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總結山柑屬植物在園林綠化中應用。方法 通過系統(tǒng)文獻調研,對山柑屬植物的園林應用進行分類歸納,并對該屬植物的資源、觀賞特性、應用進行綜述。結果山柑屬植物具有植物、防風固沙、藥用、食用、飼用、工藝等植物資源;具有觀花、觀果、觀樹、觀蝶、觀賞盆栽等觀賞特性;可應用于荒漠與干旱區(qū)綠化、藥用植物專類園綠化、園林垂直綠化等方面。結論山柑屬植物園林應用主要集中在防風固沙、藥用和垂直綠化等方面,其他形式的園林應用則不多,因而對該屬植物進行更廣泛的綠化應用研究有較大意義。
論文關鍵詞:山柑屬植物,園林綠化,應用
山柑屬(Capparis)是白花菜科(Capparidaceae)即山柑科的一個大屬,全世界約有250種植物,我國約有32種。本屬植物多為灌木、攀援植物或小喬木,常綠或落葉;單葉,常有利刺狀托葉;花多白色,萼片和花瓣4,雄蕊多數(shù);
多為漿果。主要分布在熱帶及亞熱帶,惟有刺山柑(C.spinosa)和瓜瓣山柑
。–.himalayensis)分布在我國甘肅西部、新疆及西藏西部。山柑屬植物性強健,多喜溫暖、在光照較好、土壤肥力適中的環(huán)境中,生長良好。繁殖多用播種法,宜即采即播,或于夏季行半硬枝扦插法或嫁接法繁殖⑴。
山柑屬植物大多數(shù)品種處于野生狀態(tài),其應用價值,特別是園林應用價值還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筆者愿意在山柑屬植物的應用上與讀者共同做一些探討。
1資源概述
1.1植物資源概述
經(jīng)初步篩選,選擇常見山柑屬植物11種,其形態(tài)、生態(tài)習性、繁殖與分布地區(qū)及園林應用見下表⑴⑵⑶⑷。
表常見山柑屬Capparis.植物的形態(tài)、生態(tài)習性、分布地區(qū)及園林應用
名稱 |
形態(tài) |
生態(tài)習性 |
分布地區(qū) |
園林應用 |
刺山柑
C.spinosa |
蔓生灌木,枝條平臥;葉肉質;花倒卵形,白、粉紅或紫紅色;蒴果淡紅色。 |
抗性強,不耐鹽漬,耐旱、喜炎熱、向陽、干燥、排水好環(huán)境 |
甘肅西部、新疆及西藏西部 |
防風固沙;地被;片植、群植 |
瓜瓣山柑(狼西瓜(維吾爾語譯))
C.himalayensis |
平臥灌木;葉鮮時肉質、干時革質;花瓣異形,上面2個黃綠色,下面2個白色、分離、有爪;果橢圓形,干后暗綠色。 |
抗性強,不耐鹽漬,耐旱、喜炎熱、向陽、干燥、排水好環(huán)境 |
新疆北部和東部、西藏札達 |
防風固沙、地被;片植、群植 |
臺灣山柑
C.formosana |
木質攀援藤本,小枝粗壯;葉革質;花瓣紅色,有香味;果球形,光滑。 |
喜溫暖、濕潤、蔭蔽且排水良好環(huán)境 |
臺灣南部、海南 |
園林垂直綠化、屋頂綠化;片植 |
屈頭雞(山木通)
C.versicolor |
攀援灌木,幼枝勁直;葉近革質;花白色或淡紅,芳香;果球形,黑色。 |
喜干燥、向陽環(huán)境及稍干燥的砂質土壤 |
廣東、海南及廣西 |
綠籬;片植、群植 |
青皮刺(曲枝山柑、公須花)
C.sepiaria |
矮生灌木,枝彎曲、被柔毛;葉堅草質或薄革質;花白色,芳香;果近球形。 |
喜干燥、向陽環(huán)境及稍干燥的砂質土壤 |
廣東西南部及雷州半島、海南、廣西南部 |
地被;片植 |
廣州山柑
C.cantoniensis |
攀援灌木,幼枝勁直;葉紙質或近革質;花白色,芳香;果球形或長球形,黃綠色。 |
喜濕潤、略蔭蔽且排水良好的環(huán)境 |
福建、廣東、海南、香港、廣西、貴州及云南 |
園林垂直綠化、屋頂綠化;片植 |
馬檳榔
C.masaikai |
灌木或攀援藤本,葉近革質;花白色,被毛;果球形或近橢球形,紅褐色。 |
喜溫暖、濕潤且富含腐殖質的黃壤或黃棕壤環(huán)境 |
廣西、貴州西南部及云南東南部 |
園林垂直綠化、屋頂綠化;叢植片植 |
小刺山柑(小刺槌果藤、紅果山柑(臺灣)、山柑仔)
C.micracantha |
灌木或小喬木,全株無毛;葉革質;花白色;果卵球形或橢球形,桔紅色。 |
喜濕潤、蔭蔽且土壤排水良好環(huán)境 |
臺灣、廣東西南部、海南、廣西南部及云南南部 |
園林觀花孤賞樹、綠籬;孤植、片植、群植 |
獨行千里(尖葉槌果藤、石鉆子、銳葉山柑(臺灣))
C.acutifolia |
攀援灌木,葉草質或紙質;花白色;果橢球形或近球形,紅色。 |
喜溫暖濕潤、蔭蔽且排水良好環(huán)境 |
浙江東部、臺灣、福建、湖南南部、廣東、香港 |
園林垂直綠化、屋頂綠化;片植、群植 |
小綠刺(尾葉山柑)
C.urophylla |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樹皮黑色;單葉;花兩性、白色;漿果球形,桔紅色。 |
喜溫暖、濕潤、蔭蔽環(huán)境 |
云南、廣東 |
庭院石山造景、垂直綠化、盆栽 |
野香緣花(貓胡子花、小毛毛花)
C.bodinieri |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葉革質;花白色;漿果球形,黑色。 |
喜溫暖、向陽、排水良好的環(huán)境;萌發(fā)力強,耐修剪。 |
云南、四川、貴州、廣西 |
園林觀賞樹、綠籬;孤植、片植、群植。 |
1.2防風固沙植物資源
刺山柑和瓜瓣山柑分布在我國西北內陸新疆、甘肅、寧夏、內蒙古、西藏等。▍^(qū))。筆者在新疆吐魯番交河故城的廢墟上發(fā)現(xiàn)了一株刺山柑,匍匐生長在干燥的黃土坡地上,周圍寸草不生,惟有這株刺山柑匍匐蔓延3~4㎡(照片1),綠蔥蔥一片,仔細看已經(jīng)開花接果。吐魯番地區(qū)年溫度變化在零下10幾度到零上40多度之間,年降雨量只有16.6mm,刺山柑在這樣惡劣條件下生長良好,足見其極強的抗逆性。本屬中的另一個品種瓜瓣山柑在新疆也有分布。這兩個品種具有極耐旱、耐高溫、耐風蝕、耐瘠薄等生態(tài)特性,可作為優(yōu)良的防風固沙植物,因而在我國西北內陸荒漠及干旱地區(qū)極有推廣價值。
1.3藥用植物資源
本屬植物中的刺山柑、馬檳榔(C.masaikai)、屈頭雞(C.versicolor)、廣州山柑(C.cantoniensis)、野香緣花(C.bodinieri)、獨行千里(C.acutifolia)、小綠刺(C.urophylla)、纖枝山柑(C.viminea)、野山柑(C.mitchellii)、野檳榔(C.chingiana)等均為藥用植物,可用于醫(yī)治風濕性關節(jié)炎、炎癥、跌打損傷、蛇傷、敗血病等病痛,具有清熱解毒、清肝鎮(zhèn)痛、療肺止咳、生津利喉、止血、收斂、催產避孕等功效⑸。
1.4食用植物資源
1.4.1調味、釀酒植物資源
刺山柑夏初未開花前收采花蕾,花蕾收后以醋腌至為香辣料,俗稱“續(xù)隨子”,是南歐和北非居民常用的調味品,多用于調制肉類和作為色拉及薄餅披薩的調配料。本屬植物馬檳榔的種子還可釀酒。
1.4.2甜味劑植物資源
本屬植物馬檳榔是我國最為重要的天然甜味劑植物資源之一,其種子含有一種能引起持久甜味的蛋白質(馬檳榔蛋白質),經(jīng)分離提取可獲得精致甜白⑹。
1.4.3油脂植物資源
刺山柑和瓜瓣山柑種子均可榨油,特別是刺山柑的種子含油率高達35%,用土法榨油,每4公斤刺山柑的種子就可以榨出1公斤油,而且這種油與油菜籽榨出的油很接近,其成分以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為主,非常適合高血壓、心臟病患者食用,可開發(fā)為食用油。最為重要的是,每株成年的刺山柑可結1公斤多種子,一畝地可種植百株左右,因而,其產油量非常高,可作為大力推廣的優(yōu)良油脂植物。
1.4.4蜜源植物資源
刺山柑是一種夏秋蜜源植物,一般在每年4—5月開花,花期可一直持續(xù)到早霜之前,花期較長,可以養(yǎng)蜂采蜜。本屬另一種植物青皮刺(C.sepiaria)也是一種極佳的蜜源植物。這兩種植物如果大面積養(yǎng)殖,則可與養(yǎng)蜂采蜜同時進行,收到綜合利用的多重效果。
1.5飼用植物資源
刺山柑的枝、葉是一種飼用價值極高的牧草,駱駝喜食其新鮮的植株;牛羊則采食其干枯植株,果實則是羊的抓膘精料。
1.6工藝植物資源
小刺山柑(C.micracantha)的材質具有質地堅韌、水浸不腐、富有光澤、形狀奇特、紋理各不相同等特點,經(jīng)過取材、剪枝、鋸、刨、磨、打坯、鉆、雕、拋光等工序進行精心加工,可制作成精美玲瓏的印章、煙斗、煙嘴、佛珠、工藝擺件等工藝藝術品。
2山柑屬植物的觀賞價值
2.1觀花
山柑屬植物具白、紅、粉、黃、紫紅、紫白等色彩艷麗的花瓣,如野香緣花、廣州山柑、東京山柑(C.tonkinensis)、多花山柑(C.multiflora)、毛蕊山柑(C.pubiflora)、青皮刺、雷公桔(橘)(細枝山柑)(C.membranifolia)、小刺山柑、牙買加山柑(C.cynophallophora)、大果山柑(C.sikkimensis)、小綠刺、苦子馬檳榔(C.yunnanensis)、海南山柑(C.hainanensis)、黑葉山柑(C.sabiaefolia)、薄葉山柑(C.tenera)、長刺山柑(C.henryi)、總序山柑(C.assamica)、元江山柑(C.wui)、多毛山柑(dasyphylla)、夾蒾葉山柑(C.viburnifolia)、屏邊山柑(C.khuamak)、少蕊山柑(C.florabunda)和獨行千里等的白色花瓣(照片2);牛眼睛(槌果藤)(C.zeylanica)的白或淺黃色花瓣;樹山柑和野山柑的淺黃色花瓣;臺灣山柑(C.formosana)和勐海山柑(C.fohaiensis)的紅色花瓣;馬檳榔、屈頭雞及蘭嶼山柑(C.lanceolaris)等的白或粉紅色花瓣;刺山柑的白、粉紅或紫紅色花瓣等,其雄蕊茸長、花期較長,且部分種類如廣州山柑、青皮刺、臺灣山柑、屈頭雞、野山柑、元江山柑還具芳香氣味,因而觀賞價值較高。
小刺山柑(照片3)和文山山柑(C.fengii)是本屬植物中最具觀賞價值的植物,其共同的、獨特的觀賞特性在于二者的花瓣的顏色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發(fā)生改變:小刺山柑的每朵小花有四個花瓣,二平伸二上舉,平伸者顏色雪白并無奇特之處,怪就怪在上舉的兩瓣花瓣早上顏色淺黃,吸引昆蟲授粉,到了黃昏顏色則變紅,且雌蕊和雄蕊會轉換位置;而文山山柑則花初為白色而后轉為紅色,因而奇特異常,觀賞價值極高。
瓜瓣山柑則為本屬最為奇特的植物----其4個花瓣異形,上面2個花瓣異色,內側中部以下為黃綠色至綠色;下面2個花瓣白色,分離,有爪。由于一花之中具有不同的花色和形狀,因而觀賞價值也較高。
本屬另一觀賞佳品則非野香緣花(照片4、5)莫屬,其葉綠潤柔膩,映日有光;花色純白,間以綠蒂,花藥正面有先呈紫紅后轉藍色的線條,且花瘦而蕊長,每隨風靡,頗具英姿,亦具清香。
而本屬最為著名的植物——刺山柑,其花色純白(照片6)或粉紅,似桃、杏、李花初綻,鮮艷美麗,其枝蔓疏散,緊貼地表,每至花期,叢花片片,極象塊塊彩色地毯覆蓋沙石地面,加之其極佳的生態(tài)特性,因而備受大家的喜愛。
2.2觀果
山柑屬絕大多數(shù)植物具球形或近球形漿果,果柄由雌蕊柄組成以支撐果實,果似一個個小槌,從枝上垂下,十分可愛。其漿果未成熟時多為綠色(照片7、8);成熟時或干后則色彩繁多,具紅、桔紅、紫紅、紅褐、橙、黃褐、綠、黃綠、青綠、灰、黑、藍黑、黑褐、紫黑等色,如刺山柑、薄葉山柑、總序山柑、和獨行千里的紅色或淡紅色漿果(照片9);小刺山柑、小綠刺和海南山柑的桔紅色漿果;牛眼睛和勐海山柑的紅或紫紅色漿果;馬檳榔的紅褐色漿果;少蕊山柑的橙色漿果;苦子馬檳榔和文山山柑的黃褐色漿果;樹山柑、牙買加山柑、野山柑的綠色漿果;廣州山柑的黃綠色漿果;無柄山柑(C.subsessilis)的青綠色漿果;元江山柑的灰色漿果;野香緣花、屈頭雞、毛蕊山柑等的黑色漿果;蘭嶼山柑的淡藍黑色漿果;多毛山柑和青皮刺的黑褐色漿果;野檳榔的紫黑色漿果;雷公桔、大果山柑的紫或黑色漿果等。除少數(shù)生長在溫帶地區(qū)的植物種類外,果期多在夏、秋、冬三季,持續(xù)時間可達半年之久,因而觀賞性極強。某些本屬植物如刺山柑和瓜瓣山柑的漿果成熟后會發(fā)生自然開裂,因其內果皮也具有鮮艷的色彩,因而也具有較高的觀賞性(照片10)。另有個別種類如牙買加山柑具綠色莢果,形狀奇特,夏季成熟,內具長而大并排列緊密的一排種子,其觀賞價值更高。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本屬部分植物則不宜以觀果植物來進行園林綠化應用。其主要原因在于這部分植物如屈頭雞、獨行千里、文山山柑、薄葉山柑、野檳榔、纖枝山柑、小刺山柑及苦子馬檳榔等植物的漿果具有毒性,若游人不慎誤食,會引起中毒,因而不宜在人流眾多的園林環(huán)境中使用此類園林植物。但考慮到屈頭雞和文山山柑是我國所特有的植物資源,需保持種質資源的多樣性,因而宜在一些人煙稀少的疏林或灌叢中栽植。
2.3觀樹
野香緣花、樹山柑、牙買加山柑、野山柑、小刺山柑、小綠刺、毛蕊山柑、黑葉山柑和多花山柑等本屬常綠小喬木,在熱帶、亞熱帶庭園中的應用多以孤賞樹的形式出現(xiàn),其株形直立,葉具刺或覆毛,花色純白或淺黃,氣味芳香,漿果近球形或伸長。因其花果葉均具觀賞價值,且花期、果期較長,故整株觀賞也別具風格。
另外,苦子馬檳榔因其花似白色毛球,極美觀,常供石山、假山造景之用,亦可孤植觀賞。
2.4觀蝶
在澳大利亞的某些地區(qū),每當春夏花期之時,本屬植物樹山柑和野山柑等種類的花由于花瓣淺黃,雄蕊長、白色,量多,具有芳香氣味,每當春夏開放之時,就能吸引大量紋白蝶,數(shù)蝶環(huán)繞于花叢中,因而也具有極強的觀賞性。
2.5盆栽觀賞
小綠刺的小枝纖細,每當風襲即隨風搖動,姿態(tài)婆娑,葉先端具極長并呈鐮狀的尖頭,饒有奇趣,可盆栽觀賞。
而特產于臺灣地區(qū)的長刺山柑因其急尖的卵球形花蕾的觀賞特性,也是盆栽觀賞的最新綠化材料。
3山柑屬植物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
3.1荒漠與干旱區(qū)綠化
本屬植物刺山柑為多年生藤本狀蔓生灌木、瓜瓣山柑為平臥灌木,均具有發(fā)達的直根系,主根粗壯、入土深且生長速度極快,其放射狀生長的枝條可形成直徑3—6m的平臥株叢,可種植在干旱、高溫、多風、植被稀少的石質低山、丘陵坡地、山麓沖溝以及礫石質戈壁中。而密集的刺山柑和瓜瓣山柑灌叢,其植被覆蓋度可達80%,可有效地防止土壤風蝕,積聚沙土。積沙后,可保持土壤中的水分不快速流失,因而其生長更為旺盛,且植株會隨積沙的加厚而增高,往往會形成一個個一米左右的沙灘。其獨特的生態(tài)特性,使之具有提高地面粗糙度、降低風速、抗擊風沙、防止土地風蝕及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等重要作用,是荒漠、半荒漠、干旱、半干旱地區(qū)極有栽培價值的超旱生植物。
3.2藥用植物專類園綠化
由于本屬含有多種藥用植物資源,因而建設以收集植物資源為主旨的藥用植物專類園是本屬植物在園林應用方面的一個最為重要的內容。
此類藥用植物專類園通常設計為植物園或綜合性公園的園中園,也可獨立布置于城鎮(zhèn)或風景區(qū)中成為專業(yè)的藥用植物園,大多借用花園設計的手法,專辟一區(qū)進行小范圍的布置,使之成為具有觀賞性藥用植物集收集、展示、科普及觀賞、游樂與休息等功能于一體的專類花園⑺。
3.3垂直綠化
隨著城市建設的迅猛發(fā)展和人們對環(huán)境的要求的不斷提高,垂直綠化占據(jù)了園林綠化體系中越來越高的比例。垂直綠化不僅能彌補水平綠化的不足,增加綠化面積,更可豐富綠化層次結構,有助于恢復生態(tài)平衡,增加園林綠化的藝術效果,使之與環(huán)境更加協(xié)調、統(tǒng)一。半數(shù)山柑屬植物具有攀援習性且觀賞價值較高,適合應用于園林垂直綠化,其垂直綠化的應用方式主要以墻體攀援綠化、屋頂綠化、坡岸及假山垂直綠化等形式為主。
3.3.1墻體攀援綠化:
墻體攀援綠化是近年較為流行的一種園林綠化方式,不僅能使植物附于墻面之上而形成綠壁,又使優(yōu)美和諧的大自然滲入室內,增加生活環(huán)境的生氣和美感。本屬植物臺灣山柑(照片11)、長刺山柑、廣州山柑(照片12)、獨行千里、雷公桔、青皮刺、海南山柑、馬檳榔、屈頭雞、小刺山柑、牛眼睛、野檳榔、文山山柑、蘭嶼山柑、屏邊山柑、多毛山柑、元江山柑及少蕊山柑等均為攀援植物,其葉片繁茂、花色艷麗,碩果累累,若使用本屬上述材料栽植成綠籬(綠墻)或田園圍籬,或使用建筑材料做成骨架,使其攀附其上,則高層次空間綠化效果極佳。
3.3.2屋頂綠化:
適當利用花架、廊架等形式栽植本屬臺灣山柑、廣州山柑、牛眼睛、大果山柑、蘭嶼山柑、少蕊山柑、瓜瓣山柑及刺山柑等攀援或蔓性植物,每至花期,以花色艷美的花朵點綴屋頂環(huán)境,不僅能起到與建筑本身的顏色、質感相對比的作用,更能起到遮陽而不擋花的作用。最近一段時間,北京的某些院校通過栽培實驗已經(jīng)證實:通過對土壤深度、灌水條件等栽培條件進行一定的調控,即可使用刺山柑和瓜瓣山柑做北京部分地區(qū)的屋頂綠化植物材料。
3.3.3坡岸及山石垂直綠化:
根系發(fā)達的本屬蔓性植物刺山柑、瓜瓣山柑、大果山柑、少蕊山柑等應用于坡岸可保持水土,美化坡岸外貌;而種植在造型奇特的假山置石之上則可增加所處環(huán)境的自然生機與活力,因而是此類環(huán)境綠化的優(yōu)中之選。
4展望
在當今的城市園林綠化中,無論何種性質的園林綠地,其綠化多以樹種為主,而觀花、觀果、攀援等植物利用則較少且品種較為集中。為提高觀賞效果、豐富城市園林綠化植物的種類,發(fā)展尚未綠化應用的新植物種類勢在必行。而山柑屬植物不僅具有多種類別的植物資源,且文山山柑、屈頭雞、馬檳榔、長刺山柑、瓜瓣山柑、牛眼睛、野檳榔、大果山柑、無柄山柑、海南山柑、元江山柑、多毛山柑、勐海山柑及毛果山柑等植物還是中國的特有植物,更多的應用此屬植物進行園林綠化,不僅可以有效增加園林植物綠化的多樣性和景觀持續(xù)性,還能保持種質資源的多樣性,又能具有較高的經(jīng)濟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但總的來說,我國對山柑屬植物的研究范圍還十分有限,還需要進一步開展有關生理生態(tài)特征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不斷加強山柑屬植物的引種開發(fā)力度和綠化應用研究,為城市園林綠化的發(fā)展多一條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