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導讀:民族傳統體育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傳統文化的載體。高校體育教育是學生接受體育教育的最后階段,普通高校體育教學就是要培養(yǎng)大學生邁向社會建設中所需要的強健體魄和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完成大學生價值的升華。在普通高校體育教學中多增加一些民族體育的內容,對繼承發(fā)展和傳播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加強對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全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增進民族團結和凝聚民族向心力,增強民族憂患意識、再現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諸方面都將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民族傳統體育,普通高校,發(fā)展,對策
民族傳統體育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傳統文化的載體。論文參考網。高校體育教育是學生接受體育教育的最后階段,普通高校體育教學就是要培養(yǎng)大學生邁向社會建設中所需要的強健體魄和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完成大學生價值的升華。在普通高校體育教學中多增加一些民族體育的內容,對繼承發(fā)展和傳播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加強對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全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增進民族團結和凝聚民族向心力,增強民族憂患意識、再現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諸方面都將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1、民族傳統體育的文化內涵及特征
不同民族的生活環(huán)境、生產勞動與生活方式、經濟、宗教信仰等諸多方面因素,造成了各民族文化共同體中許多活動具有相同的功能,如教育、娛樂、健身功能等,它們共同構成了民族傳統體育的內容和方法體系。民族傳統體育的發(fā)展離不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現象的制約和影響,并被一定的社會關系所包圍。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當中的民族意識、文化心理、哲學思想、價值觀念、宗教信仰倫理道德規(guī)范、審美心理,是人類精神生活領域的文化,是民族體育文化的核心部分。因此,民族傳統體育具有以下特點。(1)民族傳統體育具有民族性,它是由特定的地域的民族所創(chuàng)造出的具有特定民族文化特征的不同精神形態(tài)。(2)傳承性是民族傳統體育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民族傳統體育作為一個民族物質與精神財富的紐帶,在長期的社會歷史發(fā)展中被每個民族自覺加以繼承的。(3)某一地區(qū)的一個民族或幾個民族所處的區(qū)域環(huán)境以及由區(qū)域環(huán)境而帶來的自然條件不同,使各個民族都在自己文化背景之上形成了有別于其他民族的傳統體育活動方式,這就是民族傳統體育的地域性特征。(4)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具有競爭性。(5)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社會歷史進程,給民族傳統體育造成的影響也是有差異的,因此民族傳統體育也間接地反映時代的特點。
2、普通高等院校民族傳統體育教育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發(fā)展促進了體育的發(fā)展,經濟的繁榮為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基礎。保證大學生在校期間的身體健康,養(yǎng)成科學合理文明的生活習慣和鍛煉習慣,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身心素質和終身體育的意識,已經成為普通高等院校體育教育的重要任務。然而不可忽視的是,由于受到資金、科研水平、場地、器材、師資力量等諸多因素的制約,民族傳統體育在高校中的開展仍然面臨諸如專業(yè)課程設置、教材、教學內容等多種方面的問題。如目前出版的學科專業(yè)教材還不是很豐富,而趙長征對全國不同地區(qū)共50所高校開展的9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情況,針對從事教學的教師及所具備的場地、器材進行了調查統計, 發(fā)現部分高校只將民族傳統體育放在課外活動中作為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并沒有納入教學內容。用于傳統體育的教學經費只占3%左右。應該認識到,不論是在對民族傳統體育的理論認識方面,還是在推動民族傳統體育普及的具體操作層面上,都存在相當多的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
3、民族傳統體育在高校體育教育中的作用
民族傳統體育在學校中開展對大學生在思想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增進身心健康以及建立終身體育思想意識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通過民族體育項目的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某種程度上了解了各民族文化的深刻內涵,豐富視野,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民族傳統體育的觀賞性和娛樂性符合大學生純真、活潑、積極向上的心理特點,作為現有教學內容的補充和完善,有利于調動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觀能動性。同時由于民族體育具有廣泛的適應性,使學生有較大的選擇余地,從而有效地壯大學生體育鍛煉隊伍,擴大體育人口。面對當前高校體育教育存在的經費嚴重不足、體育場館和運動器材缺乏等問題,普及和開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如武術、太極拳、舞龍舞獅、龍舟、跳繩、踢毽、拔河等,可大大減輕學校對體育教育投入的負擔,既經濟又具有實效性。論文參考網。
學生階段是各種技能形成的最佳時期,特別是人的協調、靈敏、柔韌和速度等身體素質正處在發(fā)展敏感期,只有相應地學習、訓練多種技術,掌握各種技能,身體素質才會有較大幅度的提高。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中包含的類型繁多,其中適合于學校開展的項目很多,十分有利于學生形成全面技能。在學校體育中充實民族傳統體育內容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幫助極大。
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強調的是人體技能的全面掌握和身體素質的全面提高,僅僅是衡量人的運動經歷,而非是體育水平的標志,學生可根據自身的情況對運動技術加以較大程度地改變,擺脫了技術規(guī)范對人的制約,使人在活動過程中更加自由,心情更加舒暢。論文參考網。同時,民族傳統體育教育是終身進行民族文化規(guī)范教育的最好載體,各民族文化的規(guī)范要求凝聚在運動項目之中,被納入人們的生活方式之中,成為生活中良好習慣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人的一生,為其健康服務產生積極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人能夠終身得到教育。學生在掌握這些技術的同時,形成相應的運動技能,運動技能形成之后,極易形成人的運動習慣,對終身健身活動很有幫助,便于人們向科學、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轉化。學生步人社會后民族傳統體育的終身教育作用還將始終發(fā)揮它的效能。
4 普通高等院校開設民族傳統體育的措施和建議
4.1 提高認識,轉變觀念
民族傳統體育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寶庫的珍品,是構成民族特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充分認識到民族傳統體育的歷史意義和現實作用,努力繼承民族傳統體育這一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給予民族傳統體育應有的地位。在普通高校開展民族傳統體育可以使大學生全面、深刻地了解民族文化,明確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通過民族體育文化的學習,學生在對技術的掌握、規(guī)則的學習、理論的了解過程中,將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包含在其中的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成分的影響,使學生全面系統地領會中華民族精神,并不斷地內化為自身的意識和行為。弘揚民族意識和精神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最為重要的方面,普通高校的體育教學不僅教給學生知識和技能,更要的是灌輸一種思想、一種意識、一種精神。
面向新世紀的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yǎng)具有適應21世紀社會所需要的身心俱健的合格大學生。隨著國家對人才培養(yǎng)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之際,更要求學校體育教育把培養(yǎng)人才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會適應力等內化到體育教育的身心全面發(fā)展的目標之中,為此,體育教育改革的思路和觀念都需要重新轉變,教學內容和方法等等都應做出相應的變革。體育教育的根本基礎還在于體育文化,沒有文化就形成不了體育,沒有文化也發(fā)展不了教育。在普通高高校的體育教育課程體系中適當增加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知識和內容。對培養(yǎng)大學生的體育文化的修養(yǎng)和思想道德的修養(yǎng)都很有益處。
4.2 推進民族傳統體育進入普通高等學校
目前在不少普通高校的公共體育課和體育教育專業(yè)課中,已經開設了部分民族傳統體育課程,但由于歷史的原因和政府有關部門的政策導向等多種因素,開設的面還不夠廣,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推廣民族傳統體育課程,并將其列入正式的教學計劃,尤其是在少數民族聚集地區(qū)的體育院校,應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有機會學習和掌握當地主要的民間傳統項目,促進民族傳統體育課程的師資隊伍的培養(yǎng)。
4.3 給予必要的經費投入
民族傳統體育課程的開設離不開一定的經費投入和物質基礎。國家和各級政府部門需要積極支持各地開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
4.4 構建民族傳統體育的理論體系和技術體系
通過借鑒民族學、文化學、社會學、民俗學等方面知識基礎上,將不斷成熟的體育文化學、體育社會學、體育倫理學、體育民族學、體育人文學、體育心理學、體育管理學,以及體育方面的自然學科理論充實其中,不斷地吸納交叉學科的成熟理論知識,逐漸完善和充實學科體系。構成一個層次分明,相互依托的、開放的民族傳統體育學科理論體系。學校民族傳統體育技術體系是學校民族傳統體育教學的主要內容,是民族傳統體育的主體。學校體育必須結合地區(qū)實際,吸取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中的精髓來充實學校體育,必須選擇代表各個民族體育文化的內容作為學校教育中民族體育的技術主干和框架,并以次建立起不同技術分枝,形成一個有機的體系。要發(fā)揮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優(yōu)勢,為培養(yǎng)全面素質的人才服務。要健全學校體育文化,使學生全面發(fā)展,具備較強身體素質,成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后備人力資源。
5 結論
5.1 民族傳統體育是民族文化的精華,最具民族文化代表性。在普通高等學校開設民族傳統體育是高等教育發(fā)展的需要,是中國文化發(fā)展的需要,也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5.2 民族傳統體育在普通高校的發(fā)展目前還非常薄弱,需要不斷加強經費投入和師資培養(yǎng)的力度。
5.3 要不斷加強民族傳統體育的理論研究,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和技術體系,為自身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前提條件。
參考文獻
[1] 蘆平生. 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的內涵及其特征 [J]. 西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1)94-100
[2] 趙長征. 普通高校民族傳統體育發(fā)展現狀及原因分析 [J]. 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5(4)
[3] 趙玉娟. 民族傳統體育在高校的發(fā)展趨勢及對策研究 [J].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4)173-175
[4] 黃銀華. 民族傳統體育在高校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J].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2)154-157
[5] 王希恩.論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現狀及其走向.民族研究,20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