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縣級黨校是基層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新形勢下,基層干部迫切需要提高領導決策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以及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目前,基層黨校培訓工作存在著培訓理念相對滯后、教學方式方法單一、師資力量薄弱、經費保障不足等諸多問題?h級黨校應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黨員干部培訓方式方法,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提高干部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推動縣級黨校干部培訓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干部培訓 實效性 針對性
縣級黨校的培訓對象是落實“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最前線的黨員干部,是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最直接執(zhí)行者和操作者,他們的素質和能力如何,與黨計國運相關聯(lián),更與百姓福祉共休戚。因此,提高縣級黨校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人才保障,意義重大。新形勢下,縣級黨校應切實增強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真正發(fā)揮干部教育培訓的主渠道與主陣地作用。
一、當前基層干部急需提高的三種能力
1、領導決策能力。基層黨員干部的決策是否科學,是基層各項工作能否順利開展的關鍵。當前,一些基層干部決策失誤、交了“學費”,工作被動。因此,許多基層干部建議黨校把提高干部的決策能力內容融入到教學中去,通過有針對性地培訓提高基層干部決策能力,以適應新形勢下做好基層工作的需要。
2、依法行政能力;鶎痈刹恳婪ㄐ姓,才能及時化解矛盾、維護穩(wěn)定,推動發(fā)展。鄉(xiāng)村干部是黨在農村基層的橋梁和紐帶,他們法律意識和依法行政能力的高低強弱,關系到黨和政府在廣大群眾中的威信和形象,關系農村發(fā)展穩(wěn)定的大局,F(xiàn)階段鄉(xiāng)鎮(zhèn)干部在依法行政中存在著諸多不足,還存在憑主觀意志和個人經驗辦事的現(xiàn)象,部分基層干部法治觀念不強,給單位和當地經濟社會發(fā)展帶來不利因素;鶎痈刹科惹邢M岣咭婪ㄐ姓哪芰,以解決在工作中遇到的棘手的社會矛盾糾紛。
3、做好群眾工作能力。當前,鄉(xiāng)村、社區(qū)基層干部在工作中遇到許多新的棘手的問題,如各種惠農政策的落實、安全生產、征地、拆遷、補償、信訪穩(wěn)定等,這些問題如處理不當,往往會引發(fā)社會矛盾。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基層干部有扎實的政策理論功底,更要有豐富的實踐工作經驗;鶎痈刹拷ㄗh將提高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列入培訓內容。
二、存在的問題
1、培訓內容與基層干部需求不相適應。新形勢下,縣級黨校在培訓內容和課程設置上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上下一般粗,左右一樣齊”的情況。具體來講,就是不同時期、不同級別的班次類別,制定的教學計劃、設置的課程、確定的專題,差別不大,類別不突出,出現(xiàn)了“課程設置差不多,講課內容無區(qū)別”的問題。一是由于在培訓內容安排上往往不能以基層干部實際需求為導向,體現(xiàn)不了“按需培訓,因人施教”的指導思想,干部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影響了干部參加培訓的熱情和興趣。二是縣級黨校干部培訓中,學制普遍較短,導致培訓內容安排不好展開,多集中在黨的政策理論宣講方面,其他如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等必修內容安排較少,學員感興趣的內容安排反而不多。
2、培訓方式單一。目前,縣級黨校多采用集中講授式培訓,現(xiàn)場教學、參觀考察等方式較少,基本是沿用傳統(tǒng)的基礎教育教學模式,大多采用大班制教學,在培訓形式的設計上,還沒有實現(xiàn)根據干部崗位、年齡、文化、心理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h級黨校主體班次的學員一般都擔任不同的職務,平時工作任務重,工學矛盾突出,他們渴求通過在黨校的學習,提高工作能力。應該說,上級對學員的這個愿望是了解的,在教學中也盡可能滿足了他們的要求。但實際教學中仍擺脫不了“滿堂灌”這個框框。照本宣科多、聯(lián)系實際少,課堂講授多、實地考察少,傳統(tǒng)手段多、現(xiàn)代化手段少。教的單調,聽的枯燥,互動性不強,還不能達到教學相長、學學相長的良性互動。
3、師資力量薄弱?h級黨校普遍存在師資力量薄弱的問題,教師隊伍專業(yè)結構、知識結構不夠合理,教師主要集中在科社、馬列基礎理論等學科上,與現(xiàn)代經濟社會發(fā)展聯(lián)系緊密的一些新興學科人才嚴重匱乏。在培訓過程中,施教人員往往不分專業(yè),變成了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的“磚”,這種救火隊式的培訓,使施教者對培訓內容難以進行較為深入的研究。另外,由于受經費及自身條件限制,也很難邀請到國內知名專家教授到基層黨校授課。
4、經費保障不足。縣級黨校特別是欠發(fā)達地區(qū)干部教育培訓經費還不能全額納入財政預算;一些縣級黨校班培訓依然是學員每次參加培訓前,繳納學費、培訓費,學員培訓結束后,回所在單位報銷。學員普遍反映,參加培訓前繳費、結業(yè)后回單位報銷,這種方式費時費力、效率低下。
三、對策建議
1、豐富培訓內容。首先,基本理論的學習不能忽視,但要強調“到實踐中去”。由于基層工作的特點,基層干部要創(chuàng)造性地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需要理論與實踐并重。因此,基層黨校的理論課必須與實踐相結合,要深入淺出地,使學員明了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基本思路。同時,教師講課時間應該縮短,讓學員有更多的時間結合實際展開討論。分組討論時,由教師主持,采用案例分析,結合理論進行,使學員從不同角度深入思考。這樣,其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水平都會得到較大提高。其次,根據干部自身需求,有針對性舉行小班專題教學。除政策宣講專題培訓班采用大班制教學外,其它班次可根據干部工作性質、崗位要求等采取小班制,改大班制為小班制(50--80人左右),如縣域經濟發(fā)展履職能力提升專題培訓班、美麗鄉(xiāng)村建設專題培訓班、城鎮(zhèn)化專題培訓班等。
2、創(chuàng)新培訓方式。實踐證明,即便是再好的內容,如果缺乏有效的方式和恰當的手段,要收到干部教育的理想效果也是不可能的。在注重內容的同時,必須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造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式與手段?h級黨校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應該有利于激發(fā)基層干部學習的內在動力,實現(xiàn)以學員為主體、以問題為導向、以開拓思路為著眼點、以提升能力為重點的培訓理念作為出發(fā)點。沿用聽報告、上大課、自學讀原著形式的同時,進行必要的改革和完善。教學方式由單一傳統(tǒng)課堂講授向課堂教學與遠程專題講座、現(xiàn)場教學、參觀考察相結合,充分利用遠程扶貧教學等資源優(yōu)勢,堅持務實管用原則,靈活運用各種方式方法開展培訓。同時,利用紅色、綠色資源,農業(yè)現(xiàn)代化、美麗鄉(xiāng)村建設成果及周邊縣區(qū)資源,積極拓展現(xiàn)場教學。
3、強化師資隊伍建設。一是加大對在職教師的培養(yǎng),重視發(fā)揮現(xiàn)有教師的作用,定期選送骨干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到上級黨校或高等院校進修學習,學習好的教學教法,更新知識結構,提高理論水平,拓寬視野。二是充分調動和利用社會智力資源,建立縣級黨校的“大師資”網絡。外聘具有一定影響的專業(yè)技術人員以及專業(yè)講解員,作為縣級黨校的特聘教師,形成一支相對穩(wěn)定的外聘教師隊伍。三是邀請高等院校著名專家教授和權威研究機構知名學者的授課,給基層干部帶來新知識新思想新理念。
4、建立經費保障機制。經費缺乏是縣級黨校在干部教育培訓工作中面臨的一個普遍的和突出性的問題。把縣級黨校干部教育培訓經費列入地方的財政預算,保證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又好又快發(fā)展。對于參訓學員來講,也減少了他們培訓前繳費和結業(yè)后報銷的麻煩,便于組織管理。
基層黨員干部處在社會實踐的第一線,在美麗鄉(xiāng)村的建設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縣級黨校不斷提高基層干部培訓針對性和實效性,才能更好地為縣域經濟發(fā)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參考文獻:
[1]姜北方. 縣級黨校加強干部教育培訓管理的探索[J]. 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6,(4)
[2]曾志剛,劉三秋. 提高干部黨性教育針對性實效性問題研究――以江西省開展干部黨性教育為例[J]. 求實,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