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2014)32-0026-02
[基金項目]本文系第二期江蘇省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中職德育課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研究”(ZYB23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喬俠(1965―),女,江蘇江陰人,本科,江蘇省江陰中等專業(yè)學校教師,中學一級。
一、當代的中職學生,價值觀現狀不可小覷
作為一名中職學校的政治教師,通過多年的教學觀察,筆者發(fā)現中職生價值觀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其一,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社會上的利己、拜金和權錢交易等負面現象侵蝕著中職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其二,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種類繁多的媒體傳播途徑在給青少年學生帶來了巨大信息的同時,也沖擊了青年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其三,由于社會對職業(yè)學校的偏見,大部分中職生認為考入職業(yè)學校是無可奈何的選擇,認為進了職校就是混日子,對前途迷茫,所以思想上不求上進,沒有奮斗目標。
二、當今的政治課堂,培育價值觀十分必要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凝練而厚重的24個字,是中國共產黨新的歷史時期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作出的全新詮釋。
習近平強調,培育核心價值觀,必須堅持從小抓起、從學校抓起。青少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少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關鍵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yǎng)成十分重要。
2009年,教育部、中宣部等部委聯合下發(fā)的《關于加強和改進中等職業(yè)學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見》中指出:中職生是我國現實與未來產業(yè)大軍的骨干,其素質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國制造”的質量優(yōu)劣,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如何幫助中職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已成為中等職業(yè)學校重要的問題,作為培養(yǎng)學生思想道德和職業(yè)品德的政治課,就要充分發(fā)揮其主渠道作用。因此,在中職政治課中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是課程本身的要求,也是時代賦予的責任和使命。
三、利用學校小課堂,有效滲透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不僅給中職政治課教學帶來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也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提升教學質量的新機遇。如何在中職政治課教學中有效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筆者在教學中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嘗試。
習近平同志常說“打鐵還需自身硬”。政治課教學的教師,首先要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熟記于心,融入自己的血液里,落實在言行上,這樣才能在傳道、授業(yè)、解惑中游刃有余。其次要具備高尚的人格魅力,通過自己的言語行為感染、凈化學生的心靈,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樹立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意識和觀念。
有效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依賴高效率的課堂教學。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抓好“三個轉變”十分重要。一是轉變理論灌輸的方法,變之為以理服人。要求教師結合日常生活,切合中職生實際,以淺顯生動、循循善誘的語言,讓他們體會到真理的魅力。二是轉變傳統(tǒng)講授方法為互動參與,創(chuàng)設各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在參與體驗和感悟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是轉變單一課堂教學方法,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收聽觀看音頻、視頻等資料,增加學習的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把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與時政熱點有機結合, 促使學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
在《哲學與人生》教學中,要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現對人的世界觀、方法論的培養(yǎng)方面來介入。結合中職生的自身特點,從實際出發(fā),選擇適合自己發(fā)展的人生道路。比如在教學第5課《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待順境與逆境》時,筆者選取了“2011年感動中國人物――劉偉”“可樂男孩”“李天一”“張默”幾則案例,然后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1.劉偉、可樂男孩的人生中出現了什么逆境?他們用什么感動了我們?2.在李天一、張默事件中你可以吸取哪些教訓?3.面對順境或逆境,我們應如何把握呢?學生通過討論認識到:在順境面前不驕傲,面對人生的挫折要勇于承擔、積極樂觀、自信自強、積極進;正確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崇高的人生理想。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充分汲取思想道德營養(yǎng),結合時代要求加以延伸闡發(fā)。比如在教學“經濟政治與社會”第13課《建設和諧文化》時,為了說明文化的多樣性,筆者播放了北京奧運會和倫敦奧運會的開幕式視頻,讓學生從中找出兩國各具特色的文化元素,比較中英兩國的文化差異;為了說明文化對社會發(fā)展的作用,筆者布置學生去搜集江陰當地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資源(如錫。,了解當地的文化名人(如徐霞客、劉天華等),挖掘當地的特色文化(如徐霞客旅游節(jié)、華西村社會主義新農村鄉(xiāng)村文化等),認識身邊的文化(如校園文化、教室文化、宿舍文化等),使學生在主動參與中了解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階梯,是推動人類社會前進的精神動力,在社會發(fā)展中發(fā)揮著啟迪思想、傳授知識、陶冶情操的積極作用。
培育核心價值觀,重要的是增強人們的價值觀判斷力和道德責任感。在“職業(yè)道德與法律”課程中,應重點加強“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要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現對個人自身條件要求的打造方面來落實教育內容。比如在教學第4課《恪守職業(yè)道德》時,筆者在課堂上展示兩組圖片,―組是最美導游文花枝和最美教師張麗莉,提問“為什么她們會被我們記?”一組是2008年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提問“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教訓是什么?說一說誠信缺失的根源是什么?在職業(yè)活動中如何恪守誠實守信原則?說一說我身邊的誠信故事”。學生在探究討論中提煉出恪守職業(yè)道德就要愛崗敬業(yè)、誠信奉獻。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不知不覺中滲透到學生的內心世界。
四、結合社會大課堂,努力踐行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在于實踐,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必須堅持課堂教學和實踐兩手抓,以教育引導實踐、以實踐深化教育。將思政課實踐教學作為培育中職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與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專業(yè)課實習相結合,引導學生在實踐體驗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從課堂拓展到愛國主義教學基地,讓學生在角色模擬中深化認識,自覺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者和踐行者。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人的精神脊梁。國運興衰,系于教育。因此要加強中職生價值觀的正確引導,真正做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中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入眼、入耳、入腦、入心。只有這樣,中職生才能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