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漿被送入造紙機,在那里形成紙網(wǎng),并通過壓榨和干燥將其中的水分去除。
壓制紙頁是通過力量去除水分。一旦水從紙頁中被強制排出,一種特殊的毛氈(不能與傳統(tǒng)的毛氈相混淆)被用來收集水。而在手工造紙時,則使用吸墨紙來代替。
干燥包括使用空氣或熱量來去除紙頁上的水分。在早的造紙時代,這是通過像掛衣服一樣懸掛紙頁來完成的。在更現(xiàn)代的時代,人們使用各種形式的加熱干燥機制。在造紙機上,常見的是蒸汽加熱的罐式干燥器。
早在6 世紀,就有證據(jù)表明商業(yè)化種植馴化的桑樹來制造造紙用的紙漿。由于印刷技術的進步,中國的造紙業(yè)在宋代繼續(xù)增長,以滿足對印刷書籍不斷增長的需求。宋朝政府也刺激了對紙張的需求,因為它需要大量的紙張來印刷紙幣和兌換券。初臺機械化造紙機于 1803 年安裝在赫特福德郡阿普斯利的弗羅格莫爾造紙廠,隨后在 1804 年又安裝了一臺。
上一篇:紙漿制造對環(huán)境的影響
下一篇:中世紀的常用書寫材料