獻報道,鴕鳥肉鑒定方法的落后嚴重影響了鴕鳥肉制品的監(jiān)管。
PCR因具有特異性、高靈敏性及快速性的優(yōu)點,較其他方法廣泛應用于肉類品種鑒定分析。試驗運用PCR技術(shù)原理,根據(jù)鴕鳥特異基因序列(NCBI序列號:AB254879)設計引物,擴增電泳后結(jié)果表明,所設計引物特異性良好,不與其他肉類產(chǎn)生交叉反應。本研究分別在核酸和樣品水平對方法的檢出限進行研究,結(jié)果表明該方法在核酸水平上檢測靈敏度可達0.01 n g;旌先鈽訖z測結(jié)果顯示,鴕鳥源性檢測體系對肉制品摻雜比例檢測限可達0.1%。該方法檢測限與同類方法檢測限基本一致,能滿足肉類摻假中肉種類的鑒定。
試驗建立的鴕鳥源鑒定方法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和靈敏性,操作簡單、快速準確,可為食品監(jiān)管部門鑒別真假鴕鳥肉提供技術(shù)支持。另外,該方法只是建立了鴕鳥肉鑒定的定性方法,如何定量檢測鴕鳥肉成分的含量成為接下來研究方向和重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