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美聲唱法的基礎訓練_呼吸
論文摘要:本文通過介紹什么是美聲唱法為切入點,系統(tǒng)地從呼吸、咬字、混聲的運用三個方面闡述了作為基礎訓練應該掌握的方法。從而能夠使學生更便捷地進行練習。
論文關鍵詞:美聲,呼吸,咬字,混聲,基礎訓練
美聲唱法實際上是從西歐專業(yè)古典聲樂的傳統(tǒng)唱法發(fā)展起來的,從文藝復興以后逐漸形成美聲唱法。當時的西方音樂更多是建立在多聲部教堂音樂、復調(diào)音樂基礎上,唱法本身脫離不了宗教音樂的影響。最初的歌劇以閹人代替女聲來演唱,隨著歌劇劇情的發(fā)展,一些情感激烈的戲劇性唱段,閹人的歌唱滿足不了表達劇情激烈發(fā)展的需要,于是歌唱家們努力探索、鉆研、改進自己的唱法,以適應劇情的需要,這樣就產(chǎn)生了今天表現(xiàn)力豐富多彩的美聲唱法。美聲來自意大利文Belcanto,意思是美好的歌唱。Belcanto在西方音樂界的定義和我們的理解有所不同,西方對Belcanto理解指的是由作曲家羅西尼(Rossini)、多尼采蒂(Donizetti),貝利尼(Bellini)等人那個時期的作品和歌唱藝術(shù),它包括了那個時期歌唱的風格、技巧、內(nèi)容、形式以及歌唱方法。
美聲唱法實際上不是只講聲音,在它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中,有過多種不同的現(xiàn)象:有一個時期只講聲音,有一個時期以炫耀技巧為主而脫離內(nèi)容,有一個時期曾改變過要以內(nèi)容為主。我們接受美聲的傳統(tǒng)是主張聲情并茂的歌唱,不主張為聲音而聲音的歌唱,只要求“情”而沒有適應歌劇音樂會所需要的聲音,觀眾也是不喜歡的。
學習和掌握美聲唱法的過程,等于用我們的歌唱訓練來制造我們的嗓音樂器。因為是否采用正確的歌唱基礎訓練,便成為能否真正掌握美聲特有的“味道”的關鍵。呼吸、發(fā)聲、共鳴和語言四個部分美聲唱法的基礎要素。呼吸是動力,氣息沖擊聲帶發(fā)出聲音,這聲音經(jīng)過共鳴腔體把它加以擴大和美化,而形成動聽的歌聲。在歌唱活動中,呼吸、發(fā)聲、共鳴這三者是同時出現(xiàn)的有機結(jié)合的統(tǒng)一體。如果沒有呼吸,沒有共鳴,嗓子的運用也不存在。因此歌唱者在考慮問題時不能只考慮一個問題,就像要練習呼吸時而只想著呼吸,其他問題都不想,那則是徒勞無功的。歌唱活動的多樣性,決定了我們在演唱的基礎訓練中的靈活性,而在歌唱中又將如何把握,它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首先是呼吸。人離開了呼吸無法生存,歌唱離開了正確的呼吸,其他任何技巧都是無從談起的。我們說歌唱的呼吸和人們自然生活的呼吸是有差別的,其實這種差別在我們剛剛出生還是嬰兒的時候,那是不存在的。我們可以看到熟睡嬰兒的呼吸,是原始的、自然的、平穩(wěn)的腹部呼吸,這正是我們歌唱所需要的。而現(xiàn)在有相當多的初學者,一吸氣胸腔上提、脖子發(fā)緊,這樣歌唱,聽的人唱的人都非常痛苦,其實正確的呼吸他們也是有的,只是由于后天的習慣把好的狀態(tài)打破了。歌唱呼吸的訓練也就是某些肌肉群的訓練。呼吸肌肉群包括從前胸往下主要是兩肋、腰部周圍、甚至到后背。以“打呵欠”的狀態(tài)來引導歌唱的吸氣,會形成很舒服的吸氣。而呼氣肌肉群的工作其實就是迫使吸氣肌肉群的放松,它的力量比較強,同時也借助了大氣壓力的作用。我們生活中感嘆的“哎!”“啊!”,打噴嚏都是呼氣肌肉群的工作,我們在訓練呼吸的過程,其實很多都是來自于生活的,比如我們拾起一件重物,往往是先吸一口氣,橫膈膜上提,在吸氣肌肉群的迫使下聲門關閉,氣息憋在上胸,并且由于小腹不斷的往上加強力量。這是呼氣肌肉群的力量,促使咽部及整個頸部肌肉更加用力迫使聲帶去擋氣,以達到往下用力和小腹往上力量的平衡。這樣產(chǎn)生了一種向上的力量,于是重物被抬走了,完成了生活的需要,其實這也是我們在呼吸中歌唱力度的需要。
美聲唱法的呼吸是自然的,科學的,藝術(shù)的。是以深呼吸為動力,要求氣吸到什么部位產(chǎn)生支持力來唱。歌唱的支持力來源于吸進氣后,吸氣肌肉群還需繼續(xù)工作,不能放松,繼續(xù)保持吸氣狀態(tài),使呼與吸形成對抗,有了這個對抗,我們就可以做到用最小的氣息消耗唱出最大的可能性來,從而把聲樂規(guī)范為一個型:圓潤、飽滿、明亮、通暢。
其次是咬字,語言是歌唱的靈魂。歌唱樂器區(qū)別于其他樂器所獨有的特點就是語言。自然界各種動物,昆蟲都能發(fā)出聲音各異的鳴叫,鳥兒能有動聽的叫聲,各種樂器能夠奏出美妙的音樂。而只有人聲歌唱才能發(fā)出帶有語言的音樂來,這是其他任何樂器都不能夠的?梢娬Z言是人類歌唱所獨有的特點,而它能否使歌唱藝術(shù)在傳情達意上獨具特色,又取決于咬字和吐字的自然性。
說起咬字,很多初學者都會認為那是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咬字說話怎能不會?殊不知咬字不正確問題在我們的聲樂訓練中出現(xiàn)的是最頻繁最復雜的。地方方言的影響是最直接的,譬如北方人說話口腔比較大,而南方人說話口形基本不變,有的方言舌根音又很重。這些都會影響咬字的規(guī)范性。與方言相比較,那些在懶散、急躁、緊張情緒下產(chǎn)生的影響都屬于間接影響。在懶散狀態(tài)下的咬字,口腔位置容易偏小,在急躁情緒下的咬字,口腔位置又容易偏大,而在緊張狀態(tài)下的咬字會改變正常自然的演唱狀態(tài)。為了達到美聲唱法所要求的聲音我們必須規(guī)范他們的咬字,從而使口腔形成良好的習慣。
其實在咬字時,心理上要有一個字的整體感覺,絕不能像唱戲那樣把一個字讀成三部分。例如:“花”字,不能讀成h-u-a;“連”字不能讀成l-i-an等,美聲唱法是來自意大利,意大利語言的特點是強調(diào)音節(jié)特性的。
關鍵字:社會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