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鏈接: 北京安全網(wǎng) 北京質(zhì)量網(wǎng) 北京論文網(wǎng) 北京資訊網(wǎng)
論文導(dǎo)讀::本文就是在此基礎(chǔ)之上對北京的20個寺廟進(jìn)行調(diào)查整理。寺廟園林園林化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三季有花、四季有葉的植物景觀。以期待為現(xiàn)代植物造景應(yīng)用提供幫助。
論文關(guān)鍵詞:北京,寺廟園林,植物景觀,應(yīng)用
作為中國古典四大園林類型之一的寺廟園林是指佛寺和道觀的附屬園林,也包括寺觀內(nèi)部庭院和外圍地段的園林化環(huán)境。寺廟園林園林化的過程中,植物造景起到很大作用。除了遵循古典園林植物配置的方法以外,還有其自身獨特的個性。本文就是在此基礎(chǔ)之上對北京的20個寺廟進(jìn)行調(diào)查整理,其中包括:潭柘寺、戒臺寺、大覺寺、廣濟(jì)寺、皇家寺廟園林、雍和宮等。由此得出北京寺廟園林的植物造景特色。以期待為現(xiàn)代植物造景應(yīng)用提供幫助。
1 北京寺廟園林發(fā)展簡史
隨著東漢佛教的興起,其傳播速度迅速擴(kuò)大到北京。到魏晉時,由于社會的不安,人民怨聲載道,佛教開始盛行,北京當(dāng)時已經(jīng)成為佛事的重要聚集地之一。進(jìn)而寺廟園林的雛形開始形成。到唐代,由于采取儒、釋、道并存的宗教政策顯得更為寬松。此時在北京郊區(qū)的寺廟陸續(xù)增建,并初見規(guī)模。到了宋代應(yīng)用,由于文人的社會地位的提高,寺廟園林建設(shè)開始世俗化、文人化。“舍宅為寺”成為時尚。隨后由于首都的北移,作為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的北京來說這一時期,寺廟園林建設(shè)達(dá)到鼎盛。現(xiàn)在北京寺廟園林的精品都是此時保留下來的。
2 寺廟園林植物應(yīng)用特點
2.1選擇與佛祖有關(guān)聯(lián)的植物 崇拜遺物是佛教信條的顯著特點,直接與佛祖生活有關(guān)系的某些花卉也理所當(dāng)然的成為信徒頂禮膜拜的對象。荷花(Nelumbo nucifera)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宋代詩人在《晚出凈慈寺送林子芳》中寫道:“接天荷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周敦頤在《愛蓮說》寫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由此可見,荷花在人們心中是圣潔的化身,歷來被佛家所崇拜。此外還有七葉樹(Aesculus chinensis)(圖1)、菩提樹(Ficus religiosa)、蘋果樹(Malus pumila)、柳樹(Salixbabylonica)、荔枝樹(Litchi chinensis)棕櫚(Trachycarpus fortunei)、椴樹(Tiliatuan)等等。
2.2選擇壽命較長的植物 多在大雄寶殿等院落和廳堂前后種植一些松柏類、銀杏(Ginkgobiloba)、玉蘭(Magnolia denudata)、竹類、桂花(Osmanthusfragrans)、無患子(Sapindus mukorossi)等樹體高大,形體優(yōu)美,壽命較長的植物論文提綱格式。來反映佛家香火源源不斷(圖2)。
[1]2.3其他 一些賦予人格意義的植物:文竹(Asparagus setaceus)、馬蹄蓮(Zantedeschia aethiopica)、佛肚竹(Bambusaventricosa)、觀音竹(Bambusamultiplex)、羅漢松(Podocarpusmacrophyllus)、文殊蘭(Crinumasiaticum)、佛手(Citrusmedica)等;一些香花或者彩葉植物:茉莉花(Jasminumsambac)金銀花(Lonicera japonica)、臘梅(Chimonanthus praecox)、欒樹(Koelreuteriapaniculata)、南天竺(Nadainadomestica);一些可以食用的植物:茶樹類(Koilodepas)、萱草(Hem erocallis )、香蒲類(Typha)、二月藍(lán)(Orychophragmus violaceus)、柿樹(Diospyroskaki);一些地被或者藤本類植物:芍藥(Paeonia lactiflora)、麥冬(Ophiopogon japonicus)、玉簪(Hosta plantaginea)、曼陀羅(Datura stramonium)、紫萼(Hosta ventricosa)石刁柏(Asparagus officinalis )、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吉祥草(Reineckea carnea)等。
3北京市寺廟園林植物的應(yīng)用現(xiàn)狀
3.1喬木類植物
此類植物是北京市寺廟園林中的主題植物,植物應(yīng)用的品種主要有:
銀杏(Ginkgo biloba),又稱白果樹,公孫樹。為我國特有的觀賞樹種。銀杏科銀杏屬落葉喬木,花期4~5月,銀杏軀干蒼健挺拔,樹體高大,葉形二叉狀平行展出,為秋季觀葉樹種。由于樹齡壽命較長,歷代寺廟被尊稱為“佛家圣樹”,又稱“中國的菩提樹”。北京寺廟應(yīng)用較多:如潭柘寺的齋堂院內(nèi)的兩株銀杏樹(即“帝王樹”和“配王樹”)。樹高近四十余米,直徑近五米,相傳為遼代所植,但至今仍枝繁葉茂應(yīng)用,樹冠可以掩蓋近半個院落。清乾隆曾為大覺寺的千年銀杏寫詩云:“古樹不計數(shù)人圍 ,葉茂孫枝綠蔭肥;世外滄桑閱如幻,開山大定記依稀 ”。紅螺寺大雄寶殿前的兩株唐代的雌雄銀杏也堪稱完美,特別在深秋時節(jié)更為一大景觀(圖3)。大覺寺內(nèi)無量壽佛殿前的千年銀杏也搖曳多姿,可謂獨木成林。萬壽寺、碧云寺、法源寺、大覺寺、戒臺寺、云居寺、歷代帝王廟、真覺寺等均有種植且樹齡都在幾百年以上。銀杏樹在北京寺廟園林中多為孤植,偶見對植,雍和宮牌樓門前的兩行列植銀杏樹可謂孤本。白皮松(Pinus bungeana),又叫虎皮松,蛇皮松。為我國特產(chǎn)唯一的三針?biāo)伞K煽扑蓪俪>G喬木;ㄆ4~5月,樹體多分支,樹枝多于地面斜出。樹皮呈不規(guī)則鱗片狀剝落,樹形多姿,蒼翠挺拔,其中應(yīng)用的有:戒臺寺中戒壇院山門前的“九龍松”為遼代遺物。其郁郁蔥蔥的樹冠高達(dá)18米之多。直徑近兩米。此樹一數(shù)分九股,宛如九條長龍狀欲飛天。法海寺大雄寶殿前兩株明代的白皮松,分枝較高。樹體長滿長滿疙瘩,略顯老態(tài)龍鐘,但依舊挺拔。好像兩位將軍正在日夜守護(hù)著大殿(圖4)。法源寺、雍和宮、北;始宜聫R、廣濟(jì)寺、大鐘寺、碧云寺等均有栽植。白皮松在北京寺廟園林中多用于孤植栽培,偶見對植。也見在潭柘寺外圍群植。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又叫東北黑松,短葉馬尾松。松科松屬常綠喬木,葉二針一束,花期4~5月,油松樹齡也很長,在北京很多寺廟中均能看到樹齡達(dá)百余年的古樹。其中典型應(yīng)用的有:戒臺寺有“十大名松”之說,在千佛閣遺址前,有“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活動松”;有“似一條巨龍伸出前爪護(hù)衛(wèi)古塔”的“抱塔松”;在大雄寶殿的臺階上應(yīng)用,有“蜿蜒橫生、宛如巨龍”的“臥龍松”;在天王殿院內(nèi),有“似一扭頭回望、鳳尾下垂”的“鳳松”和“姿態(tài)盤曲、翹首南望”的“龍松”。另外還有“菊花松”、“蓮花松”、“鳳尾松”等名松。真是千姿百態(tài)、引人遐想。紅螺寺大雄寶殿后院的三圣殿一株近兩千年的古油松,樹冠平頂,呈不規(guī)則傘狀張開,樹下有幾株紫藤攀援其上,略似祖孫二代在相互依偎著,古樸典雅。碧云寺、潭柘寺、大覺寺、西山八大處、龍泉寺均有種植。油松在北京寺廟園林中多見于散點孤植,偶見叢植。
國槐(Sophora japonica),又名紫槐、家槐、豆槐、白槐。豆科槐屬落葉喬木,花期7~8月,為北京市市樹,壽命較長,有樹齡在千年以上者。如雍和宮過牌樓如對面的兩株國槐,樹體高大,初夏盛節(jié),花香濃郁,游人走過,攜香而去。智化寺如來殿前的兩株,樹體粗壯,游人路過,清幽古樸。法源寺、北;始宜聫R、廣濟(jì)寺、萬壽寺、頤和園后山寺廟群、法海寺等都有種植。國槐在北京寺廟園林中多見于對植,偶見列植論文提綱格式。
側(cè)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又名扁柏,香柏,扁柏。柏科側(cè)柏屬常綠喬木,為中國特產(chǎn)樹種。花期3~4月應(yīng)用,葉子鱗片狀。側(cè)柏在北京常見。所以種植較為廣泛:北京植物園內(nèi)的臥佛寺香道上,并排兩行柏樹游人走入其間,頓時能產(chǎn)生“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意境。北;始宜聫R及其頤和園皇家寺廟群山體遍植柏樹。已達(dá)到郁郁蔥蔥的“藏古寺”之美感。法源寺天王殿前庭院種植的宋柏也蔚為壯觀,一棵棵古樹,聳入空中,為寺廟形成一種莊嚴(yán)淡泊的園林意境。大鐘寺、碧云寺、大覺寺、潭柘寺有栽植。側(cè)柏在北京寺廟園林中多以成行成列栽植,孤植、對植均有(圖5)。
玉蘭(Magnolia denudata)又名白玉蘭,木花樹。木蘭科木蘭屬落葉喬木,花期3~4月,花大,純白且有香氣。大覺寺在每年的四月期間,吸引大量游客,其花色冰清玉潔,醉人心扉。樹高十余米。如今已成為此寺的八景之一,極具韻味。萬壽寺、潭柘寺、法海寺有栽培。玉蘭在北京寺廟園林中多以孤植栽培。
另外,喬木中栽植的:龍爪槐(Sophora japonica. var.pendula)枝條下垂彎曲樹冠成圓傘狀、欒樹(Koelreuteria paniculata)圓錐花絮金黃色、西府海棠(Malus spectabilis)花粉紅色、圓柏(Sabina chinensis)葉形針葉與鱗葉交互著生、七葉樹(Asculus chinensis);楸樹(Catalpa bungei)、文官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柿樹(Diospyros kaki)等植物,也給北京寺廟園林增加了不少情趣。
3.2灌木類
此類植物主要用于配殿前綠化,或者單獨不同品種組合應(yīng)用。但由于多有香氣,也為整個寺廟香化環(huán)境起到一定作用。北京寺廟園林主要應(yīng)用了以下植物:
丁香(Syringa oblata)又叫紫丁香,華北紫丁香。木樨科丁香屬落葉灌木;ㄆ4月,圓錐花序。法源寺觀音殿、毗盧殿前后都栽植丁香,近三百余株可謂丁香滿園,號稱“香雪海”,芬芳濃郁應(yīng)用,極負(fù)盛名。潭柘寺、雍和宮有栽培。丁香在北京寺廟園林中多以群植為主(圖6)。
石榴(Punica granatum)又稱安石榴,石榴科石榴屬落葉灌木;ㄆ5~7月,由于花葉和果實能產(chǎn)生“火光霞焰”般的夜景,再加上持續(xù)時間長,可謂三季有花果,四季可賞景。雍和宮、西山八大處有栽培。石榴在北京寺廟園林中多以孤植栽培,也見群植(圖7)。
月季(Rosa chinensis),薔薇科薔薇屬常綠或半常綠灌木;ㄆ4~10月.“只道花無十日紅,此花無日不春風(fēng)。”(宋.楊萬里)說明此花花期長,更有艷而不妖的特點。所以為寺廟園林所喜愛。智化寺、戒臺寺、北海皇家寺廟園林有栽植。月季在北京寺廟園林中多以成片帶狀種植。
除以上敘述的幾種外,還有:木槿(Hibiscussyriacus);連翹(Forsythiasuspensa)、迎春(Jasminum nudiflorum)、大葉黃楊(Buxusmegistophylla)、小葉黃楊(Buxussinicasubsp. sinica var. parvifolia)、臘梅(Chimonanthus praecox)、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等植物也應(yīng)用了北京寺廟園林中。
3.3草本及其地被
芍藥(Paeonia lactiflora)芍藥科芍藥屬草本觀賞花卉,智化寺、廣濟(jì)寺、戒臺寺有栽培,多應(yīng)用于花鏡、花帶基礎(chǔ)種植(圖8)。
鳶尾(Iris tectorum)鳶尾科鳶尾屬草本植物,智化寺、戒臺寺等有栽培。多用于基礎(chǔ)種植。
麥冬(Ophiopogonjaponicus)百合科沿階草屬多年生地被植物,北海寺廟群、大鐘寺、戒臺寺等有栽培論文提綱格式。多用于草坪綠化。
另外,玉簪(Hostaplantaginea)、吉祥草(Reineckea carnea)、蜀葵(Althaea rlsea)、菊花(Dendranthemamorifolium)等也有應(yīng)用。一起與喬灌木結(jié)合起來組成上、中、下豐富度高的植物群落。
4對北京市寺廟園林植物應(yīng)用的建議
4.1適當(dāng)增加喬灌木的種類和數(shù)量
在調(diào)查的近20個北京寺廟園林中,喬木大部分甚至80%以上多為松柏、國槐、白皮松、銀杏這四類樹種。有的在一個寺廟中甚至前后院落種植的喬木雷同率100%,其中常綠樹種應(yīng)用比例過大。如增加在傣族寺院中必不可少的“五樹”:菩提樹(Ficusarbortritis)、大青樹(Clerodendrun cyrtothyllam)、貝葉棕(Corypha umbraculifera)、檳榔(Areccathecu)、貝葉棕(Coryphaumbraculifera)和“六花”:睡蓮(Nymphaea teragona)、文殊蘭(Crinum asiaticum )、黃姜花(Curcumalonga)、白蘭花(Michelia alba)、雞蛋花(Plum erirubravar.acutifolia)和茉莉花(Jasmjnum sambac)。此外,也可以適當(dāng)?shù)倪x用皂莢(Gleditsia sinensis)、柳杉(Cryptomeriafortunei)、無患子(Sapindus mukorossi)等。以上植物有的在北京并不一定生長良好,如菩提樹可以選擇一些其他的長壽植物來替代。
4.2加強(qiáng)新品種的選育,以鄉(xiāng)土樹種為主,加強(qiáng)彩葉樹的應(yīng)用
根據(jù)北京寺廟園林的實際情況,在選擇本土植物的同時,應(yīng)該大力引進(jìn)適合本土自然生長的外來品種以及彩葉樹種。創(chuàng)造三季有花、四季有葉的植物景觀。同時在一些帶有附屬園林的寺廟中如戒臺寺、云居寺?梢栽鲈O(shè)一些植物專類園。同時在寺廟的墻體上可以增加一些攀緣植物。
4.3豐富中下層灌木和草本植物群落的層次,增加野生地被植物資源的選種
適當(dāng)增加中下層的植物數(shù)量及其種類,如:佛肚竹(Bambusaventricosa)、龜背竹(Monstera deliciosa)、綠蘿(Epipremnumaureum)等。我國野生地被植物資源相當(dāng)豐富,由于管理粗放應(yīng)用,成本較低,適應(yīng)性強(qiáng)等特點,被現(xiàn)在越來越看好。也可以作為地被應(yīng)用。
5 展望
從總體上看,北京市寺廟園林的植物應(yīng)用在選擇和配置上是成功的,但從利用的種類來看,還不夠廣泛,大部分只是松柏類植物,適當(dāng)?shù)狞c綴落葉喬木。根據(jù)北京市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條件,其寺廟園林植物的發(fā)展應(yīng)用潛力還是巨大的。例如喬木中,除現(xiàn)在使用較多的松柏、銀杏、國槐、白皮松等植物以外,還可以增加一些合歡(Albiziajulibrissin)、元寶楓(Acer truncatum)、山桃(Amygdalusdavidiana)等具有象征意義又沒有與佛家相沖突的植物,來增加季相植物景觀。另外灌木:天目瓊花(Viburnum sargentii)、紅瑞木(Swidaalba)、珍珠梅(Sorbariasorbifolia),地被植物,可增加嶗峪苔草(Carex giraldiana)、紫花地丁(Violaphilippica)、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等耐陰植物。這樣既可以增加了寺廟園林中植物的種類,又豐富了寺廟園林植物的多樣性。力爭把北京寺廟園林打造成北方寺廟園林的典型代表。
參考文獻(xiàn)(文獻(xiàn)系綜合參考,無法在文中一一注明,敬請見諒)
[1]周維權(quán).中國古典園林史[M].北京:清華大學(xué)出版社,1999.
[2]趙興華.北京園林史話[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0.
[3]朱鈞珍,中國園林植物景觀藝術(shù)[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3.
[4]張連城,孫學(xué)雷.北京的佛寺與佛塔[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4.
[5]劉善修,霍美定.寺院園林花卉探源[J].廣東園林,1991(2):29-32.
[6]金荷仙,華海鏡.寺廟園林植物造景特色[J].中國園林,2004(12):50-56.
[7]王蕾.中國寺廟園林植物景觀營造初探[J].林業(yè)科學(xué),2007(1):62-67.
[8]李運運.中國寺廟園林植物景觀初探[J].山東林業(yè)科技,2009(2):105,118-119.
下一篇:芻議抗滑樁施工技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