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人妻互换日韩精品久久影视|又粗又大的网站激情文学制服91|亚州A∨无码片中文字慕鲁丝片区|jizz中国无码91麻豆精品福利|午夜成人AA婷婷五月天精品|素人AV在线国产高清不卡片|尤物精品视频影院91日韩|亚洲精品18国产精品闷骚

您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頻道 > 技術(shù)動態(tài) > 正文
英漢俗語修辭審美觀對比研究
 [論文關鍵詞] 隱喻 俗語 修辭 審美觀 
   [論文摘 要] 英漢俗語的隱喻修辭對比研究可以從多個角度來進行。本文試圖從無生物、有生物、愛情觀和宇宙觀的角度進行英漢隱喻修辭的對比,以求由一斑而窺全豹的修辭審美效果。 
  1.引言 
  隱喻(metaphor)一詞源于希臘語(metaphorn),意為‘a(chǎn) transfer of a meaning’,在漢語修辭學中它又被稱作暗喻。陳望道先生(2010)在他的《修辭學發(fā)凡》中說過:“隱喻是比明喻更進一層的譬喻”。其實迄今為止所討論的“隱喻”,“實際上是不同層面的語言現(xiàn)象”(徐鵬,2007)。傳統(tǒng)修辭學主要將修辭看作是詞匯的轉(zhuǎn)用,故傳統(tǒng)修辭學意義上的“隱喻”主要指詞匯層面上的語言使用現(xiàn)象!跋嗷プ饔美碚摗眲t是在句子層面上討論本體與喻體之間在詞義上的相互遷移和相互影響!罢J知隱喻理論”則從認知的角度將隱喻放置在文化層面上予以探討,試圖說明一種語言所代表的文化所獨到的隱喻性的認知方式。“語法隱喻理論”似乎同樣關注隱喻文化屬性,但與認知隱喻理論不同的是,語法隱喻理論更多的是從語言的角度,探討人類對于客觀世界的認識是以何種語言形式表達的。因此本文主要是從修辭學意義上的“隱喻”與metaphor的角度來對比英漢中的“隱喻”。 
  漢學中的修辭學淵源流長!兑.乾.文言》提出“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yè)也!”。陳望道(2010)也提出“意與言會,言隨意遣”的論述,他還引用了唐彪《讀書作文譜》中的修辭觀點:“說理之辭不可不修;若修之而理反以隱,則寧質(zhì)毋華可也。達意之辭不可不修;若修之而意反以敝,則寧拙毋巧可也”。楊先生繼而還提出了修辭的三個境界,即“記述的境界”、“表現(xiàn)的境界”和“糅合的境界”,同時指出了修辭學的功能最終所能達到的三個層面:確定意義、解決疑難、消滅歧視。 
  中英文隱喻中的美學都面對兩種審美境界:一是人為的美化,正如古典美學中的“錯彩鏤金”(華麗或濃艷);二是發(fā)乎自然的創(chuàng)作的樸素修辭,即“初發(fā)芙蓉”(樸素或自然)(王一川,2009),這兩種隱喻形式不乏出現(xiàn)在大量的日常習語中。 
  2.關于大自然無生物的隱喻 
  人類在其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是逐步積累起來的。語言的產(chǎn)生是為了更好的認識和表達思想,語言的發(fā)展是隨著人類對客觀世界的逐步認識而不斷發(fā)展的。法國布留爾(1985)說過:“原始民族的語言永遠是精確地按照事物和行動呈現(xiàn)在眼睛里和耳朵里的那種形式來表現(xiàn)關于它們的觀念”。這種具象性的原始思維是人類各民族在歷史早期共同的思維方式(徐鵬,2007)。人類對外部事物的認識過程是一個從未知到已知、從感性到理性的逐漸發(fā)展過程。在說明未知的或不熟悉的事物時,人們總喜歡根據(jù)事物的相似性或相近性,用已知的或熟悉的事物來進行類比,從而形象地感知新事物。在表達抽象的概念時,人們也往往借助形象的比喻以達到感性的認識。因此比喻具有全球性的特點。 
  3.關于大自然有生物的隱喻 
  如同漢語中眾多與動物有關的俗語、成語、諺語一樣,英語中也有大量有關有生物構(gòu)成的成語、諺語和俗語。這些自然界的有生物同樣會給漢語民族和英語民族帶來相似或相近的聯(lián)想。 
  4.隱喻修辭中的愛情審美觀 
  隱喻在愛情文學作品中的使用最多。由于不同民族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生態(tài)環(huán)境、物質(zhì)文化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和宗教環(huán)境不同,不同民族語言的隱喻方式和喻體使用也不同(徐鵬,2007)。在表達愛情時,有的民族喜歡用“花”,如“蓮花”、“芙蓉”、“月亮”等來比喻女子的容貌,而有的民族卻喜歡用“水”、“玉石”、“小動物”或其他自然物體來隱喻。 
  漢語中表男女相思和愛情的:劉禹錫《竹枝詞》:“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此處的借“晴”比“情”);謝榛的《四溟詩話》:“黃蘗向春生,苦日隨日長!庇衷唬骸办F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又如:“桑蠶不作繭,晝夜長懸絲。(此“絲”實為“思”)”;再如:“殺荷不斷藕,蓮心已復生。”有廣東民謠云:“雨里蜘蛛還結(jié)網(wǎng),想晴惟有暗中絲!币浴扒纭庇鳌扒椤保浴敖z”喻“思”;“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漢語中表親情的:《子夜歌》:“憐歡好情懷,移居作鄉(xiāng)里;桐樹生門前,出入見梧子。(此“梧子”乃“吾子”也。)”;“仰頭看桐樹,桐花特可憐;愿天無霜雪,梧子解千年!薄栋脙z曲》:“我有一所歡,安在深閤里;梧桐不結(jié)花,河由得梧子!薄蹲x曲歌》:“非歡獨慊慊,儂意亦驅(qū)驅(qū);雙燈俱時盡,奈許兩無由!薄笆诰挪抗,常抱懷恨生;然燈不下炷,有油那得明!保ù恕坝汀蹦恕坝伞敝猓。 
  漢語中表示友情的:“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西安》);“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南宋陸凱《贈范曄詩》)。     漢語中表女子容顏和身姿體態(tài)的:“濃妝呵,嬌滴滴擎露山茶;淡妝呵,顫巍巍帶雨梨花(喬孟符《揚州夢》)”;“桃臉兒通紅,櫻唇兒青紫,玉筍纖纖不住搓(《董西廂》)”;“面如滿月尤白,眼似秋水還清”;“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出污泥而不染,婷婷凈植”。 
  英文中的情感隱喻觀:‘My lo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Robert Burns)’(我的愛人似已朵紅紅的玫瑰。);‘Love me love my dog.’(愛屋及烏。);‘Marry in haste, repent at leisure.’(匆匆結(jié)婚,慢慢后悔。);‘Where there is great love, there are always miracles.’(有愛,便會有奇跡。);‘At the touch of love everyone becomes a poet.’(每一個沐浴在愛河中的人都是詩人。);‘Life is the flower for which love is the honey.’(生命如花,愛情如蜜。);‘You make my heart smile.’(我的心因你而笑。);‘Love’s tongue is in the eyes.’(愛情的話語全在眼睛中。)。 
  5.隱喻修辭中的政治觀與宇宙觀 
  《易.乾.文言》中的“君子進德修業(yè)。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yè)也!本统浞终f明了漢學中的一種修辭觀點。《論語》十四《憲問篇》云:“為命,裨諶草創(chuàng)之,世叔討論之,行人子羽修飾之,東里子產(chǎn)潤色之。”《左傳》成公十年云:“《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汙,懲惡而勸善,非圣人誰能修之?”《禮記》三十二《表記篇》云:“情欲信,辭欲巧!睗h學中修辭強調(diào)“天人合一”,而西學往往天人二分,在基督教中上帝用語言創(chuàng)造了一切,上帝創(chuàng)造了世界也創(chuàng)造了人類始祖亞當和夏娃,可是亞當?shù)淖訉O道德淪喪,違背了和上帝的契約,于是上帝引發(fā)洪水毀滅人類。英語里有很多反映這方面的習語,如‘Olive branch(橄欖枝)’象征和平,‘before the Flood’(指圣經(jīng)諾亞Noah時代的大洪水,現(xiàn)在用來比喻“很久以前”、“遠古時代”)。 
  6.結(jié)語 
  漢語的俗語修辭從形式上看大多比較工整,用詞精妙,音韻對稱,節(jié)律有序。而英語修辭特點在于手段形象,借代較多,利用隱喻和夸張來達到其語用目的。英漢俗語修辭中隱喻的共同特征都是建立在自身的深厚文化背景基礎之上,因此在欣賞其文學美學價值時,同時也欣賞了他們背后的燦爛文化,正好起到了‘kill two birds with one tone(一石二鳥,一箭雙雕)’的效果,這正是我們研究英漢俗語修辭及其美學價值的目的和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陳望道.修辭學發(fā)凡.[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pp: 62. 
  [2]列維.布留爾[法].(丁由譯).原始思維. [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pp:150. 
  [3]王一川.修辭論美學:文化語境中的20世紀中國文藝. [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4]徐鵬.修辭和語用:英漢修辭手段語用對比研究.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pp. 154. 
  [5]楊樹達.老清華講義:中國修辭學. [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pp:001. 
  [6]楊元剛.英漢詞語文化語義對比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7]閻文培.現(xiàn)代漢英俗俚語對比研究(第一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8]張培基.習語漢譯英研究(修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關鍵字:其它,北京
About Us - 關于我們 - 服務列表 - 付費指導 - 媒體合作 - 廣告服務 - 版權(quán)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常見問題 - 友情鏈接
Copyright©2014安裝信息網(wǎng) m.78375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4000-293-296 聯(lián)系電話:0371-61311617 傳真:0371-55611201 QQ: 郵箱:zgazxxw@126.com 豫ICP備18030500號-4
未經(jīng)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nèi)容傳播或復制
安全聯(lián)盟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