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秦標,袁美翠,徐海龍
(江蘇中南建筑產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江蘇 海門 226124)
[摘要]通過介紹蘇州中南中心設計試樁施工難點、設備機具選擇、成孔施工工藝、質量控制措施,解決了不良地質條件下超高層大直徑超深鉆孔灌注樁鉆孔、清孔、垂直度控制、泥漿排放等難題,創(chuàng)新建立了沉積土層地區(qū)正循環(huán)鉆孔氣舉反循環(huán)清孔樁基成孔施工技術,達到了試樁施工質量好、時間短的效果。
[關鍵詞]高層建筑;樁基礎;試樁;施工技術;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TU753.3 [文章編號]1002-8498(2016)07-0020-04
1 工程概況
蘇州中南中心位于蘇州工業(yè)園區(qū)金雞湖西側、南臨蘇惠路、西臨星陽街,占地面積2.5萬m2,地下5層,裙房地上8層,塔樓地上138層,主體建筑上人高度598m,塔冠高度729m,建筑面積約50萬m2,是目前國內在建的第一高樓(見圖1)。
塔樓承壓樁設計試樁為4根ɸ1 100mm鉆孔灌注樁,水下灌注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為C55,采用樁端、樁側聯(lián)合后注漿。樁SYZA以132粉細砂為持力層,樁端進入持力層約2. 5m;樁SYZB以131粉細砂為持力層,樁端進入持力層約4. 5m。設計試樁不用作工程樁,試樁荷載試驗均加載至極限承載力,設計最大試驗加載力塔樓區(qū)域為32 000kN。
現(xiàn)場200m深度范圍內地基土均為沉積土層,屬第四紀湖沼相、河泛相、河口~海灣相、河口三角洲相、湖相、河床相、沖積相松散沉積物,主要由黏性土、粉性土及砂土組成,根據沉積年代、成因類型及物理力學性質差異,地基土劃分為第①,④,⑤,⑥,⑧,⑨,⑩, ⑪,⑫,⑬,⑭,⑮,⑯13個主要層次,其中第⑧,⑫,⑬層劃分為2個亞層。
2施工難點
塔樓樁樁端進入⑩:層粉細砂層,設計樁徑1 100mm,樁深達110m,要確保樁身垂直度及孔底沉渣等指標,對設備機具選擇及制定合理的施工工藝、施工控制參數(shù)要求非常高。
3施工機具
采用GPS-20型工程鉆機、鉆深100m,制氣量12 m3/min螺桿式LG-12/10G型空氣壓縮機,渣料篩分能力25~80t/h的ZX-250型除砂器,ɸ1 100mm雙腰帶三翼刮刀鉆頭,比設計樁徑大100mm護筒各1個,配重塊若干。
4施工工藝
4.1 試成孔施工
4.1.1鉆孔
1)根據設計要求進行放線,確定4個試成孔位置。開鉆前先開啟泥漿泵使沖洗液循環(huán)2~ 3min,慢慢將鉆頭放至護筒底。在護筒刃腳處應低壓慢速鉆進,使刃腳處地層能穩(wěn)固地支撐護筒,待鉆至刃腳以下1m后,逐步增大轉速,進行正常鉆進。
2)分班連續(xù)鉆孔,不得中途長時間停鉆。黏性土層鉆進時要控制進尺,每鉆進1個回次要及時進行掃孔,以保證鉆孔直徑。在砂層鉆進時要控制泥漿性能,以保證孔壁安全。
3)詳細、真實、準確填寫鉆孔原始記錄,精確測量鉆具長度,時刻注意地層變化。
4)遇障礙物引起鉆具跳動、蹩車、鉆孔偏斜時,及時降低轉速,加大泵量,來回清掃;在鉆頭添加配重塊,以保證鉆孔垂直度。提升鉆頭時注意防止鉆頭拖掛孔壁,并向孔內補充適量泥漿,穩(wěn)定孔內水頭高度。定時檢測鉆機轉盤水平度及鉆塔垂直度。
5)加接鉆桿時應先將鉆具提離孔底,待泥漿循環(huán)3~5min后再拆卸加接鉆桿;經常復核鉆頭尺寸,確保孔徑尺寸滿足設計及規(guī)范要求。
6)終孔前必須對成孔質量進行檢查,有關方檢查、確認孔深、垂直度、孔徑等符合設計要求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4.1.2 護壁泥漿
采用自然輔以人工造漿方式造漿、ZX-250型泥漿凈化裝置除砂保證循環(huán)泥漿性能。泥漿性能指標如表1所示。
4.1.3清孔
采用氣舉反循環(huán)將鉆頭提離孔底0. 5m,輸入泥漿進行清孔,邊清渣邊測量至孔底殘渣厚度符合設計要求。采取控制孔內泥漿面高度和調整泥漿密度兩種措施控制水壓差,避免補充泥漿不及時或泥漿密度降低過快導致塌孔,維護下部砂層安全。
4.1.4試成孔數(shù)據
在場外進行的試成孔施工按設計要求靜置36h,每4h檢測1次孔徑、孔深、垂直度、沉渣厚度、泥漿密度、黏度、含砂率等參數(shù)。第1個試成孔完成后,根據檢測結果對記錄情況進行分析,調整相關技術參數(shù),進行第2個試成孔施工,記錄相關參數(shù)。
4.1.5試成孔檢測
1)1號樁檢測10次,孔壁穩(wěn)定性均良好,孔深110. 23m,垂直度1/500,沉渣第1次檢測結果為0. 08m,以后厚度逐漸變大,最大值為1.26m?讖10次檢測結果均在8~ 11m范圍存在擴徑,最大值為1. 484~1.496m;前3次孔徑均≥1. 1m,自第4次開始均存在頸縮,均在距孔底約1m范圍內,最小值為1. 013m。
2)2號樁檢測10次,孔壁穩(wěn)定性均良好,孔深110. 15m,垂直度1/450,沉渣第1次檢測結果為0. 05m,以后厚度逐漸變大,最大值為0.49m?讖10次檢測結果均在20~ 22m范圍存在擴徑,最大值為1. 344~1.436m;前8次孔徑均≥1.1m,第9,10次存在頸縮,在距孔底約1. 2m范圍內,最小值為1. 093m。
3)3號樁檢測7次,孔壁穩(wěn)定性均良好,孔深110. 45m,垂直度1/460,沉渣第1次檢測結果為0. 05m,以后厚度逐漸變大,最大值為0.38m。孔徑10次檢測結果均在9~ 11m范圍存在擴徑,孔徑最大值為1.194~1.265m;前6次孔徑均≥1.1m,自第7次開始存在頸縮,在距孔底約1m范圍內,最小值為1. 071m。
4)4號樁檢測7次,孔壁穩(wěn)定性均良好,孔深110. 5m,垂直度1/480,沉渣第1次檢測結果為0. 06m,以后厚度逐漸變大.最大值為0.55m?讖10次檢測結果均在12~15m范圍存在擴徑,孔徑最大值為1. 125~1.34m;前8次孔徑均≥1.1m,第9,10次存在頸縮,最小值為1. 082m。
4.1.6 混凝土回填
試成孔檢測完進行封孔,基坑開挖面以下采用C15素混凝土、以上采用黃砂回填。
4.2鉆孔施工
根據試成孔檢測結果調整相關技術參數(shù),根據設計試樁平面圖進行定位放線、鉆孔、泥漿護壁、清孔施工,并記錄相關參數(shù)。
4.3鋼筋籠吊運
主筋接頭用直螺紋套筒機械連接,互相錯開≥35d(一般為1.2m),2塊10~20mm弧形鋼卡板間隔2m設置,做出支托主筋的小半圓形槽,使用卡板成型法分段制作鋼筋籠。清孔檢測合格后,采用50t履帶式起重機+ 25t汽車式起重機分節(jié)吊裝鋼筋籠,鋼筋籠人孔下放至第1道加強箍時,穿人扁擔把鋼筋籠固定在孔口。
鋼筋籠和導管安裝完畢后進行二次清孔,孔內應保持水頭高度,并應在30min內澆筑混凝土;超過30min應重新測定沉渣厚度,清孔至符合要求。
4.4混凝土灌注
灌注C55水下混凝土,在導管內布置球膽作為隔水栓,4mm厚鋼板制作漏斗。為防止掛住鋼筋籠,導管采用快速螺旋接頭并設置導向裝置;為防止導管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爆裂和漏水,按孔底水壓的1.5倍進行氣密試驗。采用25mm厚鋼板制作咖2 000mm圓形試樁樁頭,并使沉降管穿過鋼板。
4.5注漿
樁端、樁側后注漿采用以注漿量(水泥用量)控制為主、注漿壓力控制為輔的雙控原則。注漿水泥用量第1次3t,第2次1.5t;第2次注漿在第1次注漿完成后1~2h后進行。
4.6檢測
除進行試成孔、成孔檢測外,還應進行鋼筋應力檢測、單樁豎向抗壓靜載荷試驗、單樁豎向抗拔靜載荷試驗、低應變、超聲波檢測,如表2,3所示。
低應變、超聲波檢測結果均是I類樁,樁身完好、質量可靠;靜載荷試驗結果說明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滿足設計要求。
1)采用C20混凝土澆筑200mm厚整體硬化平臺,確保底座牢固、平穩(wěn)、鉆塔穩(wěn)固垂直,鉆塔在鉆進時不會發(fā)生晃動;在鉆頭上采用適當配重加壓,使鉆具重心盡量下移至鉆頭部位。
2)開鉆時應慢速鉆進,待導向部分或主動鉆桿全部進入底層方可加速,遇到軟、硬底層交界處,輕壓慢鉆,防止偏斜。
3)梳齒鉆頭出護筒后,小氣量、輕壓、慢轉鉆進成孔,鉆進過程中對變層部位要注意控制進尺,并且每鉆進1根鉆桿要注意掃孔,以保證鉆孔直徑滿足要求。
4)嚴格記錄施工記錄表,施工進尺深度每0.5h記錄1次,確保孔深滿足設計要求。
5)在每次加鉆桿時,嚴格記錄增加鉆桿的長度,確保總的鉆桿長度明確。
6)嚴格控制機臺標高,在鉆進過程中,若機臺標高出現(xiàn)變化,應及時進行修正。
6安全保證措施
1)嚴格執(zhí)行安全技術交底制、班前檢查制,大、中型機械設備實行驗收制,檢查與隱患整改制,安全生產獎罰制與事故報告制,危急情況停工制,特殊工種持證上崗制。
2)鋼筋籠吊裝必須配備專職指揮人員進行現(xiàn)場指揮,指揮人員需經過專業(yè)培訓具備上崗資格;現(xiàn)場吊具及吊索定時進行檢查;起重機駕駛員需嚴格按照作息時間進行操作。
3)做好空孔及泥漿池防護措施。
7 結語
本文通過利用正循環(huán)鉆孔氣舉反循環(huán)清孔技術進行蘇州中南中心設計試樁成孔施工,有效地解決了沉積土層地區(qū)超高層超深鉆孔灌注樁成孔垂直度偏差大、成孔效果差、泥漿循環(huán)復雜、排放量大等難題,具有設備機具簡單、操作簡便、成孔快、環(huán)保節(jié)能的綜合效果,有利于現(xiàn)場文明施工,可為沉積土層地區(qū)類似工程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