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導讀::心理拓展訓練是體驗式學習的一種。高校現(xiàn)有體育課程中引入心理拓展訓練是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有益探索。本研究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心理拓展訓練在高校體育課程中開設的社會背景、現(xiàn)實意義以及二者相結合的優(yōu)勢進行探討,最后提出建議。
論文關鍵詞:高校體育教育,心理拓展訓練,引入,探析
從黨中央、國務院做出進一步擴大高校招生規(guī)模的戰(zhàn)略決策,我國高等教育規(guī)模持續(xù)快速增長,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fā)展又處在一個關鍵的時期。我國高校體育院系存在諸多的問題,其中傳統(tǒng)體育教學多以“傳習式”的教學方法為主,對于學生的主體參與熱情和自主積極性缺乏全面考慮,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體育效能的發(fā)揮;仡櫯c反思、開拓與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必將是當代體育教學改革關注的核心問題。
拓展訓練與傳統(tǒng)體育教育最大的區(qū)別在于拓展訓練完全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參與”為主。隨著《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出臺,“身心健康”、“社會適應”等成為體育課程的重要目標,塑造學生獨特的心理功能也越來越被人們認識和接受。在這一大背景之下,本文從現(xiàn)實需要出發(fā),對高校體育教育與拓展訓練的結合進行了理論分析,旨在為高校體育教育改革和素質教育的實施提供理論參考。
1.對心理拓展訓練的認識
1.1心理拓展訓練的涵義
心理拓展訓練,也稱“拓展訓練”,英文為Outward Bound,意思是一艘小船離開安全的港灣高校體育教育,駛向勇敢的探險旅程迎接挑戰(zhàn)。這種訓練起源于本世紀40年代的英國。當時許多英國軍艦在遭到德國潛艇襲擊后沉沒,大批水兵因此喪生。但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少數(shù)人在災難中幸存下來,而這些幸存者并不是體能最好的人,而是在災難中頑強抗爭、求生意志最強的人。于是人們提出開始逐步提出“有意識的進行意志訓練”、“弘揚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和團隊合作精神”等理念,這就是心理拓展訓練。這種獨特創(chuàng)意和訓練方式逐漸被推廣,訓練對象也由最初的海員擴大到管理人員、學生等群體。拓展訓練已經(jīng)成為當代社會的一種時尚,并被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所接受和認識。
1.2高校體育院系開設心理拓展訓練的主要內容及訓練目標
開設體育拓展訓練的內容主要分為兩個部分:1)理論部分:主要內容是體育拓展訓練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的歷史以及理念核心;體育拓展訓練的作用與意義,以及與當前教育改革的關系;2)實踐部分:高山課程、水上課程、原野課程、極地課程、基地課程、雪上課程、室內課程;心理拓展訓練課程和身體拓展訓練課程;不需要器械課程、簡單器械課程、復雜器械課程、專業(yè)基地課程等[1]。訓練目標包括身體體能訓練、人際溝通訓練、社會交往訓練、健全人格訓練等,培養(yǎng)個人潛能和挖掘集體凝聚力,使學員達到“操練意志、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自我發(fā)展”的培訓目的。
1.3心理拓展訓練不等同于“體育游戲”
拓展訓練本身并非是一種簡單的游戲,而是與體驗式學習相結合的一種學習理念,是對傳統(tǒng)教育的一次重新提煉和綜合補充論文發(fā)表。它的最顯著的特點是寓教于體驗, 通過親身體驗提高認知層次、提高操作能力,突出培養(yǎng)心理自為、行為自為的人,這也是拓展訓練區(qū)別于其他培訓方式的最根本的特征。
拓展也可以說是一種游戲,但與我們的“體育游戲”有一些重大區(qū)別,主要體現(xiàn)在: 1)體育游戲的挑戰(zhàn)性和難度不大,心理拓展訓練的活動項目難度相對較大,需要學員向自己的能力極限挑戰(zhàn),跨越“極限”。 2)體育游戲強調“體驗”,不強調“體驗”過程結束后的“分享”、“交流”、“整合”和“應用”,心理拓展訓練活動則是融“體驗”、“分享”、“交流”、“整合”、“應用”為一體的“體驗式學習”[2]。因此,當我們將“心理拓展訓練”活動作為教材引入體育課程時,不能將其簡單地作為“體育游戲”來看待和處理。
2.開設拓展訓練課程的社會背景分析
2.1高校體育專業(yè)的課程設置結構讓人擔憂
我國體育教育專業(yè)的培養(yǎng)方案是要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較強的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能勝任學校體育教學、課余體育活動、課余體育訓練和競賽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但目前我國高校體育的課程結構幾乎是千篇一律,缺乏特色。高校體育課程結構的創(chuàng)新應著眼于社會化改革,順應社會的發(fā)展來設立,由注重知識傳授轉變到社會能力培養(yǎng)和綜合素質提高并重,并把這一理念滲透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適應新時代需要的人才類型。
2.2國家高等學校體育教育課程改革為開展拓展訓練提供了政策依據(jù)
根據(jù)《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確定的課程結構和確定體育課程內容的主要原則,體育課程的形式應是多種多樣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這體現(xiàn)了高校體育課程不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tǒng)高校體育教育,而是一個開放的動態(tài)系統(tǒng)。因此,“因時制宜地選擇教學內容以適應當代教育的開放性”是時代的呼喚,也為體育課程引入心理拓展訓練提供了政策依據(jù)[3]。
2.3拓展訓練是現(xiàn)代教育和時代的需要和趨勢
現(xiàn)代意義上的拓展培訓機構開始于英國、興盛于美洲、加拿大等國家。由于心理拓展訓練適應了時代完善人格、回歸自然又與社會接軌的需要,因此成為備受歡迎的新時尚。國外許多國家都開設了拓展訓練的課程,在美國的體育課程中就有拓展訓練的高空項目,比如斷橋、天梯、獨木橋和空中單杠等,他們在教學中的信任背摔、攀巖等項目其實也是拓展訓練的常見項目。在日本,野外生存的能力被視做青少年必備的一種生活技能。新加坡、韓國、澳大利亞等國也把拓展訓練以不同的方式引進到學校教育中[4]。拓展訓練其實質是現(xiàn)代人和現(xiàn)代組織采用的一種以身體活動為手段的教育模式,這是其他課程所無法比擬的,可以說它本身就是體育社會功能的一種延伸和體現(xiàn)。它符合教育部對學校體育課程大綱的要求,突出了“以人為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 將拓展訓練引入體育教學是一個將心理學、教育學與體育結合并加以應用的新嘗試,是教育面向社會需求的一種時代需要和趨勢。
3.高校體育院系引入心理拓展訓練的意義
3.1心理拓展訓練是對高校體育課程體系的豐富和完善
拓展訓練將體育課堂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有機結合,使學校與社會和大自然緊密聯(lián)系,拓展了體育課的時間和空間;將過去體育教學中教師簡單地“教”,置換以學生在各種拓展項目的體驗中主動地“學”;以它“團隊合作學習”的方式打破了傳統(tǒng)教育中的以“獨善”為主的教育模式,讓學生在集體中、在合作中、在矛盾中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通過親身體驗來培養(yǎng)自己的團隊精神,發(fā)展好的心理品質,極大地拓展了體育課程的功能。因此在高校體育課程中開展拓展訓練,不僅可以突破體育課程長期以來形成的一種封閉式格局,也將豐富和完善我國高校體育課程體系[5]。
3.2心理拓展訓練有利于彌補傳統(tǒng)教材教育價值的不足
體育課程目標正在向多元化發(fā)展的今天,傳統(tǒng)體育教材僅僅靠原有的技能教學內容遠不能滿足現(xiàn)代教育需求,這就要求我們吸取具有較好的前沿教育信息、適合在體育課程中開設的教學內容,以彌補傳統(tǒng)教材的不足。“以體能技能訓練為載體,以健全身心功能、增強自立行為能力為宗旨,以人格完善為目的”的心理拓展訓練恰恰正是當代體育領域中所需要的內容,是體育教材“堅實后備軍”的角色。
3.3心理拓展訓練明顯能夠顯著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拓展訓練是一種體驗式學習方式,它不是簡單的體育加娛樂,是對傳統(tǒng)教育的一次全面提升和補充。在訓練中,大部分項目都是針對提高人的心理素質設計的,對學生的心理、性格、態(tài)度方面的教育具有突出的優(yōu)勢。據(jù)一項實驗證明,學生實驗組與對照組的SCL-90測試結果表明高校體育教育,七個因子(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精神病性)均達到了顯著性水平,說明拓展訓練能有效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6]。
4.拓展訓練與高校體育課程結合的優(yōu)勢
拓展訓練課程與高校體育課程的教學原理、培養(yǎng)目標、教學過程基本相同,這使得高校體育引入拓展訓練課程成為可能[7]。社會上拓展訓練課程的內容、組織方式和安全規(guī)范體系為高校體育引入拓展訓練課程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4.1 拓展訓練是一種戶外身體活動,與體育進行結合具備得天獨厚的條件
拓展訓練強調體驗式學習,因此它的絕大部分項目都在戶外進行,活動中它不僅要求學員要集中精力,開動腦筋,而且還要求學員身體的充分參與。在學校課程中, 與其它室內認知性課程相比,只有體育課程是戶外身體活動課程,拓展訓練與體育課程的結合似乎更加順理成章。
4.2 高校能夠滿足拓展訓練所需要的物質條件
拓展訓練的活動項目種類繁多,難度不一,對物質資源的要求也有較大差異。一些風險大、難度高的空中項目(如空中單杠、天梯、空中斷橋等)對物質條件要求甚高,不宜在學校開展。除此之外,拓展訓練還包括許多低難度、小風險的地面項目,它們所需的物質條件與高校現(xiàn)有的條件比較相近(如場地、實心球、繩子、墊子等),使得拓展訓練在高校中得以推廣[8]論文發(fā)表。
4.3 拓展訓練的內容新穎、有趣,符合高校體育專業(yè)學生的心理特點
“心理拓展訓練”的活動項目以身體游戲的形式開展,而不是枯燥的跑、跳等訓練項目,如“定向越野”、“激流勇進”、“眾志成城”、“水上拉練”,內容新穎、有趣,符合高校大學生的心理特點。
4.4 體育教師容易實現(xiàn)向拓展訓練中“指導教師”角色的轉變
教師是心理拓展訓練活動的“領路人”,活動目標的達成與否與其直接相關。它不僅要求“指導教師”具備豐富的指導經(jīng)驗、熟悉訓練內容及其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還要有很強的戶外組織、管理、協(xié)調能力及良好的身體素質。體育教師比其他學科的教師更有優(yōu)勢,容易實現(xiàn)角色轉變。目前很多高校已開設了野外生存、戶外運動等課程,有相關教學經(jīng)驗的體育教師,對教育學、管理學尤其是戶外拓展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涉及,所以,高校體育教師只要接受簡單的培訓和學習完全有能力轉化角色。
5.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拓展訓練引入高校體育課程能夠使體育的外延不斷擴大充實,也突出了“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我國的教育職能部門一直鼓勵這樣的改革:開展能對體質和心理健康進行全面鍛煉的體育項目。因此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開展拓展訓練是必要的。
5.2建議
1)建立特色的拓展選必修、選修課程體系
高校開展拓展訓練課程需要借鑒社會拓展訓練課程體系,建立一套完整適合高校體育專業(yè)的課程體育。拓展訓練作為體育專業(yè)必修課進行師資培養(yǎng);還可以作為體育專業(yè)選修課、公共體育選項課;也可以將拓展訓練中的易操作的項目作為許多現(xiàn)有課程的內容之一。各高校應根據(jù)自身條件來制定拓展訓練課程體系,課程內容選取要充分考慮到學生興趣以及社會發(fā)展需求,使拓展訓練課程生活化、社會化高校體育教育,把大學階段的傳統(tǒng)體育教學與拓展訓練有機結合,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9]。
2)建立拓展師資培養(yǎng)體系
拓展訓練課程師資培養(yǎng)體系的建立,是決定拓展訓練課程開展的關鍵。高校資源與社會力量結合進行師資的培養(yǎng),一方面發(fā)揮高校的教育作用,為社會拓展訓練提供師資保障,同時也為高校體育專業(yè)學生的就業(yè)指出了另一個方向。
3)充分挖掘高校開展拓展訓練課程的資源,建立安全機制
各高校應引起足夠的重視,用戰(zhàn)略的眼光來看待高校拓展訓練課程,在設備添置以及教師培訓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充分利用高校和社會拓展訓練資源。可以利用學校場地資源開發(fā)建設一些拓展訓練項目設施,甚至建造攀巖墻、高空組合架等。高校與社會拓展訓練資源的整合,可以有力地推進拓展訓練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所以要進一步加強校級間的交流,實現(xiàn)資源共享,各高?梢怨餐ㄔO、協(xié)調使用[10]。另外,高校拓展課程必須以安全作為重點,根據(jù)拓展訓練的分類,做好課程前的安全設想,杜絕安全隱患。
[參考文獻]
[1][10]周新華.上海市拓展訓練開展現(xiàn)狀及高校體育引入拓展訓練課程的研究[M].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體育游戲教材編寫組.體育游戲[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Z]. 2002.
[4][5]田旭.高校公共體育健康課程開設拓展訓練的理論與實踐分析[M].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6]常會麗,于海濤.“拓展訓練”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J]. 河南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4.
[7]毛振明.體育教學改革新視野[M].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
[8]李艷麗,林濤.關于“心理拓展訓練”與體育課程結合的思考[J]. 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07,1.
[9]張凡濤.拓展訓練引入高校專業(yè)體育課的理論分析及實驗研究[J]. 四川體育科技,2005,6.
下一篇:壓力表的選型及故障處理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