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強
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是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應有命題,是引領校園文化風尚的切實主題,也是探索知行合一形成長效機制的時代難題。誠信,是人類共同追求的一種美德,是人類文明的無形資產(chǎn),是倫理道德建設的底線。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誠信建設更是社會公民基本道德建設的切入點。高校大學生,作為公民群體的重要組成,作為國家建設的接班人和未來發(fā)展的新領軍者,必須肩負民族和社會的責任,有意識、有能力、有作為地擔當起青年應盡的使命。
1、不斷鞏固和傳承誠信教育工作成果
當代大學生有許多鮮明的時代特征。但不容忽視的另一種現(xiàn)象是,在責任意識、合作精神、恒心毅力以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等方面,仍需要進一步培養(yǎng)和完善。特別是在校園中,考試作弊、論文抄襲、欠貸不還、簡歷造假等誠信缺失現(xiàn)象屢見不鮮。因此,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誠信教育,是關乎國家事業(yè)、民族未來、社會穩(wěn)定以及校園和諧的重大課題。上世紀90年代初,某大學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德育一體化”育人理念并在工作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讓校園修身文化成為大學生立德正行的人生追求。因此,在誠信校園文化建設中,需要學校黨委定位明確、思路明晰,各有關部門形成共識、齊推并進,對學生而言教育為主、管理為促,重在實踐、內(nèi)化于心。
在誠信教育中,某大學一直堅持有定位、有目標、有策劃、有落實、有宣傳、有總結的“六個有”的原則,確保誠信教育做深、做透和做實。一是有定位。學校在策劃階段時,就其定位成一個全校型的品牌活動。二是有目標。學校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誠信文化與責任意識養(yǎng)成、倡導學生踐行誠信行為,讓學生能夠對誠信文化及誠信理論知識進行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能夠將個人誠信意識自覺、逐步地轉化為誠信行為。從而使誠信教育與責任意識有機地結合,有效地促進和保障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優(yōu)良校風學風、良好道德風尚的形成和優(yōu)化。三是有策劃。無論是學校開展的活動,還是學院的特色活動,學校都做了科學的策劃,有系統(tǒng)宏觀的活動構建,也有具體明確的創(chuàng)意、主題、口號、項目和相關安排。四是有落實。對于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方方面面,都在工作小組的統(tǒng)籌部署和安排下扎扎實實地做好。五是有宣傳。學校高度重視活動的宣傳工作,每年的誠信教育活動均在校內(nèi)外各級媒體進行廣泛報道。六是有總結;顒用孔鐾暌徊,學校都對“誠信教育”工作進行總結,及時總結經(jīng)驗和不足,并召開了某大學“誠信教育”總結會,通典型代表發(fā)言、座談交流、專家講解、成果展示等環(huán)節(jié),各基層學院的師生分享經(jīng)驗,相互學習,不斷鞏固和傳承誠信教育的工作成果。
2、致力建立和健全誠信教育體制機制
誠信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性、長期性的教育活動,在豐富教育手段,拓展教育載體的基礎上,建立和健全相關的體制機制,是推動誠信教育工作持續(xù)開展的動力和保障。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受教育者的良好誠信品質(zhì),指導受教育者如何養(yǎng)成誠信之德,并在社會實踐的各個領域中做一個對自身、對他人、對社會都誠實守信的合格的社會公民。因此,大學開設“大學生誠信教育”課有著特別意義,天津師范大學在這方面做出了積極有益的探索。
3、努力開拓和豐富誠信教育活動載體
某大學將誠信教育視為一項系統(tǒng)工程,協(xié)調(diào)諸多教育主體和各類資源的密切配合,注意結合大學生特點的方式方法,通過不斷豐富和拓展教育活動載體,增強教育的實效性,從而形成體系與制度。
。1)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專題講座
某大學每年開展的誠信教育宣傳月活動,始終秉承“突出主題教育,深化服務內(nèi)涵”的工作目標,努力做到“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其中,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專題講座是誠信教育工作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天津師范大學每年均邀請校內(nèi)外專家開展主題報告;此外還積極聯(lián)絡中國人民銀行某分行的相關部門,積極開展資助、征信工作調(diào)研,為進一步深入開展資助誠信教育工作提供專業(yè)支持;針對應屆畢業(yè)生,每年集中開展“誠信季”主題教育,特別是針對申請國家助學貸款的畢業(yè)生,專門召開“畢業(yè)還款工作大會暨誠信教育宣講會”,為貸款學生答疑解惑,宣講誠信還款。專題講座令誠信教育更具針對性,教育效果也更為突出。
。2)充分借助新媒體的優(yōu)勢加強宣傳引導
除傳統(tǒng)的教育宣傳模式外,不斷與時俱進,充分借助新媒體的宣傳優(yōu)勢也成為了高校思想教育針線的重要宣傳手段。
(3)組織貼近學生的校園文化活動
誠信教育必須堅持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通過開展貼近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校園文化活動,是培養(yǎng)和增強大學生的道德評價能力和道德修養(yǎng)自覺性的有效途徑。因此,誠信教育若只停留于課堂上的理論教學,則其教育效果是有限的。只有將理論教育有機地融合到大學生文明行為和社會實踐活動中,才能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大學生的誠信觀念,進而保證誠信觀念在其思想深處的“固化”和教育效果的長久作用。某大學通過開展主題突出、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來培養(yǎng)和增強大學生的誠信意識。多年來,各學院結合自身專業(yè)通過開展“主題文化節(jié)、專題講座、知識競賽、辯論賽、舞臺劇、征文、演講、圖片展、評選誠信自強之星”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廣泛宣傳誠信文化,宣講誠信事跡,倡導契約精神,不斷豐富了誠信教育活動載體,同時形成了自身的實踐教育體系。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