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
論文關鍵詞:復式教學,課程改革
一、教師自身應更新理念,轉變角色。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轉變教師教學行為,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新理念下的教法和學法主要體現在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是主人,老師要面向全體學生,充分激活學生的學習潛能,讓他們親自體念學習的全過程,盡量讓學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口表述。鼓勵質疑問題,引導標新立異。使學生帶著個性學習知識,評判知識,創(chuàng)新知識,從而獲得知識。傳統的復式教學只重于“動”、“靜”搭配,那種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向學生頭腦里硬灌東西,機械的訓練,使學生獲得能力,不過是急功近利的做法。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應發(fā)揮應有的功能,教師必須轉變角色,由“教者”轉變?yōu)?ldquo;學者”,由“傳授者”轉變?yōu)?ldquo;組織者”才能與時俱進,提高復式教學的質量。
二、課堂秩序是新課改的重要保障。
復式教學富有多重教學活動和教學任務,課堂秩序就更為重要。低年級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的特點,有意記憶時間較短,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這就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正常秩序,影響教學順利進行。特別是在課程改革教學的活動中進行的直觀演示,故事設疑,情景創(chuàng)設,合作學習,探究討論等活躍環(huán)節(jié)。很容易吸引另外年級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復式”成為“單式”,將影響復式教學的效果。怎樣才能確保復式教學的正常秩序呢?應注意以下幾點:
1、應建立真誠的師生情感。情感是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也是教學活動中信息的傳送帶。師生互愛的情感也是教學獲得成功的基礎,老師只有關愛學生、理解學生,學生才會尊敬老師、愛戴老師,這種師生互愛的情感便會使學生產生一種精神力量,才能自覺遵守課堂秩序。
2、課前必須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動靜搭配,把握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所需的時間。讓非授新課年級的學生有事可做。正確地控制教學程序,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組織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做到節(jié)奏快、目標準、銜接緊、導入有吸引力,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新授知識應抓重點、突難點,科學的組織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釋清疑點,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鞏固運用要多種形式,切中教材重難點,激活練習,總結應將內容恰當地高度濃縮,簡要概括,使學生加深理解,便于記憶。真正做到“動”得活躍,“靜”得安定。這樣才能利用有限的時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師應用一雙敏銳的眼睛,以掃描捕捉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信息,對于開小差、小動作、注意力分散的學生,用嚴肅、警告、期望的目光制止他,也可用動作暗示,使他知道自己的行為已被老師注意,使其能認真做自己該做的事。從而確保正常的課堂教學秩序。
總之,在實施課程改革的進程中,復式教學是一項復雜、細致、艱苦和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教師應該建立新思想、新理念,把握住復式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才能實現教學目標,以提高復式教學的成果。
下一篇:論科學進步的倫理價值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