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國內外的自由軟件交流
自由軟件的價值在于交流,這種交流沒有國界,不講階級立場,不分專業(yè),不論社會地位,所有參加軟件交流的人全球平等,就象在Internet網絡上發(fā)送E-mail,參加各種論談一樣。
2.1 自由軟件的國際交流
在發(fā)達國家,自由軟件已是較普遍采用的一種方式。從商業(yè)意義上講,商品軟件的測試、反饋、改進、交流與傳播,都離不開免費試用、交流共享這種方式。在極端強調知識產權的美國,自由軟件卻十分普遍,國內廣泛流行的外國自由軟件多為美國自由軟件,《軟件世界》雜志不定期公布的自由軟件目錄清單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自由軟件聯誼網國際交流部提供的美國自由軟件。事實上,我們每個計算機用戶手中都有一些如磁盤拷貝、磁盤整理、文件管理等實用工具軟件,基本上都是這種國外自由軟件。
業(yè)界振臂高呼網絡就是計算機,計算機就是網絡,以至于Internet網絡熱得一塌糊涂,BBS作為Internet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量的信息資源和自由軟件供廣大電腦愛好者免費取用,這也許是Internet最吸引人的功能,用戶只要通過Modem和電話線即可使用。BBS為自由軟件的交流提供了公開場所,很受電腦愛好者們的喜愛。
2.2 自由軟件在國內的大氣候
在中國軟件行業(yè)協會中有一個分會---自由軟件分會,該分會于93年4月面向全國各行各業(yè)成立了自由軟件聯誼網,三年多來的自由軟件聯誼活動在全社會引起了極大反響,數千位個人網員和單位網員遍布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qū)。聯誼網成功地舉辦過自由軟件發(fā)布展示會,組織自由軟件參加計算機交易會和計算機應用成果展示會。聯誼網除了向網員直接寄發(fā)自由軟件信息和自由軟件拷貝外,在《軟件世界》雜志上設置有專門的自由軟件欄目,不定期公布自由軟件目錄清單,截至1996年第6期止共發(fā)布了十七期近180余個自由軟件,有時還刊登自由軟件的功能介紹,凡是入了網的單位和個人,均可免費獲得網上的自由軟件。
自由軟件聯誼網的活動得到了一大批計算機軟件專家、軟件開發(fā)研制單位和軟件公司的大力支持。著名的王碼、希望、曉軍、新天地等電腦公司向聯誼網提供了各自優(yōu)秀軟件的自由軟件版本;天匯、中國龍、利方、超想、CCED等國內優(yōu)秀軟件的自由軟件版本也在聯誼網中廣為傳播;王特綠色MIS和雅奇MIS等國內優(yōu)秀數據庫自動編程軟件系統也紛紛加入了共享軟件的行列;CCED的版權人朱崇君先生多次為自由軟件發(fā)表高見。眾人拾柴,越辦越火?梢哉f,自由軟件已經成為中國軟件業(y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軟件世界》雜志對自由軟件的高度評價:聯誼網的自由軟件活動將有助于提高全民族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加快軟件的研制開發(fā)、促進優(yōu)秀計算機軟件在我國的普及,這是經過了計算機行業(yè)多年的發(fā)展和醞釀,在新的市場經濟的促進下,接受了國外Freeware的啟發(fā)并結合我國的具體實際情況而逐漸成熟起來的。自由軟件是推廣普及計算機知識、造福社會、培養(yǎng)下一代計算機人才的科普性社會公益事業(yè),是計算機事業(yè)的希望工程。
3.自由軟件的存在基礎
自由軟件為什么會有如此巨大的社會反響和熱烈火爆的交流市場?用戶積極索取自由軟件,說明自由軟件決不是一些濫竽充數毫無用處的劣質軟件,否則盡管不花錢,取之無用,反而占據磁盤空間,誰還會去花時間和精力瞎折騰。另一方面,有大量的自由軟件提供者,顯然不是一種簡單的計算機行業(yè)軟件的流通與交換現象,如果有人能從社會科學、人文科學、政治經濟學、市場經濟學、心理學、人性的本能等多學科廣角度全方位去研究這一問題,肯定會有驚人發(fā)現,說不定能獲得諾貝爾獎。
作為商品軟件的試用版、測試版、普及版和低版本,以自由軟件的形式廣為散發(fā),有其商業(yè)廣告和市場策略的性質;而一些工具類和小技巧類自由軟件則毫無商業(yè)意義,為什么仍然有廣泛的提供者呢?
編程序很累,調試程序常常會通宵達旦,能做到這一點,單從個人對經濟利益的追求來解釋是不全面的,對于某些利已主義者來說也許是這樣,而對于那些電腦迷程序狂計算機人而言,所謂的工作激情、思想根源和行為動機顯然是爭取諾貝爾獎獲得者們的重大研究課題。科學家的執(zhí)著追求,發(fā)明家的廢寢忘食,科技工作者不計報酬撰寫論文(近年來在一些學術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不但無稿費可言,反而要交版面費)等等事例,都不能完全用經濟利益來解釋!督M織人事報》稱:當前人才流動的主要動機不再是追求高薪收入,而是尋找自身價值發(fā)揮的最佳環(huán)境?梢,現實生活中人性的本能反映與人的需求和欲望的多元化,使得對某些事物的解釋眾口異說,有人就是愿意將自己的勞動成果無償奉獻給他人,并以此為自己生活中的一大樂趣,我想這正是自由軟件存在的基礎的基礎。
軟件是有生命的。軟件的生命就是軟件的生存周期,即從提出軟件產品開始,直到該軟件產品被淘汰的全過程。軟件的生存周期說明,軟件不具備收藏價值,不存在增值意義。軟件的發(fā)展非常迅速,更新換代十分頻繁,新版本出來老版本基本上就沒有什么商業(yè)意義了,這也許是商品軟件提供自由軟件版本的原因之一。個人開發(fā)的形不成商品的軟件,在生命周期內不進行交流,個人的勞動價值就沒有得到社會的承認,是不是有點冤枉?
4.關于工程地質自由軟件與轉讓軟件
我們的許多地質計算機人員在長期的生產實踐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編程技巧、實踐經驗和實用程序(軟件),來之不易,棄之可惜。由于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專業(yè)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專業(yè)軟件的難度較大,用戶群又十分有限,標準化程度低,規(guī)范性差,各家自主開發(fā),極少進行交流,又難以形成商品,與其如此自編自用自生自滅,還不如貢獻出來作為自由軟件或共享軟件在系統內廣為交流,互通有無,實現這些知識產品的真正價值。
事實上,水利水電系統各單位自行開發(fā)的一些實用軟件一般達不到商品軟件的要求,因此,完全沒有必要各自為政,互相封閉,低層次的重復開發(fā),實在是得不償失。其實,提倡軟件交流,反對低層次的重復開發(fā),早已是許多領導講話和技術干部獻計獻策中多次提及的,絕不是筆者個人的大聲疾呼。當然,軟件作者不愿意將自己的作品作為自由軟件提供出來交流,也是無可非議的。
需提請用戶注意的是,要錢的軟件并不都是好軟件,反之亦然。特別是單位之間的引進和轉讓軟件,糾紛較多。該類軟件維護困難,要價很高,沒有售后服務,有可能是一錘子買賣,近年來在本系統中已經有類似現象,用戶在引進時一定要慎重。我們也希望那些不太成熟的軟件要自重,一錘子買賣不旦損害了兄弟單位的利益,而且損害了自己的聲譽,眼前利益短期行為不可取!
我們曾經為個別軟件寫過推薦意見,其目的在于請更多的用戶去試用和測試,絕對沒有要用戶掏錢購買這類沒有經過嚴格測試和相當數量的用戶群檢驗的不成熟軟件。我們已經多次聲明不搞軟件鑒定,而將軟件鑒定這一神圣職責交給用戶。目前由水利總院勘測處主辦的《工程地質計算機應用》刊物上刊登的各類專業(yè)軟件介紹,完全是出于信息交流的目的, 建立起溝通軟件開發(fā)者與用戶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各單位在進行專業(yè)軟件引進和轉讓時風險自負。
參考文獻:
《軟件世界》、《計算機世界》報、《中國計算機用戶》1993年--1996年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